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40多年来,我们一向以财政的生产性自诩,并把它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大优越性。然而在今天,财政的生产性政策带来的一些后果并不令人乐观,它不但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之所在,还造成了政府投资行为的不合理,加剧了财政收支不平衡。从财政理论上看,“财政的生产性”这种提法,在今天值得重新探讨。“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制度,要求国家必须直接分配相当数量的投资,使社会主义财政带有明显的生产性。”财政的生产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财政分配兼顾维持和发展双重需要,具体表现为财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投资,而且财政投资(即政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配的依据问题,是指国家凭什么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问题,是指国家得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根本原因的问题。它关系到财政学理论基础的确立,决定着财政学的学科属性,是财政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学界普遍认为:财政是国家“依据其权力而进行的一种社会产品分配活动”,是“国家凭其政治权力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这种观点,就其把财政概括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而言,无疑是正确的,但它把财政分配的依据归结为国家政治权力,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把财政分配的依据归结为国家政治权力,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矛盾。我们知道,财政分配是社会再生产中分配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属于经济范畴。而国家  相似文献   

3.
一、在狭隘模式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财政分配体系,妨碍了国家财政职能的发挥社会主义财政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分配社会产品的职能。按照通常的说法,社会产品经过交换实现价值后,首先在生产部门进行分配。其中,相当于物化劳动消耗(c)和职工必要劳动消耗(v)的部分,经过企业初次分配,形成补偿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相当于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m),由企业以税利形式上交财政进行再分配,从而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经过这种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产品价值最终形成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社会主义财政学把这种分配体系描述为如下模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国家财政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手段之一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广泛。西方国家财政宏观控制的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是,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财政政策的运用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作用。探讨其成败优劣,可以对我国当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一资本主义财政历来是西方国家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重要手段。早在亚当·斯密创立财政学之前,十六世纪的重商主义者就主张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干预经济,主要是运用出口低税和保护关税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繁荣本国经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带有鲜明的自由主义色彩,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这是适应资  相似文献   

5.
<正> 什么是财政?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却是几十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甚至成为财政学派划分的标志。教科书上写道: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其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国家分配论”对财政的解释。也有不少人从其他角度理解财政范畴,提出了“再生产决定论”、“剩余产品决定论”、“社会共同需要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封建社会对国家以行政手段直接参与或间接干预国民经济、安排百姓生活与生产的活动,通常以"食货"一词来概括,清后期从日本引进"财政"一词,辛亥革命以后逐渐采用西方的现代财政理论。新中国对旧中国的财政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从而形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分配论"的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以"国家分配论"为内涵,以公共财政为外延,将二者科学地揉为一体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财政理论,即"公共财政框架论"或"新公共财政论"。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财政分配的特性是综合运用财政杠杆的前提。财政分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集中性的特征。当前,财政学界对财政的无偿性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我们认为,无论是社会主义财政,还是其它社会形态下的财政,都具有无偿性,它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一部分财政资金有偿使用,只不过是在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财政分配管理形式,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这种有偿使用并不能否定财政分配“无偿性”这一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经济效果问题贯穿于一切经济活动之中。讲求经济效果是社会主义一切经济问题的核心。然而,长期以来,对于作为对社会产品价值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活动,也可以说是对财政收支这个国家最大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亦即财政效果问题,特别是习惯上被称为非生产领域的财政效果问题,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财政效果”这个概念或这种提法本身,也似乎是生疏的、新鲜的。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开篇式”的探索,以就教于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王国才 《发展研究》1994,(11):12-14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的改革中,财政也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转变职能,深化改革,寻求新的发展思路。 一、深化改革,重构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决定了财政职能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内涵要以国家的职能为转移,并从财力分配的角度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在我国,国家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国家的双重身份,双重职能决定着财政分配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股份企业的股息、红利这种分配形式,是依据股权的多少进行分配的。这种分配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资分配”。但是不能由此就认定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股票的另一部分持有者是职工。职工的生活主要来源是劳动收入,股息和红利只是职工提供资金的报酬,是社会对其支援国家建设的一种物质鼓励,其性质与银行存款利息相类似,可以看成是劳动者昨天所创造的属于个人消费的那一部分价值,拿到今天或明天去实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本质、特点和体系,对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工作,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本文准备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一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本质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本质,是目前我国财政理论问题讨论中,意见分歧较多的问题之一。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究竟是不是分配关系的问题,大家的认识还不一致。很大一部分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是个分配问题,但也有一部分同志认为不是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做好外资企业财务工作是各级财政"部门贯彻"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任务财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具有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有计划地分配和再分配的基本职能.同时在分配过程中,还对国民收入的占有和使用进行有计划地调节,对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进行监督.财政部门是国家集中分配资金的主管部门.财政的范围主要包括:国家预算,企业财务、税收等.为了在对外开放中更好地发挥财政的职能,当前,各级财政部门把做好外资企业财  相似文献   

13.
财政职能是在财政活动中财政本质的要求、表现和反映。此外,国家(或政府)职能、经济运行规律、财政政策目标、经济管理体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状况,也会制约和决定一定时期财政职能的内容、范围、结构、实现方式、运用的手段和发挥作用的程度。根据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财政可以划分为财政一般、财政特殊和财政个别,并相应将财政职能划分财政职能一般,财政职能特殊和财政职能个别。财政一般是财政分配同其他分配形式、财政与非财政事物(或活动)的根本区别,它适用于所有社会形态下的国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特殊就是适应…  相似文献   

14.
公共财政是市场化国家通行的财政模式。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缺陷为目的,有效配置资源,公平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十五”时期,在我国加入WTO,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形势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不仅是财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迫切任务,更是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苗迎春 《生产力研究》2002,3(5):126-127
我国国家财政从事分配活动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理。但是 ,实践与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差距。原因主要是 :现代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有极大的区别。应实事求是地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财政作为国家的分配手段和经济杠杆,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下,它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筹集和供应资金,满足国家职能需要,同时,它也是国家用以调节市场、指导经济的重要杠杆。它与工资、价格、成本、利润、补贴、利率、汇率、信贷等经济杠杆组成了调控市场的体系。国家对市场的调节,本身也就包括了财政对市场的调节。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运行模式必须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这既是研究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财政新的运行机制要在深化改革中形成。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下,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需要我们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越来越突出,其地位已不再是生产的被动结果,它开始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认识收入分配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来都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课题.马克思把收入分配放在生产过程或经济运行中加以理解,揭示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资本逻辑和竞争逻辑,分析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以及收入分配方式随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的逻辑.认识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逻辑,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收入分配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对于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形成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以知识的创造、传播和使用为决定因素的经济。它是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与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相比较,知识经济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分配关系。工业经济社会的传统分配理论有两个:(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要素分配论,即资本取得利润,土地取得地租,劳动取得工资;(2)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季节差价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产品季节差价的形成,有利于我们在对待农产品季节差价问题上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进行斗争;有利于正确处理农产品的生产者(农民)、消费者(主要是职工)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而农产品的消费一般是常年性的。农产品的季节生产和常年消费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个矛盾反映到价格上来,就形成季节差价。当然,社会主义社会农产品季节差价的形成及其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和交换都是有计划地进行的,因此,农产品的季节差价也是有计划地形成的。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  相似文献   

20.
综合财政统计是国民经济平衡统计核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工作业务建设上一个新课题。现就个人学习的体会,对建立综合财政统计的必要性,综合财政统计的基本统计内容等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一综合财政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定的经济范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与国家财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综合财政泛指整个国民经济中主要可用于扩大社会再生产过程和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活动的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总称。它从国民经济总体出发,反映一部分社会资金收入与支出的运动,其中包括财政资金收支运动。从全社会资金运动角度出发,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