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可以集聚金融资源,促进区域金融成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对郑州市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分析郑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郑州区域性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对策,以期促进郑州乃至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已经上升为“十二五”时期的国家战略。在经济、技术、资金、资源、创新集聚发展中如何实现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建设中原经济区,体现了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是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决,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认清资源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分析中原经济区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不仅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而且对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傅钰  任旭  郭丹华 《时代经贸》2012,(2):137-138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十二五期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和与其他经济区的比较,寻找加快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途径,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文亮  陈文峰  孟德友 《经济地理》2011,31(10):1585-1591
通过构建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TOPSIS法对中原经济区2000、2005和2009年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比较;进而采用马尔可夫链和ESDA法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区域差异不断拉大,两极分化趋势增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集聚分布;从热点区分布看中原经济区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从热点区演变看中原经济区尚未形成稳定的空间发展格局;给力培育地区经济增长极和主导发展轴、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深化区域分工与合作,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经济地理》2012,32(3):57-62,8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郑州、洛阳的核心带动作用不够突出;②经济区城市内部产业部门分配上差距较大,城市内部产业间,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中低级城市数量较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④中原经济区内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之间尚不协调;⑤中原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以郑州为中心,呈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省际城市之间联系贫乏。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对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和武汉城市圈对豫南鄂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的实际,并研究了豫南鄂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与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比较,研究了发展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和构建豫南鄂北城市群的潜力。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想,给出了促进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3,(21):128-131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必须跟上区域发展的步伐。采用定性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分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经济区主体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找出目前河南省高等教育在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素 《经济视角》2010,(8):9-11
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构想。本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利用产业集聚概念解读了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构想.本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利用产业集聚概念解读了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内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是中原经济区城市群建设的文化基础,也是中原旅游发展的文化根基。为促进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融合,积极探索中原经济区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对整体发展进行布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更高的要求,河南应该抓住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发挥人才集聚作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首先阐述河南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才集聚现状,接着分析人才集聚效应,最后从经济发展、教育科研、人才市场方面分析河南产业结构升级中人才集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锦 《经济师》2012,(1):196-197
在发展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并提出建设郑州区域金融中心的主要任务和战略重点,同时为加快郑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实现河南发展的新跨越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促进中原崛起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原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2008年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在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及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区划分。中原经济区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突出,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县域经济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山区资源县高于平原农业县;虽然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均较高,但大多数县市处于中度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绝大多数县市交通超前发展,仅西北部边缘县市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中原经济区应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支撑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中原经济区是纲,是长期的、全局的。河南省应该围绕中原经济区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调整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这条主线,开展各项规划和建设。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河南省商丘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中更要致力于打造政策高地、体制高地,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艳 《时代经贸》2014,(2):154-155
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部署,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构建十大支撑体系,其中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目标和进程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河南省人力资源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机遇。因此,河南省要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育,以求将人力资源优势切实落实到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去,充分实现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中原经济主要指的是以河南省为主,连带其周边的广大中原地区.是一片山水相连、文化共融、经济发展相互关联的经济发展区域.不断的开发和挖掘我国中原区域的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是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展开叙述,进而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3个时间断面县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了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状况,并分析其演化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局部区域变动较大,但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呈现西高东低态势;30个省辖市市区成为辐射中原经济区整体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点;市区近郊县域具有二元经济特征。2经济发展空间集聚格局较为明显;热点区呈现双核结构;次热点区围绕热点区分布,圈层结构明显,呈现核心—边缘模式。3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变动是历史基础、农业资源、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是中原崛起的重要一极。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关系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明确了十大支撑体系,其中“构筑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居于首位,充分说明了产业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明显增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2.29万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293.37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等无形资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考察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各自的特点和趋势,以中原经济区中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讨论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研究方法,在对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存在的自然资源、产业技术和地缘区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及机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列举了在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组织发展及区域发展环境、产业增长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劣势与挑战。提出应遵循创新、市场主导及政府扶持与互利共赢协调发展三原则,采用内外支撑的资源保障策略、高新技术优先发展策略、产业集聚策略及大型企业空间扩张策略,以促进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