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为保奥运交通畅通,实行单双号限行是必要的。但单双号限行措施,毕竟是一项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它影响的将是数以百万计民众长达两个月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现在,及时地对限行政策作了一个时限上的小小调整,设置了一个缓冲地带,既能满足一部分民众,比如看“夜场”比赛的观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2015,(1):28
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大气污染?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大气法修订案的过程中,一些委员对此提出了异议。辜胜阻委员说,我们有必要通过限行的方式来治理大气污染吗?公民对自己购买的机动车有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要对其进行限制就一定要有法律依据。我们现在强调源头治理,比如油品质量,使用国III标准汽油比使用国V标准的汽油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相差15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提高油品的质量?另外,京津冀的大气污染,主要是跟产业结构有关系,比如河北的钢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公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先后开始了公车改革的探索和试点,但由于公车改革阻力大、难度高、涉及面广、关注度高,政府公车一直改改停停,步履艰难.虽然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严重的负面影响,改革现状并不令人乐观.2011年3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原则、管理体制、配备标准、使用维修等做了明确规定,《办法》的出台使政府公车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公车改革的现状,针对公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周刊》2013,(25):16-17
从GPS定位,到公车喷涂统一标识,“严禁公车私用”新招频出,“公车改革”徘徊已近20年,但效果却并不明显。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坚持杜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中国的公车改革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5.
限行政策是否改善了北京市的空气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察了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采取的限行政策对空气污染指数(API)、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等空气质量指标的影响,虽然传统的OLS回归显示限行政策有很强的效果,当采用断点回归的方法解决其内生性问题后,限行政策尤其是"尾号限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甚微。基于限行导致购车行为改变假设的成本—收益分析,初步估计限行给驾车出行者带来的年成本约为北京市人均GDP的3%,年总成本约为当年GDP总量的0.3%。  相似文献   

6.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第45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和机动车排放污染状况,可以规定限制、禁止机动车通行的类型、排放控制区域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这个新增条款,再次触动了社会舆论关于是否"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的敏感神经。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学家指出,这一条可能给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提供法律依据,应该慎重考虑,立法不能随便给单双号限行常态化开口子。即使保留,也必须增加相应的限定条件,而且要明确规定补偿措施。有专家认为,这个条款  相似文献   

7.
张承耀 《经济管理》2005,(15):90-94
中国正走向“小康”社会,其显著标志是“衣食”问题基本解决,“住行”问题成为焦点。实际上,“住”又在很大程度上与“行”相关。在“公房”改革大体完成之后,“公车”改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许,后者改革的难度比前者更过之而无不及。“车轮腐败”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公车改革所引发出来的新问题也让人们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8.
关于市级机关公车改革的实证分析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潇兵 《经济师》2010,(7):42-43
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虽不断完善,但弊端仍然十分突出,公车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后勤事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难点。文章对地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参考借鉴当前各地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式方法,认为"近程货币化、远程市场化"是当前地市级机关进行公车改革一种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9.
创新之窗     
地方传真北京奥运后环保措施会更严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奥运会期间的临时减排措施将会以一定形式在奥运后固定下来并进一步加大限行的力度。奥运会后,将要进一步加快重污染车辆的淘汰治理速度,在已有的限行重污染车辆的基础上,加大限行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施工扬尘的控制。"我们  相似文献   

10.
房兆灿 《商周刊》2011,(7):34-35
限字年年有,今年特别多。限房令、限牌令、限行令、限价令、限塑令、限电令、限犬令……这副“限”字打头的扑克牌,每一张都有着“炸弹”一般的威力,不仅使市场在群唱“忐忑”,众多的行业和企业也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中央部门相继公开了“三公”经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公车支出61.69亿元,公车费用占到“三公”经费的六成以上。公车过多过滥,公车费用庞大,无疑已经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而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司机私用公车现象也屡禁不止,使政府形象蒙受损害。同时,公车管理漏洞也造成了巨额的养车费用,有关调查显示,公车修理费用是私车的6倍,存在着巨大浪费。  相似文献   

12.
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既是民众的强烈诉求,又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反腐倡廉的核心议题.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正在狠刹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这都为进一步严格管理"三公经费"提供了可能.严格管理"三公经费"是党政部门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消解公众对三公经费的疑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更好贯彻和巩固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文中简要介绍了我国"公车"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公车"消费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公开"公车"消费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3.
樊荣强 《新经济》2004,(2):14-15
2004年1月15日,广州在全国首开行政听证会,就群众普遍关心的摩托车限行问题(简称“限摩”)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如果对现行的公车制度作一番审视,不难发现,其实际上是一种鼓励浪费的制度。这种鼓励浪费,一方面表现在公车的档次与官位成正比的规定,使得众多官员纷纷谋求自己所属档次的上限甚至是超标;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因为公车使用者和公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人们不可能对每一辆公车的使用状态都了如指掌,也就是说监督成本太高以至于具有不可监督性。与此同时,所有的费用支出又完全由公款埋单,所以公车私用就蔚为大观——既然不私用白不私用,私用了也白私用,那又有多少人有足够高的觉悟为公家省钱呢?  相似文献   

15.
机动车限行是当前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手段,对居民福利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空气污染源具有多样性,机动车限行能否改善、在多大程度改善空气质量引发普遍关注。文章运用北京市2014—2016年的实证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和时间序列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发现,机动车限行政策与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显著相关,但机动车尾气并不能完全解释北京市的城市空气污染,尚有更多污染来源有待探究。因此,建立以燃料技术研发为基础,以城市和区域经济手段为重点,辅之以必要的行政临时干预政策综合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地板辐射采暖(简称地暖)方式近几年在北方施工的几个工程中,发现这种采暖方式在设计和施工中,发现这种采暖方式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如在今后设计和施工中不加以注意并及时解决,会阻碍这种新兴的采暖方式发展和完善,同时会使广大的用户失去对它信任。因此,我把这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作一些讨论,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结果实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8%(9例),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8%(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治疗极为有效,能帮助患者消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效果较为显著,还能大幅度缓解医患矛盾,值得在临床上深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丰 《经济论坛》2004,(8):105-106
保证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担保法律制度中当事人首选的担保方式之一。但在实践中人们对保证缺乏认识,在使用时易发生纠纷,因此有必要对保证中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商周刊》2011,(2):24-26
“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将要出台有关公车配备使用的新规定。”中央纪委副书记、秘书长吴玉良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公务车问题已被列为今后专项清理的重点工作。在对省部级干部公车配备的标准排气量和购置税,对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编制的规定上,新规将比过去更严格。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10)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一些企业信用风险暴露,银行贷款劣变趋势短期内难以缓解,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控制面临的压力较大,基层行如何在政策的指引下清收处置不良债务,是业务经营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不良贷款的现状,提出若干可操作性的化解不良资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