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全球银行产业的新恐龙: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成立是日本银行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重新奠定了日本银行在全球银行产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可以说是从"大一统"银行体制到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体制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从银行与政府关系演变的角度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是如何由政府附属的金融管理机关蜕变为完全的独立市场主体,最终缩小与国际一流银行的差距.本文结合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变迁的过程,思索银行体制改革是如何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并保证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考察银行恢复与重建、企业化经营、商业化改革、实现与国际接轨四个阶段的背景、进程、绩效考核,以此得出我国银行未来改革的前景与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增多以及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过渡期的结束,国内银行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亟需明确银行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以便实现产业升级。首先明确了我国银行产业升级的定义及测度方法,并选取主要的14家商业银行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对影响我国银行产业升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法治指数、银行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产业升级正相关,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产业升级负相关,银行上市会增强法治指数对银行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最后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未来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有两点:(1)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仍然会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银行之间展开,目前这种相对均衡的竞争格局也许不会维持太久,但肯定还只会是既有格局的“内部调整”,其他区域的银行很难有能力抗衡。(2)主导全球银行产业的银行数量,肯定不会太多。有分析家预测,未来的全球银行产业,会像今天的汽车制造、航空制造、通讯设备制造和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竞争也在这几家企业中展开。英国《银行家》杂志实际上已经提供了全球银行产业正在不断向大银行集中的证据,全球最大25…  相似文献   

5.
聂卉 《当代经济》2006,(14):88-89
近几年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变化,银行业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全能银行以其独有的优势,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中国要想走出国门,适应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必然会走向全能银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美洲银行是当代全球最优秀的零售银行。近几年美洲银行的发展战略实现了重大转型,这些转型主要包括金融中心战略、回归美国战略、购并战略与外包战略。依靠金融中心战略,美洲银行开发和建立了稳定的客户关系;依靠回归美国战略,美洲银行得到了大量的美国本土金融市场份额;依靠购并战略,美洲银行成为横跨美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帝国;依靠外包战略,美洲银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运行。  相似文献   

7.
谈李荣 《财经科学》2006,(11):39-44
英美银行对客户的信托义务,体现了英美法的法律理念与错综复杂的法律事实间的平衡.本文以信托关系在英美法中的本质为切入点,分析银行对客户信托义务的确立和演进,探讨英美银行为避免或控制因信托义务产生的风险所采取的措施.我国现行的银行法律中缺乏银行对客户信托义务的原则性规范,不利于银行与客户关系的有效建立,应借鉴国际惯例和其他国家经验, 构建银行对客户的信托义务,建立公平的银行与客户关系,从而降低银行与客户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变化,银行业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全能银行以其独有的优势,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中国要想走出国门,适应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必然会走向全能银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霍强  蒋冠 《经济论坛》2013,(12):89-94
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的交互作用是全球金融危机最为深刻的教训之一.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范围、分类入手,对比影子银行和正规银行的区别,阐述影子银行和正规银行的平行关系和交互作用,总结这种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宏观政策变动的平滑缓释效应、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本身具有脆弱性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机理.最后,从治理原则、监管策略、政策选择、政策协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石凯 《经济导刊》2006,(1):106-111
美国三大主流银行的发展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的银行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美国银行产业格局在短短几年内被完全打破。在经营模式上,传统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独立运作模式已逐步被混业经营混业监管体制下的银行控股公司取代,在产业结构上,一直高度分散。区域分割的美国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以花旗集团(Citigroup)、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Co.)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占统治地位的银行产业竞争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杜祥伟 《经贸实践》2016,(4):108-109
在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解决经济发展、产业稳定、解决就业等问题,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逐渐兴起的影子银行是传统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效补充部分.本文将先介绍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内涵.其次,以影子银行对蚌埠市滤清器产业融资影响为例,做实证研究,探讨我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完善我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变迁中的银行产业组织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贵兴 《财经研究》2002,28(10):23-28
加入WTO和我国银行经营方式从1999年开始的向混业经营的制度变迁加大了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银行产业组织的改善成为规避风险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指出,目前的产业组织状况极大地制约了产业效率目标与产业安全目标的实现,并对产业组织改善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建立村镇银行是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开拓的一个新的尝试,能够缓解农村当地信贷资金不足的问题。村镇银行的发展给农村当代带来了希望,但是村镇银行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由于市场定位不是很准确而偏离最初设立目的的问题,很难真正做到为企业和三农服务。针对产业网络的主要类型和模型进行全面分析,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讨论村镇银行的发展和产业网络的关联性,从而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探索更好的发展策略。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所提出的村镇银行发展策略也是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的,所以确保其可行性和科学性,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提供创新化、个性化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实现集团内部银行的产业转型,已成为财务公司适应改革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财务公司向产业银行转型,在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分散风险,实现多方共赢的同时,也会遇到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本文以产业链金融业务为研究对象,侧重法律风险防范的角度,结合财务公司转型优势、难点和法律风险梳理分析,提出相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债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事件。本次事件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影子银行"的存在。影子银行系统作为现代美国金融体系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安排机制,成为了推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并蔓延至全世界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既有关于影子银行问题的产生、发展、原因等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影子银行在当代金融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及其管理进行判断,进而审视中国类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选择银行     
Lucas  L 《资本市场》1999,(5):53-54
<正> 投资者可能忽视了银行部门,但银行部门具有的优势正在抵消结构重组和不良贷款引起的诸多问题,众多机遇也开始在出现。银行:存放现金的安全可靠的地方——只要凑巧不是在印尼。大银行:投资者稳定的生财之处——只要凑巧不是在亚洲。果真如此?看来,这些至理名言今年听上去开始有点徒有其名。全球各地利率正在下跌,使存款似乎不怎么吸引人。对投资者而言,局势也在改变:假如全球经济放慢速度,那么贷  相似文献   

17.
把"营销"作为竞争策略,通过电子银行营销抢占竞争先机,是新的市场形势下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电子银行营销的现状,指出了电子银行营销中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并探讨了我国电子银行营销的有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银行?基本条件是应该拥有一万亿美元以上的资产规模、一千亿美元左右的资本实力和一百亿美元以上的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应该保持在10%以上,不良贷款率应该控制在1%左右.  相似文献   

19.
胡怀邦 《资本市场》2012,(11):10-11
后危机时代,全球银行体系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经济基本格局,开始了新的持续重构与整合,新的形势下,中资银行如何抓住机遇,在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全球银行市场的竞争,在复杂的大国博弈中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直接关系着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地位,乃至全球银行体系的格局调整。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银行保险合作对双方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着重从保险展业及其监管的视角,建议银保双方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我国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推动我国银行保险事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