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智广  何福刚 《经济师》1998,(10):39-39
银行清算系统是异地间资金往来的主渠道,清算体制是银行经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清算系统运作效率对社会资金流转和经济运行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银行业经营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相继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2.
3.
4.
近年来,各种“中国威胁论”不断出现,并在一些国家有一定市场。但中国一直以来倡导和平与发展,中国的一系列行动也表明自身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其结果只会给他国带来机遇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昝平 《经贸实践》2006,(9):26-27
新商帮的种种模式,代表了中国企业寻找本土生存通道的努力。新商帮改变中国经济版图。  相似文献   

6.
张华新 《财经窗》2003,(6):30-31
继金融街、精伦电子等公布高送转预案以后,又有上港集箱(600018)、铜峰电子(600237)、万科A(000002)、常林股份(600710)、卧龙科技(600580)、焦作万方(000612)、国风塑业(000859)、天士力(600535)、山东药玻(600529)、南纺股份(600250)、云南马龙(600792)、火箭股份(600879)、东方热电(000958)等公布了高送转预案。上市公司高送转成为今年年报的一大亮点。据初步统计,截至4月19日,有7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送转预案,其中10送转5以上的为28家,所占比例高达近35.5%;10送转10的上市公司有7家。而2001年所有上市公司中,分配预案为10送转增10以上的仅有3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经济史问题的研究贾小玫没有经济史的研究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同样,没有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就谈不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拟从中国经济史的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就如何搞好中国经济史问题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9.
论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以下9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改革的理论指导:注重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改革的性质:将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相统一;改革的方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改革的方式:以渐进式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视发展为改革的目的;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以稳定作改革的保证;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注重市场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相互推动;改革的协同配套:推进全方位改革;改革的推动力量:注意发挥基层和领导层的合力作用。全文分上、下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10.
李绍祝 《经济》2012,(3):80-82
201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十年间中国逐步完成了对外贸易的辉煌转身,以开放和自身努力铸就的实力,由一个世贸组织的新成员,转变为世界贸易的推动者,重塑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与关系.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那一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为51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4.4%.入世十年间,中国出口与进口分别以年均18.3%和17.6%的速度增长,远高于世界同期8.9%和9.0%的年均增长速度,成为中国GDP快速增长的最有力推动因素.201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到36421亿美元,十年递增7倍,在全球进出口贸易中的份额上升了6%,如今中国已跃居为全球经济总量第二大国,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外贸方针,积极采取减少外贸顺差的政策与措施,2011年进出口顺差虽然比2010年减少264亿美元,但仍为1551亿美元,可见出口势头的强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具有鲜明的历史感。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难题,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样板,具有重大世界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坚持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中国创造”的前瞻性,已崭露头角。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对于“MADE IN CHINA”的标签,中国人会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3.
"强调市场却弱化政府",或"强调政府却弱化市场"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市场与政府、对内与对外、国有与私有、中央与地方、渐进与突破、继承与创新等要素的彼此结合而非相互排斥才是"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典型特征、核心优势和最大潜力之所在,也正是这些"结合"的有效实现成就了中国经济三十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世界奇迹。中国下一步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仍需坚定不移地沿着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主线,全面促进上述要素从经验结合走向科学结合,从相机结合走向有机结合,从有效结合走向高效结合,从次优结合走向最优结合。  相似文献   

14.
杨育谋 《经贸实践》2006,(12):46-47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完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刘芸 《新经济》2003,(2):9-9
关于沸沸扬扬的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工厂)这个说法,笔者最初认为它只是一个在经济学界探讨的课题,但后来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课题,或者说它更主要的不是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危机下中国制造的危机和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制造"是人们对在世界各地销售的中国生产的产品的一个统称。其实质是通过利用廉价劳动力,以低价作为竞争力,从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过去的20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推进,凭借价格利器中国制造在过去的十多年内渗透到世界各地,质优价廉"中国制造",对降低全球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很多国家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最近五六年,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其龙头老大的地位已经无可置疑。然盛极必衰,从2007年开始,价格这个战无不胜的中国利刃开始变钝,伴随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变贵、原材料涨价、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等多项因素的叠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面临痛苦的涅之路。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世界经济是创造力经济,具有创造精神的企业,才最有可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赢家.我国制造业唯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推进向中国创造过度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