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茁 《经济研究导刊》2013,(16):161-164
利用赢富数据所提供的上证A股所有股票的前10名交易席位的交易量(包括买进和卖出数据),计算各个股票的买入和卖出前10席位中机构成交量占当日个股成交量的比例,采用事件分析的方法,考察数据信息披露后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披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普通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区别于国内以股票价格为对象揭示IPO股票特征的研究,文章以投资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IPO股票上市初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差异。IPO交易研究是目前IPO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文章利用沪深股市2002年IPO股票的账户交易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中国IPO股票上市首日的高成交量与高换手率由投资者逐利行为造成;在上市后3日的交易中,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限制和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等原因,对股票收益的判断能力明显弱于机构投资者,在交易中被机构投资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股票日内交易数据构建订单流不平衡指标,考察了个人投资者在不同信息属性盈余公告上的注意力分配情况及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人投资者倾向于关注好消息公告,公告期间股票交易量异常高,受有限注意力制约,其在公告期间表现出显著的净买入行为;(2)个人投资者的净买入行为引起股票价格在盈余公告期间大幅上涨,随着公告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关注恢复到常态,股票价格发生反转,上述发现验证了价格压力假说;(3)个人投资者的净买入行为引起股价在公告日对盈余信息的反应更为强烈,但公告后价格漂移对盈余信息的敏感程度下降,说明投资者关注能够提高信息解读效率。  相似文献   

4.
关于羊群行为的定义较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界定.其本质特征是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股票的交易行为不是对股票基本价值的反应,而是基于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5.
机构投资者能否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一直是管理层和学术界讨论的焦点。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的择股偏好与股票波动之间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筛选出与机构重仓股"相仿"的未被机构重仓持有的股票,从微观层面检验了我国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偏好财务优良、治理有效的公司,而此类公司的股票往往呈现出更低的波动性。(2)在市场上升阶段,机构投资者提高了股票的波动性;而在市场下降阶段,机构投资者虽然起到了降低股票波动的作用,却未能阻止股价继续下行。(3)机构投资者的买入行为与股票的期内收益存在很强的正向关系,而在滞后期中机构重仓股并未显现出更高的收益率,这意味着对于个体投资者而言,通过追踪基金公布的季度持仓数据来选择股票已经错过了最佳买入时期。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基于深交所“互动易”投资者互动平台数据,研究了投资者互动对上市公司股票长期停牌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互动沟通能够显著降低公司股票停牌时长与停牌次数,该结论也通过了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投资者互动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与内部控制水平,减少公司股票停牌。进一步分析发现,投资者互动情绪同样对股票停牌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投资者互动还可以改善股票复牌后的市场表现,稳定公司市场价值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的研究为更好地利用投资者互动平台监督上市公司长期停牌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监管机构应该调动投资者参与网络互动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票停牌行为。  相似文献   

7.
王立文 《当代经济科学》2011,(5):99-108,128
论文基于2005—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当投资于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股票换手率、股票收益波动率、股价同步性等反映和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三个渐次递进维度的指标都显著负相关;而当投资于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指标显著正相关抑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关系。这些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直接影响着机构投资者是选择长期的价值投资行为还是进行短期频繁的投机炒作,进而影响机构投资者稳定股票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论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股票全流通时代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投资者的长期价值投资行为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2006年~2008年在深圳上市的1119家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关注对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关注度高的公司股票的换手率高、交易量大,机构投资者关注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流通市值小的公司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崔博 《经济》2013,(6):84-85
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中国经济齐发难,到外资机构大幅抛售H股里的中国银行股票套现获利。投资者尚未走出外资"做空"中国的阴影,唱多中国的声音又回荡在资本市场。一会儿唱多一会儿唱空,一会儿买入一会儿卖出,外资机构到底在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交易方式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有影响。Grinblatt和Keloharju(2000)利用1994年12月27日到1996年12月30日芬兰FCSD(Finnish Central Securities Depository)的交易数据,分析了6种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研究了过去收益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买入和卖出,考察了不同的交易方式对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5~2008年深圳A股市场的数据,对各类投资者的交易偏好及其差异、交易偏好与股价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偏向于交易大盘股、高价股、低市盈率股和非ST股。各类个人和机构之间的交易偏好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月末平均持股市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对小盘股、低价股、高市盈率股、ST股的偏好程度比其他个人投资者高;(2)无论是按规模、价格、市盈率、是否ST股对股票进行分类后利用Panel固定效应模型,还是应用一般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都表明,个人交易偏好程度高的股票的波动大于偏好程度低的股票,而机构投资者则相反;在大部分同类型股票中,个人和机构交易量的增加均会强化股价波动,但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变化对收益波动的影响系数远大于个人。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偏好及其对波动的影响显示其面临的风险可能较大.加强投资者教育、培养专业化理财队伍并鼓励个人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研究——来自台湾股市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台湾股市数据,主要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参照Kaniel et al.(2008)构建了个人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以反映投资者股票交易的强度。采用这种交易不平衡性指标来构建投资组合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首先研究个人投资者交易和股票的收益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分析投资者的交易策略,然后研究个人投资者净交易的收益预测能力从而分析个人投资者交易的信息含量。本文研究发现:台湾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采用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表现出很强的处置效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的信息含量不足;个人投资者交易中的盈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过度反应和价格冲击。文章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官峰  靳庆鲁  张佩佩 《财经研究》2015,41(6):132-144
文章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解禁为背景,从利益冲突的角度检验了不同增发对象在解禁后交易动机的差异对解禁前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程度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增发股票解禁时,机构投资者出于抛售获利的动机向分析师施压,导致分析师在解禁前为其所持有的股票发布了更加乐观的盈余预测,而且这些乐观预测的准确性更低;而原股东在定向增发股票解禁后倾向于继续持有,分析师在解禁前没有发布乐观有偏的预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机构投资者即将解禁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越高,在临近解禁日时,分析师对该上市公司的预测越乐观,准确性也越低.现有文献认为机构投资者对分析师的乐观倾向具有抑制作用,而文章的经验证据表明,机构投资者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会削弱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2001年~2009年A股上市公司10261个年度观察值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信息环境变革和法律制度差异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信息环境发生重大变革后,股票市场的知情交易概率显著下降,上市公司注册地法律制度更加完善的地区,该公司股票的知情交易概率更低,信息环境与法律制度对股票知情交易概率具有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5.
陈峥嵘  李佳明 《金融评论》2012,(2):73-84,125
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公募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与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股票成长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募基金的买入羊群行为与中小市值企业的前向成长性和后向成长性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的买入羊群行为具有挖掘高成长性股票价值、长期维持股票成长性的作用。但是其卖出羊群行为与中小市值企业的前向成长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后向成长性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卖出羊群行为的发生不利于中小市值企业维持未来的高成长性。我们结合我国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目前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不完善的市场环境是背后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名词解释     
《经济》2012,(3):106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两交易所上市证券或借入两交易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融资是看涨,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钱买股票,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股票,客户到期偿还资金本息,称为"买空"。融券是看空,投资者借股票来卖,然后以股票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股票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股票并支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延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披露延迟对内部人交易市场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内部人交易存在披露延迟;交易披露延迟时间的长短与交易方向、交易是否处于信息敏感期、公司流通股比例、交易规模有关;在信息披露延迟严重的买入样本组,内部人职务对披露延迟产生了影响。市场给予内部人卖出股票负面评价而对买入股票的反应不显著;内部人交易的市场反应不受信息披露延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市中个体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强松 《经济论坛》2009,(15):19-23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来源于南京某一证券营业部的个体投资者的交易数据来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文章首先将1997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1日的中国股市划分为牛市和熊市。分别研究牛市和熊市中投资者是否存在处置效应。结果发现在牛市中个体投资者表现出了更强的处置效应,但是在熊市中个体投资者却表现出了反处置效应,即投资者卖出亏损的股票而持有盈利的股票。此外投资者的个体信息会对投资者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强松 《经济论坛》2011,(4):167-170
本文通过来源于南京某证券营业部的个体投资者的长达8年的交易数据(1997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借鉴Chiyachantana and Yang的方法,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先前损失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参考点的调整,进而影响到投资者卖盈惜亏的倾向。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先前的损失的大小与投资者卖出亏损股票的概率负相关,特别是当投资者的损失超过20%时候,投资者卖出亏损股票的概率大为降低,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处置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机构投资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作为投资者和作为所有者两个方面,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定义机构投资者,那么可以说机构投资者是特定个人投资者的自组织。这样,机构投资者则可以代表个人投资者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来,并对公司治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