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语言认同是族群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方法,分别就藏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藏区教学语、标准语的选用,语言态度等几个方面探讨藏族大学生的语言认同。研究过程及结果有助于藏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贯彻与实施,也有助于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就回族与中华民族中其他民族的密切关系而言,对回族的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的族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还可能洞悉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互动过程."清真"作为回族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解释我国回族族群认同的途径,还是理解多民族杂居社会文化整合的关键.通过民族志的方法考察关于"清真"的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不但可以理解回族社区的文化特质,更重要的是能够获悉回族社区所在地方社会的社会文化互动机制,从而理解一些地区基层社会族群关系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藏区的各族同胞虽然他们生活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历史上素不产茶,然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却不可一日无茶,饮茶习俗已融入藏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藏茶成为藏区人民生活的必须品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晶.藏茶不仅仅只是藏区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须品,如今已成为了藏区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生活的必须品.  相似文献   

4.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温军 《经济地理》1997,17(3):96-99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一个传统的自然、人文地理范畴。主要包括甘南藏族、临夏回族2个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天祝藏族、肃南裕固族、肃北蒙古族、阿克塞哈萨克族等5个自治县,占甘肃总面积的39.5%.总人口的12.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甘肃少数民族的79.3%,主要聚居有汉、回、藏、东乡、土、保安、裕固、撒拉、蒙古、哈萨克等20多个民族。这一面积辽阔、民族众多的广阔区域.有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特殊环境及区域成长发展的基础。1发展的现实基础1.1辽阔的地域和狭小的生存空间甘肃少数民族地区、面积18万km2,相当于一个大中省区的面…  相似文献   

5.
他者的再现与国家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可 《开放时代》2008,(6):96-108
多民族国家都存在着如何为本国族群多样性进行定位以及如何表现他们的问题。现代国家在国族叙事中多把境内的少数民族忽略不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认识到中国民族构成的复杂性。其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也因此从早期的“民族自决”逐渐改变为“民族区域自治”。从1956年起,中国政府组织由党政干部和学者组成的调查组,分别就已经确认的少数民族展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并由此建立起有关中国民族构成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的生产与建构极大地影响了一般民众对中国少数民族状况的理解,并由此形成了某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有关少数民族之存在的文化呈现。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已达35万人,大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出身于少数民族地区,却在汉族聚居地进行大学深造。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背景,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对民族认同的问题上出现诸多分歧,建立正确的自我认同、民族认同、社会认同意识,协调好自身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差异,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主流社会的基础,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明初地方土地所有权的国家认同,导致了芦苞社区各宗族间资源控制的分化。先到的宗族控制了大片沙田和神明祭祀等文化资源,并制造出一套地方认同的话语和族群分类标志。后到的族群则通过“造祖”和“请神”等文化手段模糊族群分类,并尽快融入到地方认同之中。地方认同比国家认同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宽容,不同的族群可以在地方认同的空间下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文化支点。而地方认同一旦形成,就将长期而深刻地影响地方宗族组织和地方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苏回族人口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占绝大多数,而且当地回族居民有着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回族社会对外关系的主要对象是汉族,回汉民族之间的互动较为频繁,因此调查研究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关系,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还又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赵树冈 《开放时代》2012,(12):130-145
17世纪初,菲律宾吕宋岛南端,现今描东岸省的达社小镇渔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海中捞获一尊木刻雕像.西班牙堂区神父初见神像的当下就认定,这尊雕像是西班牙船只上的天主教圣者,为了平息风暴而被掷入海中.但华人迄今却一直将其视为“妈祖”.南吕宋几个华人聚集的“社”,于1975年建立天后宫,在供奉复制雕像以前,每年都向教堂借出神像轮流奉祀,有关神明的灵验事迹至今仍广泛流传.本文将指出,这类信仰似乎呈现出族群或文化融合的表象,然而从历史与社会情境而言,这尊菲律宾天主教徒称之为凯萨赛圣母,或华人眼中的“妈祖”,实际上是不同族群透过对立诠释而操弄的符号.杂糅的外在仪式表现,反映当地华人在不同的历史场域,与近代文化认同危机中,藉由神明创生神话及仪式庆典,建构我群的认同,而神明传说的不同文本则反映了当地族群互动的历史隐喻.  相似文献   

10.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四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关键性构成因素,在社会价值认同危机背景下,对于构建民族地方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资源的统筹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少数民族学生来东部求学的数量的不断增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文化、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性.不可否认的是,在内地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内地高校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此群体更多的关注,营造多元文化环境,做好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塔塔尔族---这样一个散居在大都市中小规模人口的民族,每个人心里都有对自己的共同定位,确切的说是对自己民族和文化的认同。由于在都市中生活分散居住,族群成员每年只有以固定的节日与自己的兄弟姐妹见面畅谈,这就是“萨班节”。就此,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运用田野调查和影视记录等方法与手段,介绍了新疆乌鲁木齐市塔塔尔族通过萨班节产生的族群认同情况。  相似文献   

13.
高职藏汉双语教育专业是培养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急需少数民族技术人才,只有既有一技之长又藏汉双语兼通的人才,才能在藏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才可能在藏区的发展中建功立业。在藏汉双语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中,美术手工课具有培养技能、思想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藏式民房(简称藏房)是藏族农牧民起居生活场所,做好藏区农村的消防安全工作,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服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起源、文化崇拜,向人们展现一个民族不可复制的生活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云南境内25个少数民族勤劳耕作,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了云南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少数民族服饰堪称云南民族文化的瑰宝。因云南相对封闭的地域特征,这些服饰大多以原生态的特质保存下来,形成云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文化全球化,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也面临失传和异化的危险。在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保护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十分紧迫的工作。本文在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面临冲击的同时,提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保护、抢救、传承、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青梅 《城市建设》2010,(3):425-425
本文通过对这样一个特殊汉族群体的案例分析,来探讨在历史时空变幻中,特别是屯堡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屯堡人的历史记忆和族群认同经历了怎样的传递和调整过程以及屯堡人如何利用历史记忆资源获取各种利益。  相似文献   

17.
庄孔韶当你关注使用覆盖较大地理面积(相对而言)的、体现区域文化之宏大时空内涵的,或者认同某一偌大族群人口的认识框架的观察法、调查法和研究法,笔者都笼统比喻为辛勤可敬的“蝗虫”法。而学者(个体或群体)长期孜孜不倦地在一个调研点或相对较小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这样一个特殊汉族群体的案例分析,来探讨在历史时空变幻中,特别是屯堡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屯堡人的历史记忆和族群认同经历了怎样的传递和调整过程以及屯堡人如何利用历史记忆资源获取各种利益.  相似文献   

19.
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虽然集中连片少数民族困难地区每年脱贫的人口很多,但是低收入群体的返贫率非常高。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一种“扶贫、脱贫、再返贫”发展怪圈现象,贫困的脆弱性正是农村“扶贫、脱贫、再返贫”怪图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本文从线条美、色彩美和结构布局美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对唐卡绘画艺术作审美特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