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广州”一名,在国内妇孺皆知,学过拼音的人.都知道“Guangzhou”就是广州。但“Guangzhou”在国外,尤其在西方知名度非常低,许多人甚至不知道“Guangzhou”是地名,更不知道是中国的南方的省会城市。在西方地名词典中,与“广州”相对应的单词是“Canton”。“Canton”在整个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风靡全球;即使在今天,仍在西方文化中扎下深深的烙印。与西方人不知道“Guangzhou”一样,太多中国人不知道“Canton”,当然也不会知道它是一个地名,是中国的一座城市。这就…  相似文献   

2.
“橡果是谁?”——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然而一提起著名的“好记星”电脑学习机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其实,全国大大小小上百家电视台喋喋不休的电视直销广告的幕后老板正是这家名为“橡果国际”的直销公司。  相似文献   

3.
10年前,几乎没有人知道“兴达”,知道刘锦兰。10年后的今天,还是很少人知道“兴达”,知道刘锦兰。但是,如今飞驰在中国大地的汽车子午胎,有一半以上,就是靠来自“兴达”生产的钢帘线有力支撑着。十年磨一剑了解汽车的人都知道,钢帘线是汽车子午胎的主要材料,是一种表面电镀的特殊用途细规格钢丝绳,是子午胎的骨架。这是一种工  相似文献   

4.
《时代经贸》2012,(13):76-77
创新就像一只黑匣子,人人都知道它存在,但很少人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更少人知道该怎么做。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管理大师德鲁克就有过一句话:“企业的目的无非两个:创新和营销。”德鲁克的老师、经济学家熊彼特则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性破坏,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不过,企业家都知道,破坏很容易,创造性破环则非常难。  相似文献   

5.
王蓉蓉 《经贸实践》2011,(11):60-60
说起迪拜,绝大多数宁波人都知道。去过迪拜的人说,它赋予奢华和现代新的含义。而就在那里,将有一座“风城”崛起,投资方中将有宁波企业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地球人都知道,在中国但凡什么成为政治,就有可能“挂帅”、“突出”,成为最大的政治,更可以“压倒一切”。今年的北京“两会”上,民生和幸福就成了这样的“幸运儿”。  相似文献   

7.
朱健国 《新经济》2004,(5):96-97
在这个所谓“信息爆炸时代”,真正意味深长的思想性信息却极为“稀客”,一个人能发明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新词,绝对胜过著作等身的当代“著名文化史学者”——不知道国家现在有没有一个机构,可以给发明创造新语汇的人颁奖?如果有,我将推荐一个四川籍十八岁打工妹,她发明了“中央的儿子”这一耐人寻味的新词。  相似文献   

8.
马天俊 《开放时代》2001,(3):118-120
哲学家由于自认知道一般人通常并不觉察或觉察不到的东西,而这种秘密的东西又不是可有可无、不关轻重的。因此,即使“秘密”的具体内容先不计较,就是这种特别的“知道”本身也已经使一般人沦入丧失安全感的境地。相应地,哲学家以及哲学就常处于危险之中,至少是不受欢迎。 罗兰·巴尔特说过一句俏皮话:“语言是一层表皮:我用自己的语言去蹭对方。” “对方”经常是模糊的,确实的只有语言,以及它不断的“蹭”。我下面的言语要拿“哲学家的活法”“蹭”一下,希望“蹭”及哲学家和想尝试哲学的爱好者。 1、世界、生活或人类,有一个…  相似文献   

9.
张和平 《经济世界》2001,(12):30-32
1999年,一位中央领导前往西欧考察接见当地华人华侨代表团温州籍的侨领时,翘起大拇指赞扬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温州人是“一只鼎“(意为出类拔萃)、“倍儿棒”(意为特别好)。 如果说,被称人“东方犹太人”的温州人在全球做生意是“一只鼎”。那么,温州籍的华人华侨对促进侨乡温州的对外开放也称得上是“一只鼎”。温州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不等不靠 大打“侨牌” 温州,中国东海之滨一颗绚丽的明珠。它位于浙江省南部,中国沿海18个港口城市之一,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 14个沿海开放…  相似文献   

10.
引子: 说起“梨园”,十之七八的人都知道是指戏园子;可要说“杏林”,估计还有很多人不晓得它是医家的专用名词。而能知“杏林”一词源出更早于“梨园”数百年的。大约百人之中难有七八。千百年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溢美之辞无一不是对医德高尚、医技高超的苍生大医的最高赞誉。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医学的日渐昌明.龙江大地满目杏林崇妙手,仁心仁术的名医大家更是层出不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提起“剪贴板”,Word用户都较熟悉,但若谈及“图文场”,知道的人怕就不那么多了。在此,笔者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图文场”。  相似文献   

12.
轻博客不是“鸡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华 《新经济》2011,(8):52-55
微博,地球人都知道;而“轻博客”,应该让不少人挠脑瓜。在这个读图时代,冗长的博客正日益受到冷落。而短平快的微博渐次风行。与前二者相比.新兴的“轻博客”剑走偏锋,刚好集两家之长。  相似文献   

13.
在成都,李里算得上个名人。一打听差不多人都知道:“那个穿长衫的‘老夫子’?晓得晓得,像个五四青年,川师的……”李里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一个是“传薪书院”的院长,向各界人士免费传授国学。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个别领导同志一听到顺耳之言就眉开眼笑、心花怒放,一听到逆耳之言就紧皱眉头、心生不快,谁说与他观点不一的话,就被认为谁是“找事”、“添乱”、“出难题”。下属知道领导的这个嗜好,汇报工作时往往掩盖事情的真相,专拣领导喜欢的说。甚至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满嘴瞎话,直把领导“忽悠”得  相似文献   

15.
云豹收购案     
随着蓝鸟.阳光,天籁.颐选,骐达这些品牌逐渐家喻户晓东风日产的名字渐渐已经人所皆知.了解多一些的人或许还知道东风日产的中方前身——风神公司但对于“云豹汽车”这个名字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相似文献   

16.
高志勇 《时代经贸》2011,(21):96-96
话说北京糕点这行,各种字号的店铺繁多不一,但老北京人都知道,什刹海畔,鼓楼角下,“公和魁”曾显赫一时。  相似文献   

17.
《经贸实践》2004,(10):63-63
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辱骂别人,听话人当然很容易能听出来,如果说话人是利用会话隐涵来侮辱人,听话人就更应注意了。听话人不仅要菩于听出对方的恶意,而且必要时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对方一个含蓄的回击。据说,有一位商人见到诗人海涅(海涅是犹太人),对他说:“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岛,你知道在岛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海涅说:“你说吧,是  相似文献   

18.
放眼四周,我们可以发现,每天总是有太多的人在抱怨,“我的工作很枯燥。”“我的工资太低。”“我的上司很不近情理。”“我的同事很难相处。——快乐正在成为一种稀有的奢侈品。朱德庸说,我觉得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都一股脑儿全部陷到工作里面去了,却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相似文献   

19.
一、信用卡仅仅是漂亮的存折吗? 提起信用卡,知道的人也许有一些;但拥有信用卡的人却很少;能够正确使用它的人就更少了。信用卡的口号是“快捷”“简便”“安全”,人们对这个“泊来物”还相当陌生,即使是那些拥有信用卡的人,他们也常常只是把信用卡当作一张活期存折。  相似文献   

20.
你很聪明,企业的一切动作你都了然于心:你的精明让人一望便知,但你并没有取得想要的成功。事实上,大多数聪明的人都不会成功。你可能还不知道,你缺的不是经验、资金甚至项目,而是一点点“糊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