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工人不仅生产和维持全国的计算机和通讯设施,还生产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的知识、概念和信息。 随着网络计算机、因特网、电子商务的推广,以及高质量数字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对信息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更多地集中于高技能、高报酬的人群。当高技艺、高报酬的就业机会迅速增加的时候,低技术、低报酬的就业机会就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中西部发展的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向东部,延续了东部继续靠引进技术、从事附加值较低产业的生产方式。这种发展模式对服务业需求较低,进一步制约了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加大对中西部核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在低端产业对东部的竞争基础,促使东部通过技术开发向附加值更高产业转变。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需求,长期将为中西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3.
对于贸易给发展中国家女性就业机会所带来的影响,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有的研究认为,贸易自由化对女性就业机会的影响是消极的,但大多数的经验研究表明,贸易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女性的就业机会,其增加的幅度在不同的产业和地区又有所差异。一、贸易自由化对加工业中女性就业机会的影响。很多跨国分析的文献揭示,出口导向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加工业劳动力的不断女性化。例如,Wood对1960~1985年间35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发现:制造业中的女性就业密度(每100名男性工人中的女性工人数量)与贸易之间强烈正相关。在所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就业机会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村劳动力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提 高就业机会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人力资本与就业机会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存在的问题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的利用和转移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的利用和转移汪小勤劳动力作为农业部门主要的生产要素,其增加或者减少必然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而农业最初作为一个高密集使用劳动力的产业,其发展本身也必将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影响。本文打算从上述两个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西部大开发对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劳动力需求增加的行业。由于西部大开发,导致对东部地区某些行业产品需求的明显增加,刺激其生产的增长,产生对劳动力的追加需求。这些行业主要有:(1)为基础设施提供原辅材料和技术装备以及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油气输送管道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电站、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水泥、沥青、路轨、无缝钢管、发电输电设备、广播通讯设备、提水灌溉设备的行业,以及汽车、机车及车厢、飞机等生产行业,劳动力需求必然会相应增加。与这些行业关切密切的上游部门,也因对其产品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2)环保产业。西部大开发必然带来对环保技术装备、有利于清洁生产的生产设备、提供绿色产品的工艺技术及其的大量需求。而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仅江苏省就占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5%左右。(3)矿产资源探采、开发3及加工技术设备生产行业。开发西部矿产资源,其一是模清资源底数,其二是合理开发,其三是根据经济合理原则提高资源加工深度。由此,带来对矿产资源勘探、采掘、加工设备的大量需求,这些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也因此相应增加。(4)教育产业。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知道缺,在大开发、大发展的形势下这一矛盾会更显突出。除上述相关产业西部地区需要大量人才(如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家及管理人员)外,一些会超过常发展的产业也会产生对人才的特殊需求。这些产业如旅游业,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将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或条件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导致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特别是策划、管理人员、优秀导游的较多需求;外贸、外资、外经行业,扩大开放及相应优惠政策的实施必然导致西部地区三外的迅速发展,从而导致对外贸、外资、外经人才的大量需求。等等。其中大量的是从东部地区引进,促使东部地区相应骈业的发展,从而啬教职员工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7.
控制权机制与报酬机制的替代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蹇明  李亮 《经济学动态》2007,(11):65-68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部分高管人员的报酬十分低,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努力工作的状态。其原因是高管人员利用控制权为自己增加控制权收益以弥补货币报酬偏低的不利境况。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高管人员的货币报酬与控制权收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上市公司高管的低报酬激励现象。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是治理贫困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只有让贫困人口有工作的机会,才有希望真正减少贫困。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增加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鼓励第三产业、劳动密集行业和就业容量大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结合中国就业市场的供求变化,针对有望增加就业机会的第三产业、劳  相似文献   

9.
甄影  单博 《财经窗》2003,(12):30-31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快,女性就业不容乐观,但这并非完全是由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造成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并未在劳动力市场上转化为相应的平等就业和培训机会。技术进步可能增加女性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女性的劳动分工以及妇女就业前景的改变,但也使低技能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数字经济的活力是建立在生产信息技术的产业基础之上的。提供信息技术设备和服务的公司几乎渗透到了经济的各个领域。过去的十年,特别是 90年代中期以来,生产信息技术的产业对美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降低通货膨胀、刺激技术创新起了重要作用。生产信息技术的产业包括硬件、软件、通讯设备的生产及其服务四个部分。  1.生产信息技术的产业——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自 90年代以来,生产信息技术的产业的增长异常强劲。其中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的增长率最高, 1995~ 2000年平均增长 17%;同时,计算机硬件和通讯设备年增长 9%;通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持续推进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带来资本积累增速过快,引发产能利用率低下、产业整体产出低效,造成了工业化效率的衰减。探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效率下降与技术进步偏向性之间的联系,运用贸易竞争指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和人均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进出口额和国际份额等指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十四五”及此后一段时期,我国需要面向工业质量提升推动高质量工业化,资本积累方向应根据高质量产业发展要求进行结构性调整:向具有规模报酬特征、高市场进入壁垒和技术创新窗口大的产业和产品积累。在继续深化工业化的同时,还要抑制因为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而造成的边际成本上升,必须利用“资本—技能互补”机制,在要素比价关系的处理上,适当提高技能溢价,以放大技能劳动具有的更高生产率以及对新技术适应性更强的性质,补偿因为深度工业化而产生的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构建深化工业化的内生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肯德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运用199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估算了肯德基公司对中国经济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按1997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在2000年,肯德基公司对中国经济的直接贡献是:对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部门直接注入了27.4亿元资金,产生了初始需求;直接为5201名正式工与24060名临时工提供了就业岗位;直接为中国政府提供了4.2亿元税收;间接地提供了16万至23万个就业机会,这相当于公司本身雇佣的工人人数的10倍以上;间接地为中国政府增加3.25亿税收;该年的整个产出乘数为2.6。  相似文献   

13.
景永平 《经济论坛》2002,(15):11-11
一、丰富廉价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将会吸引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更趋活跃,并有可能使中国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生产基地。现阶段,尽管我国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或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较低,但由于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快速增长,导致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强,人们十分珍视所获得的工作机会,加之特有的体制保证也使得劳资关系不像国外那样难以协调。这些源源不断的合格劳动力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各项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而生产厂家却只须为其支付相对较低的报酬。有关资料显示,北京一名工程师的月平均工资仅相当于日本东…  相似文献   

14.
政策制定者们常常认为,创建更多新公司将改变经济萧条的地区,促进创新,创造就业。这种看法令人质疑,因为新建公司不具创新能力,创造不了多少就业机会,也生产不了多少财富。通过创业获得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不是一种数字游戏,它是要鼓励高品质、高增长公司的形成。政策制定者应停止资助典型新公司的创建,把重点放在有增长潜力的公司上。虽然政府官员不能“挑选赢家”,他们还是能够甄别出无力创造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建公司。通过减少对这些低能力公司的创建激励,政策制定者们能够改善新生企业的平均绩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潜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栾维新  宋薇 《经济地理》2003,23(4):529-533
我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已成为政府、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海洋产业系统为研究样本,选取陆域产业为参照系,从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间的关联强度等多方面论证了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优势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对陆域产业的拉动效应,指出海洋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新的劳动力吸引磁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海洋产业增加值每提高—个百分点,将创造直接就业机会3.7万人,可相应为陆域创造4.7万人的间接就业机会。研究成果对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宇 《当代财经》2023,(8):108-121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测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产出效应并进行对比分析。将2012年、2017年、2020年投入产出表相关部门数据进行整理,构建包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个细分类别在内的数字经济可比价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并引入假设抽取思路和局部闭模型方法构建供给驱动模型和需求拉动模型,测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供给驱动效应和需求拉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需求侧产出效应当前占优势,但从趋势上看供给侧产出效应的增长势头强劲;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出效应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产品服务业的产出效应则相对薄弱。为此提出建议:一是有序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细分产业的发展,二是激发各类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潜力,三是从供给侧加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学利用产业兴衰和转化增加我国的劳动力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中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是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总量。劳动力是企业必需的生产要素之一,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随着产业兴衰和产业转化而变动,劳动力需求与产业兴衰和转化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本文通过对劳动力需求与产业兴衰和转化的理论关系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分析,认为科学利用产业的兴衰和转化是增加我国的劳动力需求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建立我国长效就业促进机制的重要基础。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增加我国劳动力需求的几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促进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存在是“三农”问题中的棘手问题,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是解决问题的最可行的途径。为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河北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低成本型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民营集群企业。应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依靠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地,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以及对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教学内容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推行并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志美 《技术经济》2002,21(2):17-19
随着经济的增长,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需求欲望,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而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导致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低。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对食品的需求增加,不断落后于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的增加,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使第一产业的产品的消费额在人们的消费总额中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了第一产业产品所实现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断下降。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服务”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