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     
佟洋 《新经济》2012,(8X):10-10
<正>屈指算来,《新经济》这本杂志已有近32年的历史。作为媒体中的"老资历",我们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解读目前经济发展中的变化、趋势以及观点。所谓"新",或许已经不能仅仅用来表述"新能源"、"新产业"。我们倾向赋予"新"更为广义的定位——无论是朝阳产业的格局、创新领域的革新,亦或是大众熟知产业的发展趋势,甚至是夕阳产业的自我救赎,我们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尝试以一个观察者的眼光,记录我们的所见所闻。在探讨由月刊扩版为半月刊后第一期选题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美国经济中的产业空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经济纵横》1992,(1):15-20
当代美国经济中的产业空心化,在本质上有别于产业结构软化或"非工业化",它是产业结构软化或"非工业化"进程的扭曲和畸形发展.与19世纪末英国的情况不同,当代美国经济中的产业空心化,主要是由国内非物质生产部们脱离物质生产的增长、过度膨胀发展所造成的"相对的"产业空心化.它是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核心的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它的产生与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从复杂性和系统论的角度对产业网络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新视角和新热点.从本质上看,"产业网络"即是产业组织的网络化发展模式,同时又是一个具备复杂性的网络系统,基于这种"双重性",本文在传统产业组织SCP范式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三要素理论,构建了产业网络"AARS"分析框架,并从"节点复杂性"、"结构复杂性"和"进化复杂性"三个层面对沈阳汽车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6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常态,当前经济放缓是趋势性的,不能靠短期政策刺激。应更多关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外贸平衡、技术进步等深层次方面的变化,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5.
李石觊 《经济导刊》2007,(10):67-69
全球主流银行规模正在快速扩张,全球银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全球银行产业中的"中国奇迹"已经初步凸现. 全球银行新座次 7月底,在全球银行产业有广泛影响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2007年度排行榜新鲜出炉.这是一份全球银行产业在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的并购与重组、竞争格局不断解构与重构后的最新榜单.  相似文献   

6.
缝纫机--这个在父辈年代值得炫耀的"老三件"之一,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渐行渐远.而就是这么一个被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夕阳产业",在邱继宝眼中却大有"金钵在手"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正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正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的面貌。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主要依靠生产率提升和多元的创新;经济结构也将会发生新的变化,比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摆脱"速度情结",保持"平常心",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3,(10)
产业转移是区域间产业分工合作必然趋势。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与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线,为了给现代服务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创造新空间,也为了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成本、环境等的制肘,上海产业向内陆或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增强,在转移的目标、动力机制、区域范围、合作模式等各个方面都不断呈现新的特点。作为产业的承接地区,若能准确把握上海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新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软硬件条件建设,做好产业的承接,将极大提高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的效率,也极大推动承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十三五"时期产业新增长点的选择及如何培育壮大存在众多争论。按照增速和规模、影响力、符合供需条件变化、国际动态比较优势四项标准,从十余项备选清单中甄别出健康、文化、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旅游业等六大领域,是"十三五"时期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新增长点,预计2020年产值规模可达60万亿元~80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18%~25%。在此基础上,分析"十三五"时期产业新增长点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与制约因素,明确加快培育壮大产业新增长点、构筑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发展愿景与目标,政策规划的重点应为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坚持市场主体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强化产业新增长点供需两端的政策支持,因"业"制宜绘制"产业改革路线图",营造有利于产业新增长点涌现更迭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海川 《新经济导刊》2016,(Z1):43-47
2016年将会是政府数据开放从"文件阶段"到"落地阶段"的关键一年,大数据产业将以集群效应形成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新增长动力贵州于2015年12月25日在京召开大数据立法咨询会,邀请了全国行业界、法律界、管理界知名专家学者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草案)》"把脉",探索大数据共享、开放、交换、交易、安全等规则规范,为大数据立法探路。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大数据产业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1.
7月25日,由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举办的"两型社会呼唤新湘商"系列活动暨"两型产业"与"两型社会"高峰论坛在长沙召开.政、商、学三界名流汇集于此,围绕"新平台,新产业.新湘商",掀起了一场"两型社会"建设的头脑风暴.  相似文献   

12.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高技术产业比重低等问题。2016~2025年是中部崛起"新十年",中部地区应按照"突出特色发展、加快创新发展、加速绿色发展、促进集群集聚发展"的思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升整体实力和水平;融合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能力。"新十年"应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产业新优势,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5)
四川省内江市适宜种植甘蔗,制糖产业发达,历来享有"甜城"的美誉。然而遗憾的是,内江的制糖产业正在逐渐走向没落。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面实现小康,在新常态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文章结合"补短板"、"降成本"、"去库存"这三大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针,探索振兴内江蔗糖产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王芳 《经济》2013,(Z1):182-183
在城市中,河道与管网中的水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维系着城市的生命。而城市污水就像人体的静脉血,在供给我们营养之后,需要被净化。但是处理的速度远远追不上污染的速度,是哪些原因阻塞了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之路?本期产业观察将聚焦于另一座"地下城池",《经济》记者通过采访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和多位企业负责人,探讨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发展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滕腾 《经济研究参考》2012,(59):57-59,87
蔗糖产业集群是指在相对固定地理范围内蔗糖业高度密集,由具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它有利于降低集群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蔗糖产业集群的内涵就是蔗糖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扩张集群产业品牌的外向度。崇左市作为中越边境的"桥头堡",誉为中国的"糖都"和"锰都",蔗糖与锰矿成为该市的两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蔗糖业更是这座祖国南疆边陲新兴城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建筑耗能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耗能大户"之一。中国的建筑节能市场已不再是长期闲置未被开垦的"蓝海",百家企业围攻、各类品牌的诞生都很快让这一领域热络为商业领域中的红色世界。一个埋藏巨大商机的中国建筑节能产业,最终是否会被企业征服为新一处掘金地?本文从建筑行业价值创造模式的角度,结合"元宝曲线",分析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的机遇与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十七大上的报告,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代表和专家们发现了许多新提法、新表述。我们就十七大报告中的几个"变化"和"不变",综合代表、专家们的解读,供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2009,(3):30-35
<正>2008年末,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长期存在结构失衡的背景之下,中国政府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已经公布的九大产业分别是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化学制药产业为比较基础,归纳了生物制药产业中顺序出现的三条技术轨道——"现代生物技术作为生产工具"、"现代生物技术作为搜寻工具"和"全面整合",分析了不同技术轨道所依赖的企业关键能力,明确了企业参与产业创新的机会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竞争态势变革。最后预测了生物制药产业中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轨道——"理论+实验",指出了该技术轨道所依赖的企业关键能力、提供的创新机会和可能导致的产业竞争新态势。  相似文献   

20.
我们推进经济新常态的建设,正是从提高发展效率的角度来向资源生态环境要空间。在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的条件下,任何旨在提高效率的政策,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环保导向型"的政策。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在众多看点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句话是"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这是中央对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首次用了"上限"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