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引导、规范福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徒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客观要求,刺激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产生,并呈逐年加速发展和扩大的趋势。福建省各地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情况和问题,本文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引导、规范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基于动力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淑斌  苏群 《经济经纬》2012,(2):110-114
劳动力转移理论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动力可能是农业收入下降或非农部门工资上涨。虽然都能促进非农就业,但这两种因素对土地市场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基于此,笔者考察了短期内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结果表明,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因非农就业动力而异。农业收入下降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抑制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抑制土地流转;而非农部门工资上涨拉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促进土地流转。因此,非农就业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关系并不等同于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劳动力大量非农就业没有引发土地快速流转的原因可能是农业经营环境恶化,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3.
一、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基本思路有两条:一条是从农户外部入手,不触动农户的承包经营权,通过社会化服务、区域化种植等办法,扩大农户的外部经营规模。另一条是从农户内部入手,在那些条件具备(最根本的一条是二、三产业比较发达,6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稳定转入非农产业,60%以上的农户收入稳定来自非农产业)的地方,通过“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促使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和流转集中,进而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集中必须本着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土…  相似文献   

4.
林权流转的效率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林权流转实际上是林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伸和发展,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林地的规模经营,提高林地的经营效率,促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本文阐述了林权流转的现势性;分析了林权流转的现状:虽然最近两年林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但从现实的流转效果来看,林权流转的比例偏低,流转效率低下,通过对制约林权流转的因素解析,提出了提高林权流转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推动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须充分结合中国的国情,制定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以稳定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多策并举、因地制宜地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黄雷 《经济师》2015,(5):33-35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北京市集体林权改革和林地流转的现状和特点,分别用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农户参与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林农参与林地流转的意愿的主要因素:家庭林地和农地面积、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的林业收入、对林地流转的认识程度、林地流转的容易程度及对森林资产评估的满意程度;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提高北京市农户林地流转意愿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地流转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正> 中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土地零散分割,农户经营规模狭小,无法实现土地的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经营,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障碍,迫切需要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为此,国内理论界围绕如何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农地流转的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1·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承包地使用权价格的提高提供前提条件。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以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为前提的。2·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为承包地使用权价格的提高提供依托。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必须以科技兴农为依托,只有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的国别生产价格,才能增大地租实体,提高承包地使用权价格。3·完善农地使用权市场,为承包地使用权的顺利流转提供载体。要提高承包地使用权的价格,必须实现承包地使用权的顺利流转。而承包地使用权的顺利流转是以完善的土地使用权流转…  相似文献   

9.
1.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必须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和土地承包权农户所有基础上。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能够在土地市场上流动的只能是土地的使用权,因而不同于土地私有基础上的所有权转移。不仅如此,新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也不能动摇业已被广大农民接受的农户土地承包权。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主要归功于农户拥有土地的承包权,农民最担心的也是改变这一利益配置格局。为此,必须在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2.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具体形式应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的。到目前为止,各地…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瑞云 《经济论坛》2007,(10):126-127
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完成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土地在农民家庭经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一些农村劳动力自愿摆脱土地的羁绊,或远离家乡热土外出打工,或到农村城镇经商置业,或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呈现出空前的"退一进二闯三"的职业分化转移趋势;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经营规模化,而土地使用逐步向专业能手集中又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与完善土地流转,已成为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藁城市土地局组织人员对全市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1.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将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分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以及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三个阶段,并系统考察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演化历程。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持续完善,供给水平得到改善。为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需要设计合理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重点是理顺政府与农村之间的财权与事权关系,建立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公共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初期,为了满足农民的温饱诉求,党和政府逐渐认同了农民推出的“大包干”做法;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为了满足农民外出从事非农就业的诉求,党和政府赋予农民自主流转其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权利;现在,为了满足农民享有土地财产权益的诉求,党和政府应赋予农民土地股份的权利,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按份共有的改革目标落到实处。股权是集体经济的基础。改革初期以含义模糊的承包权替代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是为了达成改革共识;现在以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替代含义模糊的土地承包权,是改革深化和认识与时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福建省为调研区域,数据来源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调查。根据农户收入来源不同,将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划分为纯林型、兼业型和非林型,通过构建多元无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对农户林种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纯林型向非林型转变时,呈现出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林地块数、家庭林地面积、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支出、家庭林业收入逐渐减少的趋势和家庭非林生产经营支出、家庭非林收入逐渐增加的趋势。以农户种植竹林意愿为参照,与非林型相比,纯林型和兼业型对农户用材林和经济林选择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用材林选择意愿受户主年龄、是否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的影响,经济林选择意愿受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是否有林权证、是否加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否拿到过林业补贴、林业单位面积投入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农户根据不同生计策略选择不同林种,进而提升农户收入水平,缓解农户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民如何依托土地脱贫增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示范园模式”与“公司+农户”模式加强农业科技与金融融合;构建完善的试验-示范技术扩散体系,帮助农民进行技术模仿,提升农业技术能力;结合金融扶持,帮助农民提升对接市场技术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各地不断创新发展的土地流转模式,表明环境条件变化对新制度安排的强烈需求。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无法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农户自发形成的土地分散流转,亦不能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分割的现实问题。而依托村集体进行的土地集中流转有利于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将逐渐转向以集中流转为主。  相似文献   

16.
农民就近转移与住房置换战略的协调实施,将会有效减少农业人口、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施行这一战略,要求解决主要农村制度的创新和如何实施创新问题。而能否成功实施此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对诸如户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和宅基地制度等主要农村制度的创新和创建。  相似文献   

17.
鲁冠南 《经济经纬》2006,(5):113-115
农村税费改革拉开了一场深刻广泛的农村综合改革的序幕。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后农村的第三次革命,为农民减负增收谱写了新的一页。但是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避免“黄宗羲定律”重演,仍是我们不得不严肃面对的重大问题。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国家和农民的分配关系,是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在其诞生之初,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深入逐渐显露出某些局限性,对它的争论和怀疑也逐渐增多。本文在大量文献资料、会议纪要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规模经营、土地流转以及历史趋势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一些阶段性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回顾,以求在未来农村发展改革的过程中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这一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林业经营效率是林业经营管理与林业政策的重要议题,对不同经营形式下的私有林经营规模效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林农的经营形式为切入点,通过对福建省三大林区的调查,运用DEA方法测算与分析了自留山经营、家庭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等三种形式的私有林规模经营效率,得出了总体规模效率有待提高、股份合作经营规模效率相对较高、生产要素配置不太合理等结论,最后对提升私有林林地经营规模效率提出了因地制宜,选择多形式的林地经营形式;完善林地流转制度,提高林业整体规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林业生产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问题再次引起广泛的关注。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面临着法律禁止和政策突破的矛盾。在这个背景下,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亦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如抵押融资渠道不足、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高风险、相关配套机制不完善等。这就需要通过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完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银行管理体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新模式等措施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