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率期限结构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在利率期限结构中通过纳入马尔科夫(Markov)区制转移,将传统CKLS模型推广到更为一般的状态相依的CKLS模型,并将之应用于对我国1996年1月至2006年3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六组不同到期日之月度加权平均利率的研究。通过模型估计和检验分析,我们发现在不同区制下不同到期日利率漂移函数和扩散函数均呈现非线性,其中漂移函数表现为强烈的随机游走过程或均值回归过程,而扩散函数表现为低波动状态或高波动状态。此外,结果表明不同到期日利率期限结构可由缩压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CKLS模型获得。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分别研究了利率波动的均值区制和方差区制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并采用两种方法度量股市和利率波动的区制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入三种均值方差都可能不同的区制,并基于改进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对1989年2月至2010年4月中国真实利率演变的考察,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真实利率的确存在不同的均值和方差;考虑到区制转换特征之后,真实利率大体平稳,有均值回复趋势。而以往的应用中,忽略了这种区制转换特征可能导致对真实利率预测值的系统性偏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时变系数模型(Markov-TVP)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与其影响因素的时变响应关系,并对股票市场不稳定性进行分解。时变系数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路径具有不稳定性,2003年以来,股票市场部分地实现了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且自2010年后股票市场对经济的响应关系进入了完全反应区域。不稳定性分解的结果表明,股票市场不稳定性的主要根源在于外在不稳定性,存在着股票市场外在不稳定性对经济的非对称影响,即在经济增长的高波动区制,股票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和外在不稳定性都对经济没有显著影响,而在经济增长的低波动区制,股票市场的外在不稳定性对经济的抑制作用显著,但抑制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和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的非线性联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SHIBOR划分为三种区制,即“弱波动”、“中波动”和“强波动”;这三种区制的自身持续性均较好,区制与区制之间的转移具有非对称性;在“弱波动”和“强波动”区制中,LIBOR正向影响SHIBOR,而在“中波动”区制中则为负向影响;LIBOR在“强波动”区制中的影响最强,而在“中波动”区制中的影响最弱.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国际金融形势阶段性的合理判断,加强金融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基于农村信贷视角分析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动态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农民增收之间具有明显的两区制非线性关系,作为外生变量的农村信贷对它们也存在着两区制非线性影响.处于物价平稳状态的可能性更大,未来维持这种状态的可能性很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随机波动分析的方法刻画债券市场波动情况,以此衡量债券市场风险特征,并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债券市场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债券市场的低风险状态持续时间要远高于高风险状态的持续时间,2013年以后,低风险状态持续时间有所下降,而高风险状态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平滑转移自回归(STAR)系列模型定量分析了1998-2010年间我国经济波动区制转移(Regime Transition)过程及房价波动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在受到外生刺激时会产生跳跃冲动,但能否出现区制转移现象取决于外生刺激的持续性,单纯依靠以往经济的表现不能充分地解释这种现象;房价作为外生变量有效地解释了经济波动中存在的动态转移过程,这表明房价波动中存在着先行信息并可用于预测未来经济走向。此外,经济波动转移过程并非不可逆转,足够的反向推动力能够扭转经济势头,这使得政策干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的通货膨胀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就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货膨胀的路径动态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国通货膨胀路径中存在着显著的"高通胀区制"和"低通胀区制",宏观调控政策对于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在此情况下,正确判断通货膨胀所处的运行区制就成为确保经济调控政策科学有效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8种农产品期货的高频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已实现波动率的动态特征,发现农产品期货已实现波动率同时具有长记忆性和区制转换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长记忆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来预测农产品期货的已实现波动率,并比较和评价了该模型与其他嵌套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期货的已实现波动率具有高波动和低波动两种不同的状态,状态之间的转换概率较小,低波动状态的稳定性比高波动状态强;同时引入长记忆性和区制转换能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长记忆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是预测性能最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正处于数量型调控方式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的时期,传统的泰勒规则未能成功捕捉中国利率的波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十分必要。因此,在传统泰勒规则基础上,引入区制转换机制,提出货币供给和信贷需求双因素框架来解释中国三大基准性市场利率的波动。具体来说,扩展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服从一个基于区制转换模型的时变参数规则,其中区制按照货币供应和信贷需求的变化划分,并充分利用货币供给和信贷需求信息。研究结果发现,加入区制转换模型后,该框架可以解释短期利率75%、中期利率91%和长期利率89%的相关波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利用1979年至2004年之间中国GDP季度数据,采用三区制马尔可夫均值和方差转移的二阶自回归(MSMV(3)-AR(2))模型和贝叶斯Gibbs抽样非参数估计方法,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MSMV(3)-AR(2)模型对我国经济状况提供了很好的拟合,显著支持增长率序列具有三区制状态:低速增长阶段,适速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各个增长阶段的均值、方差、阶段性之间的转移概率的不同。我国经济周期的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各个增长阶段的自维持概率和阶段性之间的转移概率的不同。此外,我国经济"适速增长阶段"的稳定性最高,"高速增长阶段"的平均持续期最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马尔可夫区制转移误差修正模型(MS-VECM)模拟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的非对称影响,以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根据经济波动幅度,将我国经济划分为高波动和低波动两个区制状态,经济增长波动剧烈的区制下向均衡状态调整速度快于经济波动幅度较低区制下的调整,论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在不同区制下存在非对称性。并用模型对我国经济状况进行了模拟预测,利用这种非线性的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货币与产出增长关系,表明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状态是一低波动区制下的正常回落,目前不宜出台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1978—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基于"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转变过程,识别和划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阶段,并分析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协同性。结果表明: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均具有低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三个区制转移特征;电力消费在低速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的波动性明显高于GDP,而在稳定增长期的波动性则显著小于GDP;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静态协同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两者处于非协同期;之后,两者处于显著的跨区制动态协同期,且处于协同期的电力周期与经济周期在时间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我国房地产波动的通货膨胀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波动的通胀效应具有区制依赖性特点:通货膨胀率预期成分在低速增长区制和中速增长区制阶段,均显著影响房地产收益率,并且方向相反;在三个区制中通货膨胀率的周期成分均显著影响房地产波动,在高速发展阶段房地产波动的通胀效应表现为"代理假说",其余阶段均表现为"费雪假说"。  相似文献   

16.
我国通货膨胀和股市周期波动共变性和非一致性再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时域和频域角度结合MS-VAR区制转移模型,考察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通货膨胀和股票市场周期波动共变性和非一致性特征。基于小波变换的频域检验结果显示,通货膨胀和股市波动周期分别集中于50—120个月和30—70个月,其扩张期和收缩期不对称且短中长周期波动不同步。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二者短周期分量无因果关系,但中长周期波动分量双向因果关系显著。对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时域MS-VAR模型检验结果发现,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阶段性明显且易形成非一致性均衡,持续时间约为2年,时域结果直接印证了频域上中长周期通货膨胀和股票市场波动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具有持续期依赖性质的Markov转换模型和Gibbs抽样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月度通货膨胀率波动的非线性区制转换和持续期依赖特征,加深了对通货膨胀率(即通胀率)动态机制的认识。结果表明:通胀率波动存在"低水平"和"高水平"两个区制阶段,两者均值折年率分别为0.260%和7.670%,两个区制的参考分界线为3.700%。21世纪通胀率经历了3次"高水平"阶段,每次均处于同比CPI波动的上升期。通胀率在"低水平"阶段具有明显的正持续期依赖特征,持续30个月时,物价由"低通胀"转入"高通胀"的概率超过0.900;而通胀率在"高水平"阶段几乎不存在持续期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并购活动的月度交易数量,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检验出中国资本市场不但存在并购浪潮而且并购活动存在高低两个区制.随后使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汇率、利率、流通中货币、宏观预警指数和股票价格指数这六个指标测度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通过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具体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并购浪潮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问题.结果表明:不同滞后阶数的宏观经济变量对并购活动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都不尽相同,汇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流通中货币对并购交易数量的影响较大.在低区制上,流通中货币、利率和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更为持久且明显,流通中货币、股票价格指数和宏观预警指数的结构冲击贡献度更大;在高区制上,汇率和利率的影响更为持久且明显,利率、股票价格指数和汇率的结构冲击贡献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笔者基于1997年~2012年季度经济总量数据,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区制内表现出不同的协动性,具有从区制1到区制3逐渐增强的区制依赖特点;金砖国家各区制内发展速度位次相对稳定;中国经济对金砖国家经济协动在"共同低速增长"和"共同高速增长"区制内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在"共同中速增长"区制内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推进,跨境证券投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通过构建考虑了资本市场收益率以及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IS LM BP模型对跨境证券投资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探究,并基于中国2005年7月—2016年8月的月度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跨境证券投资与人民币汇率、股票市场收益率、短期利率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四者的关联性存在明显的区制特征,区制1主要包括次贷危机时期(2007—2008年)、欧债危机时期(2010—2012年)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2015—2016年),经济呈现“股票市场收益率较低、跨境证券投资较少、短期利率较高、金融市场波动性大”的状态;区制2主要包括次贷危机前夕(2005—2006年)、次贷危机后的量化宽松时期(2009—2010年)以及欧债危机后的调整期(2013—2014年),经济呈现“股票市场收益率较高、跨境证券投资较多、短期利率较低、金融市场波动性小”的状态。第二,当处于资本市场化进程较快、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的区制阶段(区制1)时,跨境证券投资与国内金融市场的联动关系更加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我国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具有借鉴价值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