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华 《产经评论》2013,(6):150-157
近年,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据说有可能是发展经济学继结构主义和华盛顿共识之后的第三波理论浪潮的重要流派。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一个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内生于它的要素禀赋结构,持续的经济发展是由要素禀赋的变化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的。新结构经济学得出了与旧结构经济学不同的理论结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核心作用,把进口替代看做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爬升产业阶梯的自然现象;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新结构经济学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发展、外国资本、贸易政策、人类发展方面得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启示,但是新结构经济学也存在着一些理论难点。  相似文献   

2.
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保护政策严重阻碍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导致世界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从整体角度来看,农业政策通过以政策优势取代比较优势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对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的扭曲效应对贸易摩擦产生影响,这些效应又因摩擦的当事国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特殊效应.发达国家间农产品贸易摩擦产生竞相保护博弈效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产生边境政策的刚性对抗效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则导致择定扭曲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英法《伊甸条约》的案例研究发现,18世纪的法国和英国虽然都出现经济思想的转变,即从重商主义转向自由贸易主义,但这种转变对两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伊甸条约》的形成过程表明,法国受到重农学派的影响,在经济政策上信奉自由贸易主义;相反,英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却没有受到斯密经济学的影响,依然以重商主义为导向。英国的实际行动表明,它与法国签订《伊甸条约》虽然表面上符合自由贸易主义,但真实的理论基础和目的却并非如此,即经济政策与流行的经济思潮出现背离。对《伊甸条约》的经济政策史研究表明,经济政策制定者避免被流行经济学思潮所左右,对于国家命运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为制定适合本国实际的对外经济政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提高对流行经济学思潮的辨别力:一是深入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史;二是对发达国家目前的经济政策行为"观其言,察其行";三是洞悉流行的经济学思潮兴起的根源,并认识到将来走向没落的可能性;四是深入研究本国实际,并综合前三个因素,思考需要哪种经济学说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于投资潮涌与产能过剩现象,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本文提炼出一个具有发展经济学色彩的金融干预两难理论:如果政府不实施积极的金融干预,具有协调困难的市场就难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蕴含的技术进步机会;为了充分利用发展机会,政府会通过金融干预来放松市场主体的融资约束,而这为投资潮涌提供了通道;金融干预在导致产能过剩的同时,也促进了技术进步.因此,产能过剩与技术进步可分别视为政府金融干预的成本与收益,这实际上凸显了发展中国家通过金融政策来利用后发优势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沉淀成本的比较与综合,确立了广义沉淀成本的内涵,体现了动态调整的经济绩效.笔者不仅将沉淀成本与资本市场、折旧、产品市场价值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等联系起来,还充分分析产生沉淀成本的原因,为动态经济绩效的政策或制度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指导原则,即加强沉淀成本和风险管理,处理好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关系,对于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预防非自愿性失业和经济危机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立坚 《资本市场》2013,(8):104-107
针对不同性质的经济结构失街所带来的尖锐矛盾,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程度不同的救市干预政策。而很多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货币救市政策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拥有货币主导权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一个微观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斌 《经济问题探索》2007,23(11):136-140
对于汇率制度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忽略了对汇率制度选择影响最深刻的国别之间的经济结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要明显地低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结构也就明显地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结构.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角度来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所面对的应该是一个完全竞争或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这种竞争性的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和政府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从而这种影响就必然反映在对汇率制度选择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8.
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技术、产业不断创新,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经济学在二战后刚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时,结构主义的观点占主流,认为经济结构外生决定,强调市场失灵及政府在改变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由于结构主义所主张的以政府主导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失败,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转而以华盛顿共识为主流,强调政府失灵,片面侧重市场的作用,并且忽视了对结构及其变迁问题的研究。本文提出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认为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并倡导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结构及其变迁,以及政府、市场在此过程所起的作用,以弥补当前发展经济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新视角,本文构建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新框架,并对主要的十三个领域提出新见解。就新框架而言,构建了“禀赋结构—生产结构—环境结构—上层建筑结构”的理论新框架和“双碳”战略的政策新框架。就新见解而言,从发展角度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最优生产结构不同,对应的最优环境结构不同,最优环境结构与最优上层建筑结构的关系也不同。从转型角度看,在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最优生产结构状态下,由于市场(政府)失灵等外生因素引致环境结构或上层建筑结构扭曲会进一步导致两者关系发生扭曲;在违背要素禀赋结构的扭曲生产结构下,特别是在重工业赶超战略导致的扭曲生产结构状态下,环境结构及其与上层建筑结构的关系均会发生扭曲,造成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诞生以来,政府行为逐渐成为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政府干预一度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主要政策主张。70年代以后,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面临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政府能否、怎样干预经济活动以及政府政策是否有效,成为西方经济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此,我们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以政府绩效为主线,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政府管制的收益成本进行比较、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理论上说通过较快的资本积累和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欠发达国家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然而,这样的经济收敛仅仅发生于东亚少数几个经济。我认为: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决定收敛是否会发生的重要因素。假如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选择优先发展和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不相符合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优先发展部门内的企业将缺乏自生能力。为了使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能够被建立起来并生存,政府将必须扭曲利率、汇率和其他价格并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来补贴或保护这些企业。市场的作用会受到抑制,寻租行为将会盛行.结果,这个经济的发展绩效会很差,收敛也就不会发生。只有当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以比较优势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时,这个经济才会有运行良好的市场,才能易于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维持高的资本积累率,达到要素禀赋结构的快速升级并实现收敛。根据跨国经验数据回归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证实,在产业和技术选择上遵循或违背比较优势原则是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实现收敛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该以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为目标,改善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在做产业和技术选择时充分利用这个经济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社会分工制度思想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由此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社会分工制度理论体系。社会分工制度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是生产方式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品内分工属于"企业社会性分工",其形成与发展是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实际上是发达国家通过产品内分工体系将再生产中的结构性矛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其实质是发达国家国内再生产结构性矛盾的国际化。在全球发展中国家推进产业升级、突破产品内分工陷阱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再生产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从性质上可分为紧缩性与扩张性两大类型。在具体的政策操作实践中,这两种类型的宏观调控长期存在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并存的双轨模式。其中,结构性调控扮演了重要角色,其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主动调整最终引致经济的收缩与扩张效应,从而达到逆周期的政策效果。这种以结构性调控为主、总量调控为辅的调控方式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最大特色。结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大量运用结构性政策的经验,笔者认为,结构性调控与总量调控相结合构成了系统的宏观调控理论及政策体系,而结构性调控政策不仅弥补了西方主流反周期政策中仅包含总量政策的缺陷,也是对2012年以来政府实施的“微刺激”、区间调控与定向调控等结构性扩张的理论提升与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14.
演化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经济政策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共识”的精髓是试验、创新和因时因地而制宜的经济政策,它与演化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观之间存在着惊人的联系,但与“华盛顿共识”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观截然对立。本文以“北京共识”的政策经验为背景,通过与新自由主义的比较,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演化经济学经济政策观的六大原理历史重要与最小限度打乱原理;创造力原理;不确定性与意外原理;复杂与质量型的经济政策主张;系统政策观;试验与政策学习原理。这些原理对转型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两面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基本上统治了西方经济学的话语权,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明确的政治和经济范式,它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影响几乎覆盖了东西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学术界、政府部门和民众对此存在普遍争议。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一种罗马门神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6,(3):66-80
本文综合考虑李嘉图和非李嘉图两类居民个体行为,构建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结构性财政工具经济效应研究框架。研究发现,不同财政工具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在进行财政宏观调控时应区别对待、审慎选取。模拟冲击结果表明减税效应相对优于支出扩张效应。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支出为主的刺激政策渐显乏力之际,政府应转变以往财政政策调控思路,逐步由大规模政府支出刺激政策向结构性减税政策调整。本文认为,应深入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出重点向社保、医疗、养老及公共服务倾斜,促进政府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过渡;税收政策应主要以对消费结构性减税为主,以有效促进需求结构向消费驱动转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崩溃,旧比较经济学没有可比较的对象,为新比较经济学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对新旧比较经济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比较对象上看,旧比较经济学主要针对不同经济制度进行比较;而新比较经济学侧重于相同经济制度在不同国家的效率差异。从研究方法上看,旧比较经济学主要是特征描述法,没有建立系统的理论;而新比较经济学采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最后,本文对新比较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及公共选择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结构经济学在高校特色创建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新结构经济学认为经济体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为当地最优产业结构培养合适的人才.新结构经济学在高校特色创建中的具体应用为放弃赶超一流的高校扭曲发展战略;高校要认真分析当地产业结构所需人才;培养相关领域未来可能需要的人才;高校应该在政府引导下实现内部竞争化.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5  
林毅夫 《经济学》2002,1(2):269-300
从理论上说通过较快的资本积累和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欠发达国家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然而,这样的经济收敛仅仅发生于东亚少数几个经济。我认为: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决定收敛是否会发生的重要因素。假如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选择优先发展和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不相符合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优先发展部门内的企业将缺乏自生能力。为了使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能够被建立起来并生存,政府将必须扭曲利率、汇率和其他价格并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来补贴或保护这些企业。市场的作用会受到抑制,寻租行为将会盛行。结果,这个经济的发展绩效会很差,收敛也就不会发生。只有当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以比较优势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时,这个经济才会有运行良好的市场,才能易于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维持高的资本积累率,达到要素禀赋结构的快速升级并实现收敛。根据跨国经验数据回归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证实,在产业和技术选择上遵循或违背比较优势原则是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实现收敛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该以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为目标,改善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在做产业和技术选择时充分利用这个经济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国外产业政策研究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认为,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针对产业采取的相关政策,目标在于进行依靠市场作用难以实现的经济结构调整。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主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国家干预,作为国家干预重要手段的产业政策受到相当程度的冷遇。但近年来,由于市场放任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果,加强国家干预的观点正在重新抬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