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各省份火电行业的面板数据出发,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我国各省份2003—2017年火电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构建系统SYS-GMM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中国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改进,并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2)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滞后效应。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3)投资开放程度对全国范围内火电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对东部地区各省份的火电行业有正向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国际分散化生产对参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省际工业行业数据,分析国际分散化生产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分散化生产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性的差异。在东部和中部,国际分散化生产促进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在西部,国际分散化生产却有负效应;人力资本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的生产率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3.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6-2016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非期望产出约束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低,区域空间差异较大;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受环境规制作用的门槛效应。进一步分组研究表明,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和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环境规制门槛值低于全国其它地区,但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地区省份可以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措施,以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效应;中西部地区则应积极探索除创新驱动外的其它因素,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4.
环境规制、要素投入结构与工业行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研究》2016,(7):43-57
要素投入结构的差异决定着行业应对环境规制行为的差异。基于异质性行业的差异化行为机制,本文构建了环境规制、要素投入结构与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并采用2002—2012年间中国工业行业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呈现J型特征,J型曲线的拐点取决于环境规制的资源配置扭曲效应和技术效应在污染密集行业和清洁行业间的相对大小。实证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并发现环境规制对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在东、中、西三个区域均呈现J型特征,但J型曲线拐点处对应的环境规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最低、西部最高。因此,政府应根据该特点选择恰当的治理时机,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性环境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5.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6-2016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非期望产出约束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低,区域空间差异较大;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受环境规制作用的门槛效应。进一步分组研究表明,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和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环境规制门槛值低于全国其它地区,但创新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地区省份可以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措施,以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效应;中西部地区则应积极探索除创新驱动外的其它因素,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4-2011年中国30个省区物流业的面板数据,应用环境DEA技术和方向距离函数方法,对碳强度约束下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与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约束下的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1.9%,高于不考虑碳约束情形;碳强度约束下的物流业生产率指数与碳强度目标吻合,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碳强度下降;物流业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赖物流技术进步和创新;碳强度约束下东部地区物流业生产率存在趋同性,中部地区差异在扩大,西部地区则在缩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2年后呈增长态势,中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在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集聚经济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区域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区域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估算我国30个省域2001—2018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受到技术效率的拉动并在样本期内以0.8%的速度增长,技术进步没有改善。西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一直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2012年之前,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位居前列,2012年之后,东部和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交替领先其他地区。省域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截至2018年已有29个省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产业结构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财政分权,以及研发投入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7—2016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在测算建筑业碳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杜宾和门槛回归双模型对环境规制和建筑业碳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上看,环境规制的总效应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碳生产率的提高,但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表现不同;从区域层面上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对建筑业碳生产率的提高较为明显,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抑制了建筑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并且各区域环境规制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从门槛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对建筑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受建筑业科技水平的约束,未达到建筑业科技水平门槛值的省份,加强环境规制会抑制建筑业碳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下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紧张和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考虑各区域在能源约束和碳排放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得日益重要。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特征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29个省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考虑低碳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增加;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由技术进步率的变化主导,低碳技术效率变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限;西部地区不存在绝对收敛,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存在较明显的“俱乐部收敛”,我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都存在明显的条件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污染产业转移与中国西部地区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基于考虑环境因素的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西部11个省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情况,随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污染产业转移以及其他因素对于西部地区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西部地区工业行业全要素增长率呈现递增趋势,但各个省份工业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技术进步是推动工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忽视环境因素低估了西部地区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增长率。另外,污染产业转移促进了西部地区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增长,环境治理投资、研发投入与西部地区工业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对外直接投资、国有企业占比与西部地区工业生产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07-2016年中国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企业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强度、企业规模与环境规制强度交互项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企业规模为门槛变量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质量间存在单门槛效应。当企业规模低于门槛值时,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中西部地区促进效果并不显著;当跨越门槛值后,均可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并且东部地区促进效果增强;以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质量间存在单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低于相应门槛值时,东部地区促进效果显著,而中西部效果不显著;达到门槛值后,促进效果均显著,但东部地区促进程度稍有减弱;企业规模会间接影响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交互模型探讨OFDI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门槛模型考察区域吸收能力如何影响OFDI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OFDI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二者之间关系;从分样本看,OFDI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运用面板门槛检验环境规制、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在OFDI对GTFP影响中的非线性门槛效应,检验显示环境规制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特征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区域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做了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研究表明考虑低碳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增加;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由技术进步率的变化主导,低碳技术效率变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限;西部地区不存在绝对收敛,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存在较明显的“俱乐部收敛”,我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都存在明显的条件收敛趋势.各个地区都存在并将收敛于各自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绿色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997-2015年虽然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工业绿色生产率均呈提升态势,但仅有2014-2015年的上海、2015年的江苏是有效率省份,且省市之间效率差距不断拉大;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低、中、高3种环境规制强度地区中,只有中等环境规制强度地区能够通过环境规制显著提升工业绿色生产率。基于此,提出应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提高云贵川湘四省环境规制强度、推动现有环境规制内容市场化转型等政策性建议,以不断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生产率。  相似文献   

16.
污染防治是我国决胜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积极采取环境规制措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中国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TFP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尤其是东部地区的TFP受环境规制的影响能够尽快进入上升阶段;机制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可以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引起TFP的"U"型变动,但二者对TFP的提升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韩民春  乔刚 《技术经济》2020,39(8):85-94
本文利用中国分省份面板数据,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实证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和工业机器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工业机器人显著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并且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有显著影响,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进一步考虑比较优势,发现高资本密集度有利于工业机器人发挥经济增长效应。从地区异质性角度看,东部地区遵循比较优势,机器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但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都存在违背比较优势的情况,抑制了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效应;最后,进行影响机制检验时,发现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资本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但人力资本中介效应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全局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工业企业绿色无效率值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SYS-GMM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7—2016年,工业绿色效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东部增速最快,中部增速居中,西部增速最慢。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小幅增长,纯技术进步起到了主要拉动作用,纯效率变化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当期研发投入强度以及高煤炭比例的能源结构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负效应略小。人力资本结构、产权结构、产业结构、环境规制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并没有印证"污染避难所假说",而是表现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和分解了我国30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所有权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技术进步明显,但对技术研发成果的吸收转化能力不足;(2)行业所有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行业的市场竞争度增强同样有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可以说明以放松规制为导向的产权结构改革和市场结构改革同时进行、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杰  孙学敏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3):63-70,126
本文以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在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分布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生产率分解法测算生产率离散度,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与生产率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生产率离散程度。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仍然稳健。通过区分行业污染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所有权属性差异的估计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有效降低了重度污染行业和中度污染行业的生产率离散度,但对轻度污染行业生产率分布具有相反作用;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提高环境规制水平都有益于改善生产率分散化现象;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环境规制更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生产率离散程度。运用反事实模拟分析的结果说明,环境规制对生产率离散度的影响不仅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显著性。因此,适度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能够改善生产率分散状态,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