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框架构建了本币升值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引起银行危机的模型.结论认为本币升值与银行及其客户存在相当多的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的情况下,如果本币升值幅度很大,则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危机.实证检验表明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因债权型货币错配造成的净值损失与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货币错配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货币错配与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问题,它具有净外币负债和净外币资产两种表现形式.在新兴市场中,只要其银行体系存在大规模的货币错配,不管表现为哪一种形式,都会增加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且在宏观或微观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可能引发银行危机甚至是货币危机.此外,当出现不利冲击时,银行体系中存在货币错配将会导致其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错配总体测度:方法、数据与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超 《财经研究》2007,33(9):112-123
基于国际上货币错配测度指标,文章提出ACMAQ指标体系,并用这指标体系测度、比较和评估了中国目前总体货币错配并判断其趋势。中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绝对量和相对量均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但由于在短期内处于一种净外币资产状态,这种财富缩水还不至于引起债务危机与货币危机,无需过高估计后果的严重性。总体来说,中国货币错配在短期内会继续加剧。  相似文献   

4.
货币反替代及其对中国股市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反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在本币坚挺且存在升值趋势下,普遍看好本币的币值或在本币货币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外国货币资产收益率时,改变原来对外币的偏好,从而抛售外币资产,持有本币资产,使外币过分集中于中央银行的行为和现象。在对热钱的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反替代的目的和渠道,并对1990~2007年货币反替代率进行测度,进而实证检验货币反替代对中国股市的冲击。研究发现:货币反替代规模较大、流动速度加快、反转性强;货币反替代与国内股票价格正相关,即货币反替代会推动国内股价上涨;当货币反替代出现反转时,则会引起国内股价下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背后都隐藏着货币错配问题。本文设计了衡量货币错配程度的新指标,建立了研究债权型和债务型两种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的统一分析框架,并使用28个新兴市场经济体数据,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错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净外币债权头寸增量与内部资本供给、本币升值幅度呈正向关系,与内部投资需求、通货膨胀率、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汇率制度呈负向关系,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经济增长速度等变量没有显著关系。为减轻货币错配程度,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致力于内部平衡的实现,保持良好的经济基本面,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货币错配是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经济金融现象,新兴大国债权型货币错配情况最为典型。本文指出既有的货币错配指标无法准确衡量甚至会错误衡量债权型错配,无法深刻认识新兴大国货币错配现象;作者提出合意顺差概念和CBCM指标,并据此测度和概括出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错配程度依次递减,具有线性增长、官方集中型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这种货币错配状况是由新兴大国净国外资产、本币升值预期以及政府基于本国和周边经济稳定性的干预而造成的,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略论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潜在资本损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由本币升值汇率风险而导致的资本损失。文章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该项损失:一是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由于货币错配而招致的现实以及潜在资本损失的角度;二是从以一篮子货币或者一篮子商品来衡量的中国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损失的角度。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面临的资本损失是显著的;中国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的波动显著高于市场价值的波动,尤其是用油价来衡量的外汇储备购买力波动相当剧烈。  相似文献   

8.
一、汇率风险的一般理论(一)汇率风险的涵义汇率风险即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汇率的变化导致的经济主体资产、负债或收益的不确定性,一般指资产、收益的减少和负债、支出的增加,也称为外汇风险或货币风险。汇率风险产生的前提是持有或运用外汇,只有持有或运用外汇,才会发生本币与外币、外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或折算关系,才会与汇率发生必然的联系,从而受到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二)汇率风险的衡量方法汇率风险的形成可以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持有或运用外汇而形成暴露的头寸,这可以称之为汇率风险敞口或外汇受险头寸;二是市场汇率的非预…  相似文献   

9.
浅议银行汇率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续彪 《经济师》2001,(11):191-192
一、汇率及汇率风险的成因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 ,即外汇买卖的价格。简单地说它是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 ,或者说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汇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 ,它是国与国经济之间最重要和最明显的联系中枢 ,同时也是各国政策制定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政策中介目标。而汇率风险 (又称外汇风险 )即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汇率的变化导致的银行资产、负债或收益的不确定性 ,一般指资产、收益的减少和负债、支出的增加。汇率风险产生的前提是持有或运用外汇 ,只有持有或运用外汇 ,才会发生本币与外币、外币与外币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出发,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中国汇率和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动态时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效果较弱;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有较大的正向推动作用,货币供给的持续增加是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外汇占款科目不断增加导致负债方的基础货币持续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不乏相似之处。两国分别以高科技技术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推动了本国产品的大量出口,造成了国际收支的大额顺差,并与欧美贸易伙伴产生了严重的摩擦。为此,欧美等国强烈要求日元和人民币升值。为了化解由此产生的贸易争端,两国都试图通过扩大内需来缓解本币升值压力;然而,其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于是,日本实施了零利率政策;中国则采取容忍外汇储备持续积累态度,扩大货币供应。这两种做法导致了同样的后果:流动性过剩,且过剩的货币并未如愿地注入生产性领域,而是流入了房地产等资产市场,泡沫由此产生。泡沫经济使日本付出了十多年衰退的惨重代价,近年来再次依靠出口拉动才使得日本显示出复苏迹象;而中国则始终保持出口在GDP中的高比重。然而经验检验证实,出口依赖与流动性过剩的共同作用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失灵。本币的急速大幅度升值极易引起国内投资“空洞化”。而剧烈的汇率波动以及货币错配会使本国的海外资产面临更大风险,两者的共同结果造成本国“财富蒸发”,资产严重缩水,再要恢复国内消费则十分艰难。因此,要摆脱本币升值造成的恶性循环,必须顶住外部压力(欧美要求本币大幅度升值),让本国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要去除消费的后顾之忧,就是要避免本币急速升值和汇率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推演了测算净国外资产的两种方法:资本项目直接法与经常项目间接法的原理.推演结果显示,在考虑市价变动因素的情况下,前者更准确.测算结果发现,我国从1996年开始有正的对外净资产,但要大大低于经常项目累计顺差或累计外汇储备.因此,不能只关注对外资产而忽视对外负债的增值.我国还存在着对外资产负债主体错配与货币错配.从国际比较看,也不能说我国已持有了过高的净国外资产.以全球视角看,穷国向富国输出资本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也不应该持续.  相似文献   

13.
货币错配与政府、企业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就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因货币错配所引起的政府和企业的净资产或净负债进而效用函数发生改变问题,针对这两大主体的行为方式转变及由此对宏观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机理性的描述,并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就如何减轻货币错配对各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以来,人民币处于升值压力中,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大,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最主要的渠道。文章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汇改前后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及其与基础货币变动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汇改后净国外资产增量变化成为基础货币增量变化唯一格兰杰因,国内信贷和发行票据作为对冲外汇资产增加、防止基础货币过快增长的手段均已失效,基础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央行已不能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数量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5.
杨旭群 《经济师》2006,(7):250-251
文章从家庭负债表遵循的一般原则、采用的格式、包含的项目及各项目价值的确定,论述了家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家庭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家庭在某一时点上财务状况的反映,包括三个部分:家庭资产反映家庭所拥有的财产的货币价值;家庭负债反映账单以及其它在将来必须偿还的债务;家庭净值是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反映家庭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相似文献   

16.
美元化实质上是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出现的一种货币替代现象。美元化是指在美国以外的外国居民因对该国本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比美元资产收益率低时而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进而使美元在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部分或全部替代本币的现象。美元化意味着一国经济体的外币(主要是美元)对该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货币替代的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货币替代的含义货币替代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居民对本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的收益率相对过低时,发生货币兑换、资金外流和外币在境内替代本币执行货币职能的一种现象。如当一国国内的通胀率突然大幅上升时,本国货币的价值贮藏、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  相似文献   

18.
正无论债权还是债务,对债权人来说都是持有的资产,对债务人来说都是负债。当一种货币升值预期强烈时,在盈利模式、成本和毛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债权人持有的资产会因升值而增值,人们就乐于持有这种货币表示的资产,反之亦然;而对债务人的情况则不同,当一种货币升值预期强烈时,债务人的负债成本会上升,债务人  相似文献   

19.
货币错配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界使用较多的一个术语。新兴经济体债务国以持有外汇储备的形式来对冲外币债务的汇率风险,而储备持有的惯性在部分已转型为债权国的国家仍然持续,使得外汇储备这种改善货币错配的手段,演化成为货币错配加深的基础条件。货币错配的加深导致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冲突,特别是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影响着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因而改变和改善货币错配,应该成为汇率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合理编制环境资产负债表,对于准确核算并披露企业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净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探索企业中的资源环境资产与负债的确认、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以及环境资产负债表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合理的企业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