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2007年至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抑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降低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内部控制显著降低代理成本的现象,仅在低审计质量样本(事务所为非四大样本)中成立.这说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文章关于审计与内部控制替代效应的研究,对现有文献是一种扩展.这意味着,在我国较低审计质量的环境下,内部控制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手工收集的风险投资持股及其属性特征数据,基于审计风险的分析逻辑,系统研究了风险投资、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与非风险投资持股公司相比,风险投资持股公司的审计定价显著更低;(2)从属性特征来看,风险投资的控制属性显著降低了审计定价,而联合属性显著提高了审计定价;(3)在抑制审计风险、降低审计定价方面,风险投资持股与内部控制质量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文章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持股在审计市场上发挥了显著的治理效应,因而强化风险投资机构的增值服务和监督职能,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美国强制性双重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解析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阚京华 《经济管理》2007,(22):13-18
安然丑闻后.美国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2002年美国国会发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强制要求公众公司年度报告中包含内部控制报告及其自我评价.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做出的评价出具鉴证报告。由此,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从“标准化的内部控制阶段”进入了“受监控的内部控制”阶段,进入一个管理当局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师独立评价的强制性双重评价阶段。本文借助美国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实例对此强制性双重评价制度做一解析.以期为我国监管机构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强制性规定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集沪、深两市2003-2005年的相关数据,以财政部第十一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为研究事件,观测检查公告对受处罚会计师事务所未来收益与客户市场价值波动的影响,映射其中蕴含的资本市场独立审计信用惩罚效应.结果表明,市场对处罚公告回应并不强烈,验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弱势"独立审计信用惩罚效应的存在性,而监管机构协调化、监督检查常规化与制度化,以及公众信用意识与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内部审计制度是由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构成的内部监督制度,本文从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关系模型出发,就内部审计制度对财务控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改善公司财务控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为研究对象,从审计师变更的角度,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内控部门定期提交监督报告和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内部控制效率的替代变量,验证了内部控制效率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研究显示:审计师变更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内控部门定期提交监督报告显著负相关,审计师变更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审计师变更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之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影响审计师变更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具有明显的效率信号传递效应特征,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披露与监管是提高其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施内部控制并对其进行规范起步较晚,财政部门于2008年6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门又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组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最终建立起来.相关文件规定,从2011年起,我国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必须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在深、沪两市主板上市的公司也从2012年开始分批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第一步是2012年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开始全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第二步是非国有控股的主板上市公司从2013年开始不仅要披露公司年报,同时还要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披露;第三步是从2014年开始其他主板上市公司也必须全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第四步是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择机实施内控审计;最后对于非上市公司不强制性的要求其必须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但是鼓励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内控审计.我国即将迎来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基于审计合谋的监管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作为经济市场的"警察",是防止财务舞弊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的审计合谋使审计逐渐丧失了其原有作用.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相应的新审计准则,新准则的技术难度加大,影响范围广泛,成为审计工作者以及监管机构的一大挑战.本文首先解释了审计合谋的现状,回顾了审计合谋监管问题的研究文献,然后对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以及政府监管机构的行为分析,建立了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且在监管过程中引入了信誉机制,利用三方既得利益的比较,得出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最后参照英美等国的监管模式,试图找寻在新准则制度下降低审计合谋的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外部审计鉴证是否可以替代内部关系治理来提升供应商关系的价值创造效应。研究发现,紧密的供应商关系显著提升了公司的价值,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对高质量审计鉴证服务的需求,但这种需求的降低并没有弱化供应商关系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说明内部关系治理与高质量审计鉴证服务存在替代效应。同时,随着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上述替代效应会减弱。文章为理解外部审计鉴证与以关系治理为主要特征的转型经济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如何联合影响公司价值创造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经验证据,从外部审计鉴证的视角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关系型交易影响公司价值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0.
应用混合线性估价模型分析内部控制政府监管和审计介入对信息相关、进而对市场估价的影响,并揭示监管成本对投资者预期和估价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的政府监管增强了信息相关,但是监管效应会在后续年度随着期望的回落而回调;监管净收益大于未监管收益,带来了股价的正向反应,但是优势不明显;以审计介入在报告终点的监管存在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因增信作用提高了信息相关,另一方面,强制审计会对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引起股价的负向反应。  相似文献   

11.
黄波 《经济研究导刊》2014,(18):129-130
由于中国监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管力度加大,特别是2012年以来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强制披露,使得内部控制审计成为当下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焦点。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财务报表层次的内部控制,对于战略管理层面的内部控制很少涉及,试图分析内部控制审计与战略管理的联系,并探讨两者结合的方法,这将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新的思路,揭示内部控制审计可能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主要对2007年及2009年深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主要考察了内部控制审计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是聘请“大所”还是“小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上市公司均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相比于聘请“小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聘请“大所”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审计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程度更显著。本文不仅在理论上为公司盈余质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我国施行内部控制审计法规提供了计量证据,为政府制定和规范非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相关法规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9)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经济活动正常高效地运行、提高组织效率、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对公司日常运营、发展壮大起到积极作用。文章主要通过规范和实证研究法,样本选取2015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通过实证研究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联系,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提出实质性建议,期望能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社会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以信任关系构建为出发点,阐述了企业政治关系对外部独立审计的替代效应,然后给出了中国民营上市企业2003—2008年的证据。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没有高质量审计需求,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审计质量更低;作为审计风险的应对,审计师则对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上市企业收取了风险溢价。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政治关系是中国资本市场独立审计的一种替代机制,外部独立审计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待于法律法规等市场配套措施的建设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6.
审计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相应地就有风险,内部审计同样存在审计风险。本文以上市公司业内部审计为例来研究服务性行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由于机制、人员、手段等多方面的原因,内部审计风险也不断加大。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成因进行探讨,提出具体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2008年与2009年深市主板民营上市公司为例,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后,披露的合规性及自觉性提高,披露水平有所增强,但披露动机不足,选择性披露的行为比较突出。同时还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特征、公司规模以及独立审计监督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上市公司实施审计制度,一直以来是各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和监管状态。持续经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是审计师实务工作中重要的审计判断。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恢复才是核心目标,也是审计师对于持续经营假设改变审计判断的主要依据。实践中普通运用强调事项段来代替意见段等以较轻的审计意见来报告,是审计师维护与客户关系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上市公司2009--2011年三年的数据,以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检验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重点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有始}生较高的公司支付了较低的审计费用,内部控制的改善能明显降低审计费用,这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自2012年1月1日起,国内主板上市公司要披露经审计的“内控报告”。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但是,我国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不足。文章论述了我国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难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