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钱伯海教授提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归根到底是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是本期活劳动”,并强调“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二重性就不能成立”,“谁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是一个科学体系,有如一个同心圆体系,同心圆的核心内容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物化劳动只是劳动二重性这个同心圆的外部层次。用物化劳动取代抽象劳动是不对的。劳动者本身的劳动有三处形态,即潜在劳动形态、流动劳动形态和物化劳动形态,只有当流动形态劳动结束时凝结为一个劳动结果,并表现为一种有形体的物质形式或物化劳动,这时才是价值表现,钱教授把劳动表现形式就当作劳动创造价值形式了。另外,钱教授还进一步从量上提出“物化劳动”创造多少价值,但问题是他所讲的量是统计量,是国民经济核算量,然而这种量同理论经济学上的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深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因此,关键在于界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再由于商品具有二重性,这生产劳动也就具有二重性,创造价值的是抽象劳动,如何界定抽象劳动是又一关键问题。价值是动态的(不是原生价值,而是再生价值);劳动也是发展的(由体力为主到智力为主)。价值形成的条件(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决定价值分配。劳动又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都与剩余劳动从而剩余价值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义整体劳动价值论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劳动价值论”研究采用的是“劳动人力耗费”单要素即含逻辑缺失的“劳动”概念 ,以耗费生活资料价值量 =耗费生活资料量 =劳动人力耗费量 =劳动创造价值量的效用与价值的等量观为逻辑起点进行自相矛盾的理论推演。而社会价值实则由人—物、智—体、供—需、生产—社会的本义全要素社会整体劳动创造的 ,是生产劳动人耗量 <劳动人力创造量 <劳动价值创造量的预期价值生产和需求现实价值认证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4.
流通领域的劳动包括“生产性劳动”与“纯粹流通性劳动”.后者不仅没有创造劳动价值,反而耗费生产领域所生产的劳动价值,此即“流通费用”,它与西方经济学的“交易成本”概念相呼应.那种认为唯有创造价值的劳动才有意义以及耗费价值的活动全然没有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目的是为了被使用与耗费,其中一部分必然耗费在经济系统内部的流通过程中,但其创造了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所需的“经济空间”.经济空间由科技文化创新等生产性劳动创造条件,但由流通领域的交往性劳动实际营造.而流通过程受到两种力量的推动,创造了两种经济空间——“建设性经济空间”和“破坏性经济空间”,其对立统一运动能够解释“诺思第二悖论”.  相似文献   

5.
十余年前苏星、谷书堂、何炼成三位教授就劳动价值理论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 ,我国经济学界10年来基本上是围绕苏星、谷书堂和何炼成之争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又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基于这一理念 ,我们认为 ,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试图用扩大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外延而把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纳入创造价值的范畴是不科学的 ;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 ,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 ,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作用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 ,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什么消失了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产品的价值决定和收入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产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而收入分配的方式则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能因为我国现阶段提出要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6.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规律要求价值在创造主体与分配主体之间对称 ,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加了人们认识上的困难 ,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 ,生产劳动的发展遵循社会化分工协作规律时 ,表现出间接化、社会化、层次化、科技化的规律性。把“四化”规律引入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分析 ,完全能够在坚持劳动价值论本质规定的前提下 ,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统一起来。同时我们还会发现 ,创新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实际上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新的表现形式 ,要素价值论是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创造价值 ,按生产要素分配或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及其贡献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劳动价值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新经济中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应该首先研究创造价值的劳动“微观”运行机制的新特点。对劳动的主体因素劳动力的构成要素“脑力”和“体力”的关系及其在劳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分析表明,只有“脑力”的使用和发挥,即“软劳动”,凝结为价值实体。劳动价值的这一特点只有在“新经济”中才得以充分显现。“软劳动”作为直接的抽象劳动的体现,使衡量价值的尺度“劳动时间”也失去直接的意义。这一“新论”本质上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一元”和“多元”的分野,仍然是当前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论争的焦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颠覆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一元论”,但必须充分重视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媒介”作用。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新的实际,具体分析“科学劳动”、“创新劳动”、“管理劳动”、“精神劳动”和“服务业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机器设备是劳动者肢体和大脑的延伸、模拟、外化或独立 ,不仅传动劳动 ,更重要的是替代劳动。但人们没有注意到这种替代的革命性意义。劳动力创造价值、机器只转移价值以及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都只是一种人为界定。土地自然力和劳动自然力一样 ,其耗费的凝结同样有理由构成价值的源泉 ,包括劳动自然力在内的各种形态的自然力耗费的凝结构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自然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决定价值量的大小 ;机器的活动是一种拟劳动 ,拟劳动和人的劳动一样创造价值。在未来生产中 ,直接劳动的作用下降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必然导致价值源泉的转移或多元化 ;泛价值论认为各种要素所包含的自然力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生产各环节共同形成的社会必要标准决定价值实体按多大的比例转化为社会价值 ,它是以往各种价值论的有机整合。价值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的前提条件是,所分析的商品价值只包括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撇开了具体劳动转移的旧价值。 一、体力原子与智力原子 价值规律表明,人类耗费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撇开转移的旧价值,价值产品完全由耗费的活劳动构成。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就是说,形成价值产品的人类劳动,包含着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不同质的劳动  相似文献   

11.
当代区域分工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区域分工内容正从传统的产业分工、产品分工深化为产品内的新型价值链分工。企业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与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驱动创新、促进创业、鼓励创智、最终创富。价值链分工下企业参与GVC和NVC有自己的选择,通过采用价值链选择模型描述企业行为,从利润最大化角度深入分析企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路径选择,以期为不同价值链层次的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明旭 《时代经贸》2007,5(11X):131-132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会计领域中的这一重大改变,资产评估领域应当予以重视。本文针对会计领域中的公允价值和资产评估价值加以阐述比较,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汤有娣 《现代财经》2007,27(7):37-40
目前,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尚没有自己的渠道和定价的话语权.面对经济全球化和 IT 革命,以制造业为依托,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是形成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晓林  陈辉 《现代财经》2008,28(1):93-96,F0003
寿险公司经济价值资产负债表是在市场一致性的框架下,利用精算科学、金融经济学和公司财务学等对寿险公司进行评估,反应寿险公司真实价值的一种财务报表.寿险公司经济价值资产负债表是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的评估基础,通过构建寿险公司经济价值资产负债表,可以使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的评估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进一步完善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商务模式由它的价值主张、价值支撑和价值保持等来表征。首先,商务模式的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互动过程,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设计和优化,3个设计部分是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的,是一种阶梯式上升的循环过程;最后,运用实例对高科技初创企业的商务模式设计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股票价格对内在价值的偏离度分析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本文考察了奥尔森 (Ohlson)剩余收益定价理论 ,指出了传统线性信息模型的不足 ,提出了公司存续期有限和公司存续期无限但剩余收益存续期有限情况下的内净率 (内在价值 净资产比率 )决定模型。对资本成本、净资产收益率、分红规则和剩余收益存续期对内净率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根据上市公司近年来的业绩记录 ,通过内净率与市净率的比较发现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大高于其内在价值 ,其中ST类公司的股价与其内在价值偏离的更多。本文认为 ,当前股市正在经历具有体制性、结构性特点的调整 ,决定了这一调整过程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7.
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是一种创新的管理分析方法,它根据盈利能力不同对客户区别对待.本文通过调查并与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相比较发现,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还不广泛,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开始运用它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此外,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还发现,除客户成本消耗差异外,成本结构、客户战略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客户成本分配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价值管理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价值管理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经济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本文对企业价值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理论梳理,在探讨了企业价值管理的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上,将企业价值管理模式划分为基于现金流的企业价值管理模式、基于利润的企业价值管理模式以及基于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的企业价值管理模式三种类型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9.
稀土产业是中国具有绝对资源优势的战略先导产业,却长期陷于弱小、无序和落后的状态,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国家竞争优势。由于稀土产业的特殊性,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解释制约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笔者基于中国稀土产业链受制于下游终端消费环节不振的现状,以价值链理论为核心剖析中国稀土产业对俘获型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状况及由此带来的产业链升级障碍,提出了通过构建国家价值链推动中国稀土产业良性发展的战略路径及具体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商业模式是以服务为主导逻辑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以价值主张画布为载体,探讨服务型商业模式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机理。运用扎根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价值共创主体(价值主张)→价值共创客体(价值创造)→价值共创行为(价值传递)→价值共创情境(价值获取)”的价值共创循环逻辑,识别出价值主张的共振性、场景性、精准性、互惠性4个属性特征,验证了其对企业与顾客的价值主张、产品市场、财务绩效3个方面的匹配。同时,建立起关系框架,希望为中国情境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服务型商业模式通过提供情感型价值主张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正向影响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