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垠 《经济与管理》2005,19(3):60-61
民营化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制的主要方式不能动摇,但必须重点研究国企民营化的约束机制。其中,产权理论难有实质性突破构成国企民营化的理论约束;部门间就业专移阻滞、分级所有的国资管理体制、利益集团行为刚性、财政资源紧张与补偿制度缺失形成国企民营化的实践约束。摆脱这些约束,国企民营化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实质在于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由政府掌握向企业经营者让渡。本文重点从五个层面分析了国有企业民营化在不同的企业治理环境及其变迁中所具有的不同的内生约束,指出转轨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应是一个渐进式的动态序列过程。并进一步指出,任何经济体制与结构中的企业治理问题归根结底都在于在既定的企业治理环境及其变迁中获取最优的企业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具体而言就是国有企业要保持其竞争力和控制力,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员工的努力,更需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经营管理人才进入到国有企业。加快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形成一支稳定的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探讨现有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铭研 《时代经贸》2012,(20):52-52
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很多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低效率的原因。本文从产权理论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产权不明晰、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和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的存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我国国有企业低效率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有企业改革的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不否认在局部地区的少数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私有化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国有企业私有化问题是在西方产权理论误导下才出现的,而民营化改制恰恰又成为国企私有化的隐蔽形式。因此,必须揭示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实质,解释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发生的真正原因,从而反思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思想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赵西亮  吴栋 《经济经纬》2005,(5):69-71,75
产权改革与国有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怎样?产权改革是一种承诺机制。产权改革不是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的充分条件,即进行了产权改革也不一定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同时,产权改革也不是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即国有企业没有效率并不是完全由产权不清造成的。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产权结构只是影响企业效率的一个方面,而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的存在以及由此引起的预算约束软化,是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产权改革使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的承诺变得更为可信,从这种意义上,产权改革对提高企业效率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学家认为 ,政府建立国有企业进行生产是解决市场失效的良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表现出很强的国有化倾向 ,政府在生产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然而 ,最近三、四十年来 ,随着国有企业问题的暴露 ,随着产权理论与合约理论的发展 ,经济学家开始重新考虑政府生产与私人生产问题。许多经济学家指出 ,国有企业不是解决市场失效的良方 ,私人生产有更高的效率。同时 ,最近二十年来 ,民营化浪潮风靡全球 ,进一步促进了强调私有企业的经济学思维的发展和传播。本文将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在世纪之交对产权理论的最新思考 ,解释他们论证私有产权有效性的理论和思路 ,并对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民营化实践做出若干剖析 ,以了解民营化研究的动态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国外既有相关研究,重点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外部推力、内生机制、最优均衡模型以及超产权论与最优经济转轨路径等五大方面,对中国经济转轨中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既有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并指出,就中国经济转轨及中国经济重构的绩效而言,国有企业民营化其实只是一个相对表面的初始变量,如何基于市场竞争结构与相关制度供求的变化而将国有企业民营化整合于企业治理优化的控制系统中,才是一个更深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会计委派制:基于激励约束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委派制的激励约束性质1、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激励和监督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 ,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  相似文献   

10.
财政补贴、竞争能力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约束硬化是国有企业转换机制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经济转轨国家的实践表明,对财政约束硬化在大部分转轨国家都没有做到.尽管产权学论者和外部环境论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但都不说明政府为什么对硬化国有企业财政约束"知而不能为之"的原因.本文通过建立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者间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发现,政府对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是"软"或"硬"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财政对国有企业的预算是"硬"还是"软"内生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改革的方式选择,以及国有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因此,转轨国家应该考虑国有企业自身竞争能力情况,在改革不同阶段采取灵活的财政手段,保证转轨过程中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从而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且比较成功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前所面临的困境与中国国营企业有着相似之处,改革打破了原有国有企业的垄断,注重股权分散化,以放松规制来促进民营化的顺利展开。借鉴英国的经验,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张蕊 《当代财经》2012,(5):106-111
根据欺诈"三角理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源自压力、机会与借口。其中,压力是经济人自利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对财富追求的价值观导向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与欲望。机会主要是指公有制下的公司制的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对高管财产经营责任约束的疲软、企业崇尚地位与权威的文化氛围、缺少必要的权力制衡及内部控制等。借口主要有"回扣"、"借款"及薪酬与激励制度设计的不合理等等。有效防范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途径就是要选拔品行能力兼优的人员担任高管,营造诚实守信等的企业文化氛围,完善各种机制与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有效执行,机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3.
Bai, Chong-En, Lu, Jiangyong, and Tao, Zhigang—How does privatization work in China?Using a comprehensive panel data set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privatization on social welfare and firm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 privatization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as found to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change of firm employment, but it did lead to increasing sales and hence higher labor productivity. Meanwhile, there was a gain in firm profitability contributed to mostly by the reduction of managerial expenses to sales. The impact of privatization was sustainable in the long run, and was more pronounced when state ownership was reduced to minority position as opposed to majority position.  相似文献   

14.
From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to privatization, Chinese style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In 1995, China began a profound reform of it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 first describe and characterize this progress in two areas: privatization of small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t the county level and mass lay-offs of excess state workers at the city level. Local governments have initiated these reforms, which are proceeding in economically and politically sensible ways. We then argue that privatization, Chinese style, rests on an adequat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oundation -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We suggest a range of incentives that propel local governments toward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including their harder budget constraints and increased competition from the non-state sector. In this sense,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has induced privatization, Chinese style.
JEL classification: H7, L30, P3.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ptimal environmental tax and level of privatiz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duopolistic market. We show that when the government is able to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tax and the extent of privatization, the optimal environmental tax is lower than the standard Pigouvian level. We also show that the optimal level of privatiz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partial privatization. Further, the optimal level of privatization is inversely dependent on the cleanup cost of past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ccuracy of analysts' recommendations and political connections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As most brokerage firms in China are state-owned, it raises concerns about conflicts of interest among their employed analysts issuing recommendations for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ased on 8469 analysts' recommendations with different ratings for both state-owned and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from 74 brokerage firms, we document that analysts' recommendations are less accurate for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ich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conflicts of interest create recommendation biases. Political connections encourage analysts to be more optimistic on SOEs and even to generate misleading “Buy” and “Hold” recommendation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an optimism bias among politically connected analysts o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上流行着的一些错误观点:如国有企业低效率论、国有企业垄断论、国进民退论、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论等,对坚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起了极其不良的干扰作用。本文在澄清这些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发展思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均衡模型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本文是来自于中国近年来实行民营化改制实践的一个理论结晶。该研究在中国特定的渐进改革基础上 ,讨论了民营化发生的原因和阻力 ,以及国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改制过程中的利益权衡行为 ,并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目标行为建立了民营化的均衡模型。模型的核心是企业家的最优目标函数 ,这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成功改制的关键。模型的约束条件反映了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利益保障 ,不会由于改制而受到损害。因此 ,均衡条件的满足表明了最优化改制的实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 ,能够满足民营化最优均衡的退出条件 ,就是国有企业退出的最佳时机选择。企业净资本价值、企业家对股权的收购值与职工补偿值之间的合理比例的区间 ,是形成民营化均衡模型的最优解的取值范围。模型的政策含义在于纠偏作用 ,尤其是政府实际的退出时机与改制均衡的最佳退出时机的不一致 ,对于职工利益的损害或缺乏企业家最优目标行为的改制 ,都是脱离了最优轨道的结果 ,需要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真正做到责、权、利既相互对称、又相互制衡。通过这种机制的作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的分析,从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两方面谈了改进的办法,为切实解决目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这种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