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健康水平。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克思的生活需要理论等较全面、深入和系统地讨论民生问题的构成要素及内容,认为民生问题主要包括生存民生、安全民生、发展民生和公共服务民生。生存是民生的生命基础,安全是民生的生存保障,发展是民生的价值旨归,公共服务是民生的主导领域。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不是一个纯经济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的本质是民生权。只有从权利角度出发,我们才可以深刻认识民生问题的根本性内涵。从恩赐到权利的发展路径是民生问题发展的历史逻辑,对民生话语表达逻辑的历史性考察不仅可以揭示出民生问题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意蕴,而且可以增强我们加强民生保障的紧迫感、使命感,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是社会关注的又一新领域。着力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民生科技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分支,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解决民生问题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改善民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而科学技术必须以"民生"问题为根本的出发点。本文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提出了发展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对于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关乎百姓幸福、社会和谐,是民之本、国之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既有利于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有利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解决民生问题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工业走民生发展之路、实施民生工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核心内容,也为工业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5.
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安定有序.因此,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治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要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民生连着民心.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大多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因此,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最根本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要把治理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疏导,建立起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认识,从探究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渊源,分析其发展的各个阶段,揭示解决民生问题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所在。以在实践中为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林祖华 《生产力研究》2012,(3):162-163,180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一方面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关注民生的30年,保障民生的30年,改善民生的30年;另一方面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经验。经验表明,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民生至上的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始终坚持把扶贫济困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始终坚持依靠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必须始终坚持结合国情,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徐文文 《经济问题》2023,(12):10-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诉求,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诉求,是新时代以来重视民生思想的延续,是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之后对民生问题重视的一个重大升级,是对中国社会当下及未来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增进民生福祉发展诉求包括四个方面:从重视经济总量转向强调高质量全面发展、从重视物质文化需要转向强调美好生活需要、从重视生产效率转向强调公平分配、从重视生存需要转向强调全面发展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诉求,根源于政治承诺兑现、物质财富积累、主要矛盾应对、民生问题凸显四大事实,对于当下及未来中国社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自信建设以及世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而且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途径,它可以直接带动投资、消费和就业,进而直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此外,民生措施通过坚定市场信心、改善消费与投资环境,能够有效构筑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各级地方政府都把解决民生问题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吉林省近年民生发展状况如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吉林省民生发展状况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实际分析民生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民生财政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通过对民生财政的内涵和政策趋势进行研究,可以从制度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和谐发展,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重要问题.当前,民生问题被提到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基点的社会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生状况的调查结果,并针对调查中我国居民高度关注和呼吁声较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样有利于政府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民生问题的改革发展现状,以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刘明辉 《发展研究》2007,(10):94-96
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当前,要提高关注民生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让关注民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政府应当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重点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等四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要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民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自主创新的民生科技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行政干预、市场拉动和科技推动的方式实现民生科技发展;在制度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制定民生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引导区域民生科技产业集群和民生科技的自主创新;建立民生科技的支撑体系,促进民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居民消费发展愿景与外部体制政策之间的冲突导致消费抑制,诸多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体制政策因素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该文提出,需着力化解居民消费升级与体制政策之间的失调所引致的消费增长和民生建设不足问题,结合热点型消费,依靠对收入支出政策的消费激励机制进行有效性改进,着重通过降低不确定性和民生压力,来破解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两难性,最终重构以提振居民消费为目标、民生消费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龚高健 《江南论坛》2010,(12):10-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处处体现着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精华版,4700多字的公报中总共5次提到“改善民生”。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施卫华 《广东经济》2007,(10):33-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生是根本。民生问题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尺,是检验执政水平、评判党政工作的重要标准。近日,围绕"民生工程"的建设问题,本刊记者走进中山,根据了解,自启动和实施"十项民生工程"以来,中山市的总投资已经超过300亿元,在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生活居住、环保生态、职业教育、城市文化、城乡防灾减灾、旧城改造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亮点叠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既是民意的集中反映,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要转变以及国家快速发展、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公共财政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恰当地界定民生问题的内涵,深刻地认识民生问题的现状,清楚地把握财政与民生问题的契合点,进而从财政上找准支持民生的政策策略,是我国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民生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理解民生概念,对于做好民生工作,解决民生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狭义的民生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广义的民生不仅包括人民的生计与生活,还包括人民的政治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包括人的生命价值、健康价值和尊严价值等内容。民生概念的内容包括生存的民生、发展的民生和全面发展的民生。民生概念的三方面内容是一个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的两个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目的,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条件.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为了改善民生,让中国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大发展,中国今天就没有可能、也没有资格像现在这样把改善民生问题提上各级政府的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