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分割和融合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基本模型部分我们主要分析了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就业、工资水平、收入差距以及社会和谐程度的影响。我们的分析发现,随着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的数量会增加,城市最终产品部门就业量也随之增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会上升,城市劳动力的单位有效工资水平会下降但实际工资水平会上升;另一方面,经济中的人均收入虽然会提高,但是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会扩大,同时社会内部不和谐程度也会提高。在扩展模型部分,我们引入了垄断竞争的中间产品部门,分析发现,中间投入品部门的产业集聚在一定条件下会扩大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15年从甘肃省各县、市、州中选取的487户农户为样本,从农户层面深入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就业并未对甘肃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结构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其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种植业内部。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与农户家中劳动力外出就业后要素禀赋变化情况紧密相关。农户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与家中外出就业的劳动力人数、是否有返乡就业或创业人员以及家庭成员外出就业的区域等引起农户劳动力禀赋变化的因素紧密相关,而与农户资本禀赋变化和农业技术应用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劳动力转移主要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类型——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就业,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高于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但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的内部收入差距却高于外出就业劳动力。两种类型转移劳动力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省份、性别、人力资本、就业单位或工作类型等;在外出就业劳动力与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中,禀赋回报率的差异部分解释了57.9%,而禀赋差异部分解释了42.1%。  相似文献   

4.
曹广忠 《经济地理》2002,22(6):731-735,749
乡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在对宁夏固原县两个乡所进行的实地调查表明,近年来外出就业劳动力规模增长迅速,外出就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当地就业压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外出就业劳动力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所从事工作类型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并且这些结构特征与他们就业的地区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托达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决策和就业概率劳动力流动行为模型的分析 ,认为农村劳动力能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概率应当为农村流入城市找到一定时间工作的劳动力与流入城市总劳动力的比率 ,而且从结构上看 ,在各行业找到工作的概率高低不一。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在乡村闲暇时间较长 ,外出劳动力的农活可由在家的劳动力替补 ,这样其外出流向城市的机会成本为零。因而 ,托达罗模型不符合二元结构转换的实践 ,特别是不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情况。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实践 ,给经济发展带来乡村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成本太高、比较劣势无法转化为比较优势等后果。本文还探讨了扩张城市就业容量的一些思路 ,并重点论述了发展城镇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容量方面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本文分析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刘-费-拉二元经济模型来看,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获得的工资仅为制度工资(生存工资),而制度工资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其制定和调整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益博弈的均衡.深圳和龙岗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践也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有显著影响,但其制定和调整更多的是迎合企业的偏好.解决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工资决定机制,在劳动者、企业以及政府利益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新一轮的博弈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自然失业率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给定工资水平的条件下,良好运作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较低的自然失业率。静态的自然失业率取决于下岗比例和失业者中重新找到工作者的比例,动态的自然失业率则取决于初始失业率、经济增长率、就业弹性和劳动人口增长率。未来中国城镇自然失业率有上升趋势,转换政策是提高城镇劳动力市场绩效的唯一选择,因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策、制度等外在影响因素的不断消除,劳动力素质对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强,已成为影响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内在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制约因素。文章以山东省梁山县企业法人单位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业选择为例,采用多元选择Logit模型分析了县域农村劳动力素质、劳动报酬、劳动力所处镇域经济对劳动力在不同行业之间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职业技能培训、劳动报酬和镇域经济对劳动力就业行业选择具有显著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嵌入全球价值链是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分工的主要方式,文章通过图形分析得出我国企业以"贸易型"和"产业型"两种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就业数量、工资水平、技能劳动力需求和女性劳动力就业影响的理论假设,并利用我国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认为:企业以两种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能够显著提高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数量、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工资水平和女性劳动力的雇用数量,但是对雇用高技能劳动力具有不同的影响,"贸易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雇用高技能劳动力影响不显著,"产业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雇用高技能劳动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农村户籍人口8.6亿人,其中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5.37亿人,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3.07亿人)、本地非农就业人员(0.85亿人)和外出务工人员(1.45亿人)等三大群体。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约1.8亿人,约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2亿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趋势为: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开始下降,但由于城镇化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业经营规模出现扩大,但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进一步明显;外出劳动力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迁徙式迹象开始出现;农民工正在完成代际转换,外出就业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十二五时期,每年将约有1200万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将会加快发展,就业市场可望容纳这一就业需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但将给部分农产品供给带来一定的影响,农民工回乡就业则将给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未来,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要求稳定转移与难以实现定居、企业用工要求不断提高与培训远不能满足需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农民与农业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等三大矛盾。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总体状况为总量过剩,结构短缺。在总量过剩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逐年增长。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乡内非农就业比例下降,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继续减弱,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方式所代替,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这种大规模的转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给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安全增加了许多难度,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王春超  张静 《经济前沿》2009,(10):39-48
面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现象,本文在现有中国农村劳动者个体行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阶段农户家庭劳动力流动决策行为的特征。以湖北农户跟踪调查为例,笔者具体从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行业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分析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决策行为的主要特点,然后分析农户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的一个基本行为取向是家庭整体理性经济决策。第二,当前农户家庭对农业和非农收入差异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出劳动就业行为选择。第三,农村家庭抚养负担将会影响劳动力就业决策行为。合理地减轻家庭人口负担是持续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第四,不同地域农村家庭劳动力的流动就业倾向各不相同,政府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合理的就业引导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自组织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一般有着相关的关系,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就越能吸纳我国的劳动力就业,经济的持续总增长能够带动就业的不断扩大。从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情况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就业矛盾仍比较突出。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二者是否必然呈现水涨船高的关系呢?本文拟就二者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1·切实做好外出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外出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进城务工手续,依法维护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服务。2·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及时传递就业信息。调查显示,没有外出的劳动力中有47·2%担心外出找工作困难,有49·3%的农村劳动力希望政府提供就业信息,39·3%的农村劳动力希望得到权益保障和法律援助,多数…  相似文献   

15.
1.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观念,激励农民创业。坚持就业与创业并重,在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大力鼓励农民利用外出就业所积累的资金、掌握的技术和市场知识,自主创业,让更多的农民通过直接掌握生产资料来创造财富,提高农民的投资性收入。实现劳动力转移从就业向创业转变,从劳务输出型向创业致富型转变。2.鼓励农民兴办个体私营企业,自己做“老板”。将鼓励农民非农就业转变为激励农民自主创业。通过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支持农民特别是那些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能人和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大胆创业。通过在企业登记、…  相似文献   

16.
从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农业劳动力占比、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动趋势来看,我国已步入刘易斯转折期。国际经验表明,刘易斯转折期内,部分国家的CPI均值上升,但高通胀并不必然出现;同时通胀也表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包括CPI与PPI持续背离,服务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涨幅高于其它产品等。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刘易斯转折期通胀治理的经验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在应对通胀时,要适当提高通货膨胀容忍度,要不断完善价格调控的法律法规和行政体系,同时应注重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管理政策相结合,注重以结构性政策应对特定因素引发的通胀。  相似文献   

17.
由于国有部门对职工收入保护和对市场垄断,因此其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导致国有部门的工资水平一直明显高于非国有部门。在2002~2007年,尽管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导致的部门间工资差异由30%上升至55%,但部门间劳动力人力资本等个体特征差异却明显缩小,导致部门间小时工资对数差异由0.29降至0.23。因此,政府部门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制度,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将不仅有助于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间工资差异的缩小,而且有助于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从劳动力市场角度出发,通过运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对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信息渠道的畅通性和毕业生的保留价格对大学毕业生的决策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文章还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非农产业的工资水平的变动将引起非农就业的供给量的变动,而农业生产率水平、人口增长率、接受教育水平等的变动将引起黑龙江省非农就业供给的变动,即通过改变供给曲线的位置引起每一时点上农村富余劳动力供求总量的变动。  相似文献   

20.
赵亮 《经济问题》2023,(1):96-104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决策和稳岗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农村劳动力更容易做出进城务工的决策;年龄与进城务工决策负相关,与稳岗就业正相关;学历、月收入、工作经历、技术培训、工作环境、参保情况与进城务工决策和稳岗就业呈正相关关系;与原居住地联系会对进城务工决策和稳岗就业情况产生负向影响;社区/生活区安全情况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社会资本相关变量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外出务工预期与进城务工决策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从事农业生产年限不同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决策和稳岗就业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