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苏北后发优势制度创新,包括发挥接受“上海、苏南经济带”辐射发展相对区位优势的制度创新,发挥“△”型城市经济带空间结构优势的制度创新,发挥高校促进产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优势的制度创新,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的制度创新,发挥工业技术性后发优势的制度创新,发挥地方政府推动苏北发展优势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组成城市的要素(或单元)的空间秩序,即要素(或单元)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联结的方式。它是城市的内在秩序之一,是城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在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物质结构的空间表现形式。揭示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生态经济的紧密关系,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从而促使城市生态经济在空间上达到平衡。一、空间结构的一般意义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生态经济的一般意义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1、制约城市功能的发挥。系统论认为,  相似文献   

3.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空间结构的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对象,对其旅游空间构建背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空间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并创新了重点发展节点和重点发展轴选择的依据,并据此确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三个等级的重点发展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以及四大旅游区,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来,理论界及政府部门都非常关注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区、经济带的发展,它们都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等中心城市有关但界定的标准、分工协作程度、发展的阶段不同。从经济扩散的方式看,城镇空间结构按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区的路径演进,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空间开发方式看,在不同的阶段,可能形成城市→经济带、城市→都市圈→经济带、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带等模式。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形成基础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陈修颖  陆林 《经济地理》2004,24(3):326-329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是在互补性、通达性及介入机会等三大要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在长江经济带内,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区域发展阶段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是空间互补的前提,网络发展水平决定区域间的通达性,空间竞争与介入机会成正比。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的优化,首先要构建GCT机构模式以实现空间管理体制创新;其次要通过优化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通道,以实现空间结构要素优化。  相似文献   

6.
世界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志宏 《经济地理》2007,27(2):245-249
城市居住区的分化与隔离,是人与人、社会群体与社会群体关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客观反映。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模式起源期城市属于“混合”型居住空间结构;前工业城市居住区空间属于“舒伯格”传统同心圆结构,在这基础上又叠加上“行会”与“家庭”两大特殊因素的作用;成熟期工业城市居住区空间演变成“伯吉斯”现代同心圆结构,呈现沿公共交通干道向外辐射的“星状”大都市居住空间特点;郊区化时期形成以郊区为主体的圈层状弥漫大都市居住空间结构;“后工业”时期“边缘”城市与“无边缘”城市开始产生,形成多中心的“星系状”大都市居住区空间结构。中国必须防止美国式的“弥漫状”郊区化居住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7.
陆桥经济带是指沿桥地区在大陆桥通道的辐射带动下,逐渐形成以大陆桥为基础的各具特色的产业链,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良性循环,最终发展成为以大陆桥为主轴、以沿线大中城市为支撑点、小城镇为网络、双向开放、具有强大内聚力和辐射力的经济带。陆桥经济带东端的淮海城市群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内城市的集合。区域空间结构重构则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进行干预和引导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陆桥经济带是指沿桥地区在大陆桥通道的辐射带动下,逐渐形成以大陆桥为基础的各具特色的产业链,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良性循环,最终发展成为以大陆桥为主轴、以沿线大中城市为支撑点、小城镇为网络、双向开放、具有强大内聚力和辐射力的经济带。陆桥经济带东端的淮海城市群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内城市的集合。区域空间结构重构则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进行干预和引导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苏北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全省,与区域经济差别大及区域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密切相关。加快推进苏北城市化进程,应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苏北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构建徐州都市圈、建设徐连城镇经济带、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等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实施,对该问题的讨论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经济带是带状经济区的简称,它以一定的交通运输线路为轴,以轴上大城市为核心,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近代,由于以晋商为主的内地商人贸迁西北,使我国西北经济带雏形初步形成。从晋商疏通连接西北与内陆的交通干线、推动西北城市的繁荣、掌控近代西北地区的优势产业———皮毛业等方面,对晋商贸迁与近代西北经济带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了解商人在经济带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当代山西经济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与建设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