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荣 《时代经贸》2014,(4):317-317
日语存在大量委婉语表达方式。委婉语已经成为日语中一种独特的文化。掌握委婉语对于理解日本社会文化并提高日语交流水平有很大促进作用。本文通过例析日常交际对话,对日语委婉语的使用做了相关阐述,并且考察了其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省略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略是人类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现代日语中的省略现象,则较其他语言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日语中频繁地使用省略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日本的文化紧密相连。从心有灵犀、美学观念、少言为贵、集团意识四方面分析了日语中省略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日语重要特征之一的敬语,能否正确熟练使用敬语是广大日语学习者深感困惑的难题。要运用好日语敬语必须弄清性质、功能和类别,掌握敬语词汇和句型,并要区分不同人际关系、利益以及场合等。只有认识到敬语使用的误区,并剖析其原因,才能够避免在中日商务活动中,因敬语使用不当而引起文化摩擦。  相似文献   

4.
杜艳 《当代经济》2007,(10):121-12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日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教学,更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之能够运用非母语的语言同外国人进行顺畅无碍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日语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文章就如何在《日本概况》课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日语感情形容词句存在第一人称限制,这是日语的一种独特现象。深究其根源可以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基于感情表达的主客观性、说话者的旁观者立场、体谅文化这三方面的原因,是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这种独特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日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教学,更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之能够运用非母语的语言同外国人进行顺畅无碍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日语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文章就如何在《日本概况》课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十分重要,其内容一般包括:知识文化、观念文化和词语文化教育。应遵循关联性、实用性、适度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常用的方法有词语解释法、鉴别对比法、典故引入法、启发诱导法和课外阅读补充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文化本是一体,了解了文化才能有效地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二者缺一不可.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日双方签署的国际合作文化交流推进项目合作纪要要求,应日方NPO日本海国际交流中心的邀请,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于2016年7月组成了以作者为首的4人研修团赴日参加为期21天的"日语教师赴日友好访问及研修项目"第二期研修班.研修班通过文化体验、企业拜访、中小学、大学的走访及城市名胜古迹的考察和研学等形式了解日本发达城市的城市建设,文化底蕴,企业运营,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情况.本研修报告充分总结了本次研修班的学习交流内容,文化体验过程,在企业、学校拜访学习交流等精华,研修成果以期对中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建议,对日语专业教师执教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例从日语汉字的读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对日语汉字给中国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所带来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在词汇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了日语汉字在词汇中所体现的一些规律,帮助日语学习者利用日语汉字这一优势,高效地掌握日语词汇。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5,(8)
文章在跨文化视阈下对高级日语交际教学法模式进行探讨,强调在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前提下,合理运用交际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发挥日语演讲大赛和日语角的补充作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记忆、更易理解、更易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力争为日语专业《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基础阶段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日语精读教科书是学习的敲门砖。一本好的教科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日语精读教科书的开发与使用乃是重中之重。本文以各大高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使用的《新编日语2》和《新大学日本语2》为研究对象。从日语教科书的"内容设置"、"文字·词汇"、"语法讲解"、"课文会话"等方面为视角,对日语精读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汉日语中都有被动句,并广泛运用在日常语言生活中.关于二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句法,意义,翻译等方面,从语用角度上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从语用角度,即视点和感情色彩两个方面对比汉日被动句,探究语言背后的文化习惯的差异,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学习日语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日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科学教学,并通过学生参与评价、课外辅导等方法,来培养高职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从而提高日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社会发展和文化演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称谓语的变化尤为明显。虽然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华文化,但不同的历史演变、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使中日称谓语产生了不小的差异。并且由于中日语言中存在部分同形同源汉字词,也干扰了日语学习者对中日称谓语词义的误解,拟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求社交称谓词所呈现的中日两国意识差异以及社交称谓语中体现的不同的礼貌原则。使日语初学者在与日本人的实际交往中,正确理解使用社交称谓词,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促进交流。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6)
文章着眼于日语会话中的附和语这一重要应答方式,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的自由会话为材料,将中国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附和语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考察了双方使用附和语的频率及其表达种类,并对其进行质性分析。同时,考查中国日语学习者日语学习经历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从而掌握中国日语学习者附和语使用的实态以及难于使用的附和语类型,探索会话教学中应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汉语新词语中的日语借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莉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212-213,252
探讨日语借词进入现代汉语新词语之后意义方面发生的嬗变,可通过分析报纸中使用这类日语借词的实例,归纳总结日语借词在进入汉语后,意义方面的嬗变情况。分析发现,汉语新词语中的日语借词部分保留了日语中的义项,而部分则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发生较大变化的词汇的嬗变存在着下列规律:通过减少日语词汇原本意义、“望字生义”地引申其原本意义、赋予其一定的感情色彩,以及本身日汉词义不同造成了一定的意义变迁等。  相似文献   

18.
日语被动句是日语的一个重要语法项目,与汉语被动句在表达形式、语法规则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一致。本文从日译汉的角度出发,探究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在上述各方面的对应关系,并据此提出针对日语被动句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提起日语里汉字的音读,大多数的人认为它与汉语汉字的读音非常相似。经过很长时间,随着日语的发声发生很大的变化,日语里的音读与汉字的读音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虽然说日语里汉字的音读是产生于汉语汉字的读音,但由于日语的音节语发音都比汉语简单,所以,日语与汉语的一对一的对应是不可能的,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不能说日语里的假名就代表了真正的发音。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大学日语学习者众多,日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学生在日常交际及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综合表现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及市场对日语的需要。通过了解中国大学日语教育的现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与日语母语国日本的相关情况对比,说明将"日本語表現法"导入大学日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