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军 《新经济》2004,(2):2-2
2004年的春节来得特别早,这让绝大部分的广州人提早松了一口气。因为每年的节前,在忙忙碌碌的气氛里总会间或传来亲朋好友同事被抢包的信息,大家都在分手之前习惯性地相互嘱咐一声“小心被抢”;而一到除夕新年钟声的敲响,这些困扰广州市民的阴影仿佛被招魂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究其原因,节前,贼也要捞一  相似文献   

2.
隐形的代价     
《财经文摘》2010,(5):68-69
食品价格越来越低,但如果考虑农产品补贴、生态破坏、人们的健康代价,工业化方式生产的食品就不那么便宜了。不管你如何埋怨每周的购物账单,但事实是食物从未如此便宜过。据美国农业部报告,美国消费者现在只需要拿出家庭可支出收入的10%购买食品——这个比例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要低。确保食物价格低廉、供应充足,一向被认为是保证经济繁荣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尝鲜的代价     
佟洋 《新经济》2013,(4):10
在中日文化中,螃蟹与河豚,前者无毒、后者剧毒,却都是极鲜美的食材。中国善于将勇于尝试新鲜事物者称之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彰显其勇敢与宣传"尝鲜"后不菲的收获。但是,勇敢地"尝鲜"后,收获却并不一定鲜美。毕竟,日本与之对应的一句谚语却是:"想吃河豚,又怕丧命。"在商业领域,永不乏勇于"尝鲜"的人,毕竟,一旦避开了潜在的风险,等待自己的将是巨大的利益。但事实上,即使在已经成  相似文献   

4.
孤立的代价     
稀土禁运事件提醒了全世界,中国已经太大太强,远不能像朝鲜一样被简单地隔离在世界之外。  相似文献   

5.
作假的代价     
在最近这段时间美国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里,几乎每天都会报道与中国制造的“危险”玩具有关的消息。报道的关注点一般不在分析为什么中国制造的玩具会用带铅的油漆,会使用吸力过强的吸铁石,而在于表现有孩子的母亲对这些玩具的担心,并且提醒家长注意哪些玩具属于“危险系列”,同时在网上公布了一个长长的“黑名单”。这个“玩具”事件,再加上前段时间的“宠物食品”事件,一下使美国的普通老百姓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充满了恐惧和戒心,使中国产品的信誉一落千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生存的代价     
大多数公司都缺乏应变能力20世纪90年代经济领域最杰出的理论学家,这位支持资本主义的奥地利学者逝世于1950年。他有何贡献呢?他创立了一种名为“创造性的毁灭”理论。其观点简单明了:新生者入,陈旧者出。人类有生命周期,公司亦然。公司经创立而诞生,而后逐渐发展壮大。当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介入时,原有的公司会由于资本枯竭而灭亡。这是公司发展的过程,也是它们发展的规律。市场无情,而资本主义同样冷酷,毫无怜悯仁慈可言。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理查德·福斯特和莎拉·凯普伦合著有《创造性的毁灭》一书,书中他们描述了在以技术为先…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行宫地区属市中心范围,这里商业气氛浓厚,一幢幢高档商务写字楼不断拔地而起,很像国外大城市的CBD(商务中心区)。前两年,南京最大的一个外文书店迁移此处,就在路口位置最好的一幢新商务楼的楼下落户。  相似文献   

8.
拯救的代价     
我们估算出,保护地球每年需要多花费930亿美元。许多人会问,这个世界负担得起吗?但唯一切中要害的问题是:如果不这样做,世界承担得起吗?  相似文献   

9.
狂傲的代价     
张锐 《经济》2006,(11):70-73
为什么宝洁这样的资深跨国企业在SK—Ⅱ危机中的表现如此有失水准?一则源于宝洁的狂傲和自大,二则源于相关监管体系的疲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猜测的代价     
前些日子,徐滇庆教授就深圳房价“赌局”道歉一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本来,大科学家就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未知世界的探索作出猜测甚或打赌,往往是科学史上有益无害的轶事。有些猜测,例如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哥德巴赫猜测,还有名气更大的庞加莱猜测,对于科学发展的推动,还真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最大的失误并不仅仅在于裁员的流程问题的,还在于人力资源部没有重视对业务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的培养.本身定位就错了,他们应该把业务经理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合作伙伴.才可避免揽下所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亚洲经济原来正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折磨:经济疲软挥之不去,全球资本支出下滑,人们对恐怖袭击和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担心等等,现在非典型性肺炎(SARS)的流行,对亚洲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没有哪个亚洲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幸免。  相似文献   

13.
童大焕 《经济》2007,(5):13-13
21世纪人类社会伟大的两件事给人印象深刻,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技术革命,突出表现为互联网;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运动,青壮年劳动力正突破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枷锁迅速融进全国性的大市场,最底层的农民阶层和中上层的社会精英阶层一道,突破观念、单位和城乡分隔的重重障碍,把自己蜕变成为最具活力的市场资源,并由此支撑起中国的经济奇迹。然而,这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流动资本却付出了高昂和危险的代价,那就是数以万计高考“黑户”和“留守儿童”,他们背后的危机正在进一步显现,而至今无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将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情况,可能会修订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预计此次数据修正将把GDP规模增加2万亿元人民币(合2480亿美元)至24万亿元人民币.国家统计部门原先公布的去年GDP为1365万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5.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读者可能很难想到,遇罗克的《出身论》仅仅是说出了一些现在看来属于“常识”的问题,在30多年前竟会引起人们那样强烈的感情冲动和社会轰动,不是激烈反对就是坚决支持。而且,为了捍卫常识,作者遇克罗竟然要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因此,只有对“那个年代”的背景有所了解,才能“读懂”遇罗克,才能理解这以生命为代价的文字的意义,才能认识到这一“常识”之作在中国当代思想史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6.
季红 《经济导刊》2003,(5):86-87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15日四川新闻网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很吸引人,叫“为了13亿人民利益,药价不能再下调”,说的是政府为了百姓的利益,从1998年以来先后下达了19次降价令,但降价的结果是百姓并没有从中获得好处,因为药品一旦上了降价清单,就会从医院和药商的供货清单上消失,代之以更昂贵的“新瓶装旧酒”的新药,杭州药品零售商在最近采购时发现,  相似文献   

18.
“代价”是客观事物、尤其是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代价是事物发展和进步的一个内在的、必然的环节和必要的前提。在深入改革开放的今天,研究“代价”问题日益显得迫切和意义重大。笔者在《论代价》(载《文汇报》1987年9月18日)中,曾对代价作过初浅的探讨,本文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满凯艳 《财经文摘》2008,(12):84-84
扬动的未来前景尚未明朗。不知此时此刻的王建明,是否正在反思:太天真的企业家,或许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