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美国千年研究所开发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型,对我国2020年的CO2排放情景进行定量分析,来模拟与验证如何达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报告设定了技术进步、生活方式改变、价格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几个情景。分析发现,如果要降低CO2排放总量,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快技术进步、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比例。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目标,最好的途径就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方德斌  董博 《技术经济》2015,(6):106-113
系统分析了中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CO2排放预测模型,运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并与传统的GM(1,1)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结果比较。结合情景设计,预测了中国"十三五"时期的CO2排放量和CO2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的精度优势,中国能达到2020年CO2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指出:对于CO2减排,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为重点,不可片面牺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炭补贴改革与二氧化碳减排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的减排目标,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补贴引起煤炭过度消耗是导致CO_2大量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首先运用价差法估算了中国2007年煤炭补贴规模和补贴率;其次,以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环境治理账户在内的社会核算矩阵,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取消煤炭补贴产生的CO_2减排效应,并从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定量分析其减排机制。结果表明,取消煤炭补贴可以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1.78%。  相似文献   

4.
利用能源CO2排放系数和1985~2012年农业能源消费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状况,然后使用Holt-Winter无季节性模型对我国"十三五"农业能源消耗、CO2排放趋势进行预测,并探讨农业减排路径,得到以下结论:1985~2012年,我国农业能源消费量波动中持续增长,CO2排放系数高的能源在农业耗能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CO2排放量总体保持上升趋势,单位农业产值CO2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但未能实现碳绝对减排。"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单位农业产值CO2排放强度继续下降。但能源消费量、CO2排放量仍会持续上升,农业仍不能实现但趋向于碳绝对减排。为实现我国农业节能减排,应发挥农业碳汇功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农业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0%~45%。在参考IPCC能源碳排放系数和中国碳氧化率等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了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核算方法。以四川省为例,分析其2000~2010年间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建立情景方案分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结果表明:四川省能源消耗以煤为主,2010年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6900.1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23%,且增速较快。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间年均下降率为2.4%,但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建立的3个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方案中,与趋势发展情景和规划发展情景相比,适宜发展情景更加合理,在该情景方案下,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0年下降17.08%,2020年较2005年下降45.55%,可完成规划目标且更符合四川省发展实际。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四川省二氧化碳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各省区CO2排放控制及减排压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各省区十二五期间的CO2排放控制量进行测算,分析了各区域减排的压力和国家整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各省区完全执行国家减排分配方案的情况下,国家整体减排目标实现92%以上,十二五减排目标还不能完全实现。2015年全国30个省区CO2排放总量达到152亿t,十二五期间增加排放量40亿t。虽然排放强度目标设置为下降,但是2015年各省区CO2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仍然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增加量在数量上差异较大,分布上东部和北部地区的增加量高于其他地区。对比了各省区十一五期间的实际增量和十二五控制增量,发现沿海地区和华北地区减排压力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减排压力较小。在基期年和目标年,文章都具体分析了排放量、排放强度和排放增量的空间分布情况。最后针对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明显受到国际减排压力。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高能耗、高排放、粗放式经济增长等都是现阶段经济发展基本特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强度、缓解当前和今后能源供求结构矛盾、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目前研究国内能源效率的文献大多没有考虑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而我国2009年发布的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硬约束,显然可能对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由此,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主要能耗行业在碳减排约束下的能源利用效率,发现碳减排约束下能源效率低于无约束下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8.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安排,中国做出的自主贡献承诺及未来的减排效果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基于趋势外推法、BP神经网络模型与敏感性分析,对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情景做出预测。结果表明,在中短期发展趋势下,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能够实现,但要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达20%这一目标仍任务艰巨,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CO_2排放与经济增长联动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测算我国1953年~2007年间CO2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经济计量检验,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CO2排放量与人均GDP间双向因果关系,并分析各种因素对CO2排放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CO2排放量与人均GDP间变动关系并不是简单EKC模型中的倒U型,有着更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联。人均GDP提高导致CO2排放量上升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以及资本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都将减少CO2排放。  相似文献   

10.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我国公布了自己的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标志我国已经开始发展"低碳经济",所以作为我国传统重工业基地的山西,煤炭产业能耗高、污染重,二氧化碳排放多,其转型是否顺利成功,"低碳经济"是否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文章具体阐述了山西省的煤炭产业发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深入分析了煤炭产业转型的方向,并提出了转型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1990—2007年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省域聚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以能源碳排放的总量和份额为排放数量指标,以排放强度和人均排放为排放效率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域的能源碳排放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GDP标准下的经济强省大多属于"高排放"类型,其中部分省甚至属于"高排放-低效率"类别。因此,我国较大比重的GDP和人口处在相对"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下。这对于我国实现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的战略目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中国国务院宣布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之上将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对于中国以及全球抵御气候变化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分析我国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系统梳理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制定和实施的能源政策,并结合情景分析预测了我国能否达到既定的碳排放强度削减目标。结果表明,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是乐观的,但仍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导向。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对我国下一阶段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即加大科技支出,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方法检验了中国的CO2排放量与能源消费、GDP、对外贸易、资本形成、人口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长期内变量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而在短期内,存在着GDP、能源消费、对外贸易、资本形成到CO2排放量等四种单向因果关系,其中CO2排放、能源消费、GDP和资本形成在各自的因果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实证结果也发现能源消费对CO2排放具有加速影响趋势,对外贸易对CO2排放的影响也十分关键,而且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个稳定的CO2排放方程。相应的政策建议是,中国应该实施低碳经济战略,加快低碳转型,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4.
张健 《经济》2010,(1):30-30
前不久,中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将比2005年CO2单位GDP排放量降低40~45%的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巨大且清晰可见的减排目标,使得中国企业拥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去占领这个市场。《经济》记者带着关于如何引领企业进行低碳建设等问题,对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宇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现状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从当前的执行情况看,实现这一目标困难重重。最新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2%,而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仍增长1.2%和1.8%。全国没有实现2006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耗能行业碳达峰是实现全社会碳达峰的前提。论文通过构建国家—陕西两区域CGE模型,设计基准情景和三个减排情景,评估碳达峰目标的倒逼机制作用对宏观经济及产业部门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控制政策能有效控制碳排放增速,三个减排情景于2029年实现碳达峰,能源消费总量达峰时间滞后于碳达峰。相比基准情景,全行业实施碳控制政策导致GDP损失1.20%;只限制高耗能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投资结构优化弥补产能的缩小,GDP损失仅为1.06%。高耗能行业实施碳交易政策能优化配置碳减排空间,进一步缓解0.23%的GDP损失。通过集中管控高耗能行业碳排放,促进高耗能行业提前实现碳达峰,可有效降低全社会碳减排成本,支撑能源大省完成碳达峰目标和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哥本哈根协议的框架下,中国于2010年1月底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UNFCCC)提交了自愿减排的目标认定书,正式确认在2005年的排放基础上到2020年自愿降低40~45%的碳排放强度(Carbon Intensity),也就是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碳排放水平实现40—45%的降幅。与以往其他国家提出的减排目标相区别的是,中国依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8.
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2020年中国各省份和三大地带的碳排放状况,并分析能否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结果表明:相对于2005年,2020年全国、各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碳排放总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水平,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是可能的。另外,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未来碳排放情景的差异性明显,从而提出区域低碳发展的差异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处于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十一五”和“十二五”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格局不会有太多的变化,需要应对的问题应该也差不多,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经济低碳转型问题。目前提出的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说明两层含义,一是我国的碳减排目标与其他国家不同,是与GDP相联系,是以保证经济增长为前提的;二是我国低碳转型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能源规划时要把握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20.
余喆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3):F0002-F0002
今年能否完成“十一五”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指标,成为悬念。 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今年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