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集体林权是指集体组织对依法属于本单位的,森林资源所享有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由于森林资源具有稀缺性,经营森林资源能够产生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基于对森林资源使用和收益的现实需要,林权问题由此产生。笔者剖析集体林木、林地的产权问题,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价值分析,结合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际,从制度建设和法律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新疆全面推进林改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改革和完善国有林区现行的林权制度在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林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本文通过现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避免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的思路和方法,保障林权所有者的收益权,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以此推动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明晰森林资源生态产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森林资源具有的外部性和排他性有限等特性,决定了森林资源生态产权界定难以复制传统财产权制度,必须构建能够涵盖多层次权利的包容性的财产权法律制度,并在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中对森林资源生态产权界定进行试点和突破。  相似文献   

4.
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在云南林权制度改革完成的基础上,基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需求,对目前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探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社会资产评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和逐步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有力地支持了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产业发展,对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权制度改革实际上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集体林区的延伸.促进林地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制度创新.本文分析了森林资源产权的涵义、性质,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障碍,并提出了与市场化流转相适应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路径.  相似文献   

7.
一、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应当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03年以来,福建省在推进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在林权配套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基本完成了林权明晰任务;二是在林业投融资改革上取得突破,开展了林权证抵押贷款,实现了产权交易,将森林资源变成了活的资产;三是林业合作组织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较大发展,组建了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了各类营销协会、科技服务组织、资源评估中心和伐区设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四是在规范森林资源流转上取得突破,促进了林业生产要素的规范、有序流转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盘活了森林资源.林改后,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出现了"争山争苗"造林的喜人现象,林业得到了发展,林农生活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由于生态脆弱、森林资源稀少、生态公益林比重较大、林业发展资金匮乏等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林业发展状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融资必须兼顾保护生态效益的原则性与追求经济效益的迫切性.本文对西北地区林权融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有助于开拓西北地区林权融资视野.  相似文献   

9.
林权是指国家、集体、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森林资源的物权,是具有公法色彩的私权。林权是由森林资源所有权作为上位权以及与之相应的一系列下位权组成的有机体系。按照不同主体的利益要协调兼顾和具体设定的权利要明确易行等原则,按照权利内容可将林权分为所有权性质的林权、用益物权性质的林权和担保物权性质的林权。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产权市场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工程,对其建立和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无论是实践中还是理论界都取得了共识。学者们对森林资源产权市场的内涵、构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现有的研究尚不系统和充分,特别是对于森林资源产权市场的性质和功能尚存在较大的分歧,对于森林资源产权市场如何进行具体运作等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欠缺,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秦巴山区自然地理概况、森林资源特点及林改现状分析,提出该区森林资源属于生态公益林。林改在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后,应处理好"生态林的规模化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林地细碎化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生态林的周期长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的林户短期利益追求之间的矛盾"、"生态林的公益性多重功能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的林户单纯经济效益追求之间的矛盾"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秦巴山区生态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产权理论分析了我国新一轮林改前集体林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模糊、产权边界不清、收益权实现机制不合理、林木交易选择权被剥夺等现象,林改有助于产权主体的明晰、产权边界的界定、处置权的落实及收益权的确保。运用激励理论说明了对集体林权制度作进一步的合理安排应紧紧围绕利益杠杆,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激发林农营林的积极性。国家具有"经济人"特性,运用国家理论论证了建立产权清晰、责权利明确的林业经营制度有助于其"经济人"富民兴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林权改革尝试始于20世纪80年代,于2003年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具有了某种激进的色彩。本文认为,这种改革受到效率优先、市场至上、产权私有、强制变迁等信条的影响,有可能使公平和效率出现张力。作者认为在中央政府的改革思想进一步成熟的背景下,林权改革的指导理论需要实现经济共和主义的转向,并提出了四项替代性原则,即处境公平原则、产权有限原则、民主治理原则和法律平衡原则。经济共和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私有林权,也不一般地主张公有林权,而是依据具体条件和上述四项原则来形成不同的权利安排。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nsecure, contested, and unjust forest tenure arrangements undermine forest investment and protection, fuel conflict, and jeopardize Indigenous Peoples’, local communities’, and indigenous and community women’s rights, livelihood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While legally recognized community forests tend to have lower rates of deforestation, store more carbon and benefit more people than forests managed by either public or private entities, evidence shows over two-thirds of forests remain controlled by governments –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which is contested by indigenous and local communities who traditionally own, manage, and depend on these forests. It is therefore all the more critical that governments support and advance communities’ forest tenure rights. Using longitudinal tenure data and analysis of global forest ownership trends developed by the Rights and Resources Initiative,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utory forest rights across 58 countries covering nearly 92% of global forests over the fifteen-year period from 2002–2017.  相似文献   

15.
This contribution examines Madagascar's land tenure reform – aimed at reducing land tenure insecurity –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In particular, it investigates the certification program issuing formal land title deeds (land certificates) to landholders. Drawing on a household survey with gender-disaggregated asset data conducted in the rural municipality Soavinandriana,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certification program has strengthened both men's and women's formal claims to individually held land. However, the lack of gender equality principles and, in particular, of mechanisms to ensure that couples’ jointly held land is jointly secured, seems to have reinforced primary ownership of land by male household heads, at the expense of women's land rights. Furthermore, the land tenure reform does not address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reats to tenure security such as colonial titles and commercial pressure on land, and large parts of the country are still not covered by the certification program.  相似文献   

16.
在以明晰产权为主体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推动林权流转,可以加速实现林权所有人的效用和收益,促使生产要素的配置由低效率向高效率方向流动.林权流转的实质,就是产权优化配置的过程,即发挥林业产权的可分割性和可转让性,经由市场价格机制作用,来获得更大的效用和收益的动态过程.文章在充分诠释以林地使用权为代表的林权流转的内在机理后,结合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流转的实践,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业物权是权利人对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以及与森林、林木、林地有关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森林法》是构建我国林业物权制度体系的主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邹秀清 《经济问题》2003,103(12):36-38
定性分析了农民土地产权稳定性意愿对土地产权稳定性的可能影响,并利用抽样调查的数据对农民土地产权稳定性意愿与土地产权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揭示,在调查区域,农民的土地产权稳定性意愿并未得到尊重,即农民意愿对土地产权稳定性未能发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从其运作来看,虽然没有改变林地的国有性质,但却改变了林木的国有性质。原来的国有森林资源转为私人所有已经成为现实,其实质是国有林木私有化进程。我们坚决反对。理由有三:一是从理论到实践,都不支持私有化是提高林业效率的最佳途径;二是中国国有林业的突出问题并非产权的私有化;三是国有林权的改革并不能解决中国国有林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反而在法律和制度并不匹配的情况下,会带来严重的恶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林业产业发展的差异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农民收入的差异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愿,市场化水平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度,并提出了江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差异化与协调推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