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要注意把握好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基于国有资产出资人权能的立法,目标是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重点是规范国资委与所出资企业的关系,依法处理好“股东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基于国家统一所有权能的立法,目标是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重点是对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等工作进行规范、指导和监督。2.要注意把握好立法原则。做好国有资产监管立法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六…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们国家目前的国有资产监督体制和管理体制已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可是,在实行监管体制中也透漏出许多问题,监管体制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导致了我国监管法律不健全、国有资产产权不清、制度建设存在缺陷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发达国家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只有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明确产权关系等方式才能有效实现国有资产监管改革,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初步建立,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就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而在诸多经济监管方法中,基于财务会计资料的会计监管是其核心内容,离开会计监管,经济监管就难以落到实处,因此,会计监管在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会计监管的相关问题作以浅述。  相似文献   

4.
由于旧体制的影响等诸多原因,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目标指在实现“三个分离”,同时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架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借鉴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国有资产三层分类管理和三级政府监管的模式。即国有资产的立法管理和监管机构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行政管理属于国务院设置的国有资产管理部,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商务管理归国有资产中介经营机构。  相似文献   

6.
国资委直接持股上市公司是国资委作为国有产权出资人代表职能的回归,有利于降低国有资产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转变国有资本管理模式,使国有资本的控股权得到更好的保护.但仍需通过立法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在对国有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国资委的监督、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有资产法》立法的若干思考邓元明一、关于国有资产的涵义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法》的调整对象。什么是国有资产?这是立法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国有资产千姿百态,分门别类。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资源形态的,有已经开发利用的;有投入生产经营活...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立法的难点张冀湘,王保喜当前,国有企业面临许多困难,发展速度不快,效率普遍下降,特别是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经营管理不善和约束机制弱化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面对这些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紧迫性,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9.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配置不合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各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重在争项目、争资金,缺少科学的可行陆依据,单位之间资产购置上相互攀比,各级财政部门缺乏综合平衡,没有将资金拨付与事业单位现存资产状况相挂钩,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调剂作用不明显,造成资源的短缺与闲置并存,大量闲置资产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的监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分为广义和狭义上的,从广义上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主要是财务监管。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建立与健全过程中,对固有企业财务监管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1·实现行政性国有资产占用的公平。在过去的行政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对基础管理,特别是对预算的管理中,一方面缺乏对行政性国有资产存量信息的全面掌握,另一方面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定额,导致资产配置不均衡。行政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目标定位之一,就是要改变这种基础管理薄弱的现状,实现行政性国有资产占用的公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全面摸清行政性国有资产的“家底”,包括存量资产的数量多少、质量优劣以及分布状况等;其次要研究定额标准,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与行政机关所承担职责相匹配的三项定额标准,即实物…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28日,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经过15年的立法历程,跨越三届全国人大,《企业国有资产法》今日终于"破茧而出",使我国数十万亿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实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序莹 《当代财经》2005,(11):43-47
行政性国有资产在没有统一明确的监管机构和制度制约的情况下,管理混乱,漏洞很大,如账外资产大量存在、国有资产产权混乱、管理方式落后等。为此,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借助它我们才能为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制定正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行了创新,国资委成为国有资本出资入的唯一代表,统一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的各项权能。当前大部分地方开始采用“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国有资本投资企业”这种“三层次”监管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但国资监管和运营主体的责任及其监督机制没有相应到位。因此,应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体系,据以强化对国资监管和运营主体的责任约束,并实行信息透明公开等强化监督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才能深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于事业单位重要钱,轻管理,加之地方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职责不到位等因素,致使事业单住赖以存在的国有资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无人监管、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为此,本文在分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六条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研究星美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美联合),发现国有企业民营化后,接手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仍能以较低的利率获得持续稳定的银行贷款,这种融资惯性使企业可以通过高额负债实现资产的迅速扩张.同时,由于民营化并没有改变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接手国有企业的大股东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关联方交易来掏空其利用融资惯性而加速积累的资产,并可以进一步利用破产重组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漏洞,逃脱大额银行贷款的约束而金蝉脱壳,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加倍流失.可见,民营化的真实动机是影响民营化效率的根本因素,控制权与剩余所有权的分离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直接原因,而国有资本管理、金融企业贷款管理、上市公司交易监管等方面的缺陷则为民营化后国有资产的加倍流失提供了机会.文章开拓性地研究了控制权收益的具体来源,融资惯性增加了民营化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是导致国有资产被加倍掏空的隐蔽渠道.因此,完善金融机构的贷款制度并加强对上市公司掏空行为的监管和惩戒,是避免“国退民进”中利用融资惯性掏空国有资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于事业单位重要钱、轻管理。加之地方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职责不到位等因素,致使事业单位赖以存在的国有资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无人监管、无人问津尴尬境地。为此,本文在分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六条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有效推进国有资产监管的各项工作,扎实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为福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十二五”时期,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和制度,形成有效的国有资产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方式,同时要培育一批“四强四优”的企业,促进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动福建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有利时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围绕实现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起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基本框架的目标,加快省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力争在重点难点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一、类型各异,其所处行业和地区的地位不同,国家对它们的经营目标和预期’下一样,这种社会经济现状决定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多样化以后,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不被流失,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一切都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正因如此,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