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幸福是人类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源,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的幸福内涵是不同的,功利主义哲学阶段表现为幸福快乐化,幸福思想的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效用化,幸福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伦理化。在民生本位时代,当代经济学应该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生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协调发展。这是增进人们幸福的关键,也是人类经济行为动机的本源性探索。  相似文献   

2.
黄淑玲 《经济论坛》2007,(18):47-48
经济学对人类幸福的态度,用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来说,基本上是处在一种对“GDP”的带有盲目性崇拜的独断论状态之中。人类从此为GDP开始追求的幸福,无视这些多面性而默认为理所当然,但实际上GDP离我们的幸福还有很大的甚至不可预测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没有经济发展作支撑,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才有条件去解决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中的效用概念最初是以幸福为基本内涵而建立起来的,然而由于随后经济学发展的自然科学化倾向,效用逐渐被简化和庸俗化为以货币来衡量的欲望满足程度,经济学自身也逐渐偏离了它的本质和初衷——保持和增进人类幸福。为了改变经济学的不幸福现状,一些学者开始着手进行经济学的幸福革命,效用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自然是重点革命对象。继卡内曼提出经验效用概念、呼吁回到边沁、恢复效用的幸福内涵之后,弗雷等人又提出过程效用的概念,认为还应超越边沁,关注效用的过程之维。过程效用概念的提出及其研究不仅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公共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5.
江阴市作为无锡市“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重要一极,在省委、市委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无锡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实现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的五连冠。尤其是2005年,江阴市解放思想、勇于超越,创造性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奋斗目标。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在"十二五"规划中,上至国家、中到城市、小到一所学校、一个群体都提出了要实现"幸福"的构想,"幸福感"、"幸福指标"俨然有成为新的执政、管理理念的趋势.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幸福的心理解读 追求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对幸福的本质作过解释.如康德将幸福定义为:"幸福乃是尘世间一个存在者,一生中所遇到事情都称心合意的那种状况";在20世纪中期,西方哲学界普遍将幸福与肉体的快乐和由此达到的心境密切联系起来,有关幸福的争论由哲学转移到心理学.  相似文献   

7.
肖仲华 《当代经济》2010,(1):126-128
幸福和快乐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也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经济学自诞生之日就以促进人类幸福为当然使命,幸福理论在经济学中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耀地位,既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又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是经济学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自经济学诞生至今,功利主义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立论基础.经济学幸福理论的发展基本围绕幸福效用化一效用物质化一物质化效用数理化这么一条主线展开。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3,(7)
文章在问卷调查、访谈所整理的数据资料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官方统计数据,主要从收入、消费、通货膨胀率等方面对太原市居民经济幸福满意度进行研究,得出了太原市居民总体经济幸福满意度较高的结论,并为进一步提高太原市居民的经济幸福满意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幸福与经济     
范小克 《资本市场》2010,(9):124-124
<正>聪明的读者一定能够想到,"幸福"与"经济"之间有必然关系,却不是唯一关系,将其放在一起似乎是更加难以琢磨的命题。尽管出现了"9·11事件"、世界金融危机,但对"超级资本主义"的格局却没有太大的撼动。那么,讨论"幸福经济"的现实意义何在?生态经济学家对占统治地位的主流观念提出了更深刻的问题、更有力的挑战。他们质问:金钱买得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如何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引导普通民众认识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反思.低碳生活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渴求,革新了人们生存发展的幸福境界,疏解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会导致人类生活水平下降的伦理矛盾,革新了人们的幸福观,树立了一种理性科学的“和谐幸福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学与心理学及社会学的深入交叉,众多研究发现增加财富并不一定能增加幸福,以幸福最大化作为人类行为决策的最终目的成为幸福经济学最新研究对象。应用幸福经济学前沿理论,分析了效用曲线的演变发展,进而对微观个体行为决策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叩问幸福     
郭霞 《商周刊》2011,(18):32-33
当我们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停下脚步,重新审视幸福,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侧重量的变化和积累;经济发展注重质的演进和提升。经济发展亦不等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只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经济增长只能让人们产生短暂的快乐,惟有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社会发展方能给人们带来长久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中幸福概念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客观幸福观和边沁为代表的主观幸福观.其实,主观幸福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目标,在古典经济学阶段,由于国民财富等物质条件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经济学的目标被定义为"富国裕民".边际效用论者利用效用对幸福进行衡量,但是直接对主观幸福进行衡量困难重重,客观衡量方式存在着"手段"和目标之间有差距的问题,由于个体幸福的复杂性,使得经济学中这两种衡量体系的作用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与国民幸福快乐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与快乐的必要手段,国民幸福与快乐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和精神动力。处理好它们间这种辩证关系,对于国家确立"以人为本、为民谋福"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于改善民生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政府公共政策转变,对于国民增强"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幸福之源"的观念,对于在新时期寻找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的精神原因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放 《财经问题研究》2007,(10):96-96,F0003
时下,"国民幸福与快乐"是学术界广为讨论的一个时髦话题.<光明日报>经济理论版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发表了10多篇此类论文,且与浙江财经学院等联合举办了"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与国民幸福快乐"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共同发表了"国民幸福与快乐全国学术研讨会杭州宣言",指出,国民幸福与快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有在能够满足国民幸福快乐终极价值的前提下,才具有意义.食物、居所、金钱、荣誉等都是实现人们幸福快乐的手段,并非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6)
幸福是古典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现代伦理学始终绕不开的基本问题。在诸多学说中,《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幸福理论最引人注目,尼各马可的幸福学说被称为古希腊哲学史中对幸福认识的最高水平,被冠名为"幸福理论",这一卓越成就使其成为人类追寻幸福的起点。文章主要从什么是幸福、幸福的特征以及如何实现幸福这几个方面就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问题进行了阐释,进而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8.
万妍 《商周刊》2011,(5):36-37
所谓“百强”的奥秘,正是利用优势产业弥补了区位和资源的不足,换来了强劲的发展实力,成为区域经济的领跑者。而在这里,幸福指数可以成为衡量富裕强县的另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和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幸福提升的同步。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终极目标,是人的幸福,但GDP增长与幸福提升,并不一定是同步的。有人主张,应该以"幸福指数"替代GDP,来衡量各个地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者围绕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环境质量、国民幸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这些研究内容来看,最初的收入差距影响研究注重对收入差距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现阶段的研究转向评价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效应。研究视角由客观评价转向个人主观评价,开始关注个人对收入差距的感知和承受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