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从资源稀缺性出发,提出并运用资源配置力这一新的分析工具,对2003年以来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增长、资源约束与区域经济变动状况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导致资源稀缺的结构性变迁与地域性转移,使地区资源配置力与经济竞争力发展相应变动。东部沿海能源与矿产等资源短缺地区备受资源约束递增的压力;中西部尤其是能源与矿产等资源富集地区资源配置力与经济竞争力明显递增,从而出现地区经济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2.
虚拟土地进口相当于进口了国外的土地,增加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可以节约国内一部分农业生产用地,若将这部分土地用于发展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则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中美两国虚拟土地进口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存在着显著差别,中国虚拟土地进口的经济效益较高,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通过虚拟土地进口可以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短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对于经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冠雷  喻嘉乐 《经济论坛》2007,(14):108-10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均资源数量的日趋匮乏,引发了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发展中的资源、能源短缺等瓶颈问题,如何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又反过来影响供求平衡.一方面,中国对大豆的进口需求是导致国际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中国水产品出口价格的下降又刺激了美、日、韩等国对我国大虾消费的需求.大豆豆粕是大虾饲料的主要成分,欧美水产品的消费间接拉动了我国大豆的进口.除此,由于大豆属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利润率较低,在耕地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我国应该生产那些劳动力密集、单位产量较高的农作物或收益较好的经济作物,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作物.因此.进口大豆,出口大虾,符合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念,将经济发展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有效限制生态恶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化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土地资源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正面临着短缺的形式.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形势下如何开展土地开发工作,旨在合理地开发土地,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青  罗志红 《经济论坛》2007,(22):17-19
一、江西省尾矿资源循环利用现状 江西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种类多,已发现各类矿产160种,其中铜、钨、钽铌、铀、稀土资源被称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在全国总储量中,江西铜占25%,钽、铌占26%,钨、铀、稀土等矿产储量和生产量在国内外也具有一定优势,资源潜在价值很大.但同时贫矿多、富矿少是江西矿产资源的另一大特点,选矿后产生大量尾矿,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江西省废石累计存放量13.75亿吨,尾矿累计存放量13.21亿吨.这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而且尾矿酸化产生酸性水,有色金属离子溶出,渗入地下,对土地、水资源、大气、动植物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危害.  相似文献   

8.
江苏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但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相当有限。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高速增长,使得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压力日趋加大,持续发展的各种瓶颈和风险日见彰显。江苏作为中国沿海发达省份,要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自然观刍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增长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从而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从自然观演进的角度,分析不同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观特征;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生态自然观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的一种理想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观,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念,将经济发展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有效限制生态悬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化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土地资潭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正面临着短缺的形式.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形势下如何开展上地开发工作,旨在合理地开发土地,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凯 《经贸实践》2004,(12):23-24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铁、铜、铝等重要矿产的国内保障程度低,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经济与知识型企业的一般概念 “知识经济”是指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对于自然资源通过知识、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集约的配置,主要不依赖与土地等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的配置。在知识经济中,对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工业经济中对稀缺资源(土地和石油)的占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了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这条经济带地域辽阔,矿产、能源、土地及旅游资源丰富,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4.
周毅  刘治彦 《经济师》2007,13(6):10-11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光热、水分和地形等,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生物、矿产和景观等。选取土地资源和植被类型等为主导因子,对其他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分级,并以此为权重进行定性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5.
虚拟耕地视角下中国粮食贸易对耕地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耕地进口减轻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压力,对我国现有耕地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我国粮食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虚拟耕地资源虽然可以在表面上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压力,为短期内土地资源的短缺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办法,但虚拟耕地还不能完全解决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长久局面.受国际政治环境、自然灾害、非洲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实际应用的虚拟耕地资源不容乐观.为了粮食安全,我国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耕地管理制度,全国统筹保护耕地红线不动摇,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整理,调整农业结构,降低耕地资源流失的速度.在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大对虚拟耕地资源的研究,将虚拟耕地资源与我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最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1.环境的可持续性由于澳大利亚目前面临着淡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土地严重退化(如盐碱化等)、生物多样性资源需要进一步保护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必须改革对土地、水、矿产等能源资源的利用方式。具体优先目标是:①水———一种重要的资源:减少在农业和其他产业中的用水量,加强河流和地下水的保护,提高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再利用。②转变现有产业的经营发展方式:澳大利亚经济是以资源型为主,资源型产业为澳大利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要努力为资源型产业开发新技术,转变经营发展方式,减少对土地和海洋的环境影响。③克服土壤流失、盐碱化…  相似文献   

17.
一、资源环境的现实状况与提升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仅为2/5,人均森林为1/5,主要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国内资源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而且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也很脆弱。尤其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包括土地资源的多要素CES生产函数,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刻画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并对其中的重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文章从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土地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人均产出效应以及土地供给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三个不同的视角,运用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土地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是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行业属性,另一方面囿于国家经济的整体状况;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客观经济现实约束下,人均可用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势必使经济增长回归到由资本和有效劳动所决定的稳态增长路径中,因此土地资源在平衡增长路径下是动态无效率的;更多依赖于土地或者其他自然资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环境、资源等要素短缺的制约也日益加剧。早在2010年,湖州市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破解城市空间资源短缺的制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两年来,湖州市的一些特色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总部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概念到思路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0.
循环发展为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注入新动能,降低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提高资源产出率.通过构建“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新模式、大力开发城市矿产、“转变两个模式、加快一个进程”产业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等路径,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