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干春晖  姜宏 《财经研究》2022,48(5):34-48,79
随着人工智能等自动化资本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偏向会呈现新的特征,已有文献缺乏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新特征的关注,也缺乏对新型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2012-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测度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偏向,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对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自动化资本。(2)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了替代效应,生产率和产出规模效应是两个影响渠道。(3)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能通过生产率效应和技能结构效应来提升劳动力工资水平。(4)基于行业关联效应,制造业上游(下游)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推动下游(上游)企业的技术进步,进而对下游(上游)企业产生就业替代效应和工资补偿效应。可见,大力推动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加快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扩大生产率和产出规模效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积极作用,重视产业链的传导和协同效应,是适应“机器换人”,实现稳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纺织业技术进步偏向性进行测度,发现整个纺织业并非都存在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没有出现线性增长的趋势。通过对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演变机制的研究,得到了技能偏向技术进步受技能劳动供给增长影响,而国际贸易仅在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中对其有促进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借助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利用1985—2013年中国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总体偏向性以及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变化速率。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402,资本与劳动呈现互补特征,且中国的技术进步呈资本偏向性。指出:从技术进步偏向看,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以及资本和技术的缺乏共同导致了目前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中国工业化向高技术发展仍会加强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并将引发一系列问题。认为短期内中国仍需维持一定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应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主流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般认为,技术进步是中性和无偏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技术进步一般会表现出资本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上升等特征,这即是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正呈现出这种技术进步特征,并影响中国经济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结构,表现为技术进步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资本积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GDP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朝着特定的技术偏向自我强化.其后果是,在一段时间后会带来资本过度积累、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失衡等问题,限制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必要革新中国技术进步路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辅之以需求侧管理的调节,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模式转换,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5.
王林辉  袁礼 《财经研究》2012,(11):38-48
技术进步向来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焦点,但文献普遍忽视技术进步方向和要素结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其中产业技术进步方向更是本领域的研究空白。文章通过CES生产函数,采用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法测算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并考察技术进步偏态下要素结构变迁及其对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发现:(1)我国各产业技术进步都呈偏向特征,要素禀赋不同引致技术进步方向呈阶段性变化趋势和产业差异,金融业与其他产业资本和劳动偏向交替变化特征不同,技术进步总体呈现劳动偏向性。(2)产业要素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动力来源差异明显,其中产业资本投资结构变动更多源于投资效益的变化,劳动力结构变动则主要来自投入效益和产业结构的共同作用。(3)将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结构对要素边际生产率的交互作用分解后发现,各产业资本与劳动相对边际生产率都在下降,这主要归因于要素结构效应的下降,且除金融业外,其他产业技术进步偏向性都具有提升资本与劳动相对边际生产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区分技能与非技能劳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技能偏向性视角考察技能需求增长、技能溢价和技术进步关系,模型验证技能需求增长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变化取决于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劳动相对规模、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劳动相对工资以及用于生产技能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资本投入的变化。结合我国宏微观经济数据检验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大小及其波动规律。结果发现,欧美国家技能需求增长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结论在我国具有适应性,且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率呈现出多头W形波动规律,W形走势的右底略低于左底表明技术进步出现惰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多要素投入框架系统考察了资本、三种技能劳动和不同技能劳动内部之间的替代弹性、行业技术进步水平及其偏向性。研究发现:一是我国细分行业的资本—高技能劳动表现为互补关系,资本—中低技能劳动在多数行业中表现为替代关系,并且资本—低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呈现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倒“U”型趋势,本文测算的要素替代弹性时变特征可以为解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高技能—中低技能劳动在多数行业中表现为互补关系,意味着相比于高技能劳动,资本对中低技能劳动的替代性更强。二是我国细分行业的全部技术水平及国内技术进步水平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多数行业的国内技术进步水平与全部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的差距在2007年之后逐渐缩小,部分行业甚至出现国内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赶超全部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的趋势,这一特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表现尤为突出,说明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有向发达国家收敛的趋势。三是我国细分行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和高技能劳动,技术进步增加了资本与高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同时降低了中低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并通过提高高技能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对增长率削弱了收入分配偏向资本的程度,该结...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1978—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核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度量技术进步偏向情况。结果显示:1987年后我国工业及大多数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增长率比较低且1990年后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效率的上升速度小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且资本生产效率下降的速度大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同时,大多数行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越突出,则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越明显。这说明我国工业及行业技术偏向的选择并非是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9.
提高实际工资水平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在工业化进程中,技术进步的偏向影响实际工资的变化,即使用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实际工资仍呈下降趋势;使用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实际工资则呈上升趋势。对影响实际工资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证实,我国当前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实际工资有负向作用。因此,提高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就要加大人力资本、教育和研究投资,推动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向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转变。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常态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经济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尤其是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文章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并购等典型事实,基于李嘉图框架构建了包含逆向外包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逆向外包作为一种后发国家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新方式,能够弥补后发国家高技能劳动力的不足,诱导企业采用更加偏向技能劳动力的生产技术,进而对后发国家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利用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2003-2011年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逆向外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FD I和人力资本供给的增加加速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形成和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关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和逆向外包的全球化理论,对中国制造创新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钱娟  嵇锐冰 《技术经济》2022,41(6):11-20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资本、劳动和碳要素的超越对数函数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技术进步偏向进行判别,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其影响碳排放强度的传导机制,并分析不同资源丰裕度下传导机制的异质性。主要结论:①碳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和碳排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技术进步偏向碳节约型有助于推动碳减排。②碳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可通过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碳排放强度。③资源型省(市)主要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路径,而非资源型省(市)主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路径促进碳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减排效应。④碳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减排效应存在显著双门槛效应,能源利用效率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碳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越大。因此,需加大技术进步偏向碳要素节约的诱导力度,注意不同资源丰裕度下碳减排的不同路径,加强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2.
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起源与研究进展进行回顾。理论上,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将技术进步的方向内生化,从微观层面分析技术偏向的决定因素,从而打开了技术进步方向的黑箱,进一步完善了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经验上,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许多重要经济现象,如技能溢价、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环境技术变迁等。此外,本文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说明,主要包括:对要素间替代弹性的估计、技术偏向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以及要素相对供给与技术偏向之间的双向因果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下,从理论上讨论了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偏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Kmenta近似估计方法,估算1979-2011年中国工业各行业的替代弹性;并根据Acemoglu对技术进步偏向定义,测算1979-2011年各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且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我国行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大致是资本偏向性的。同时,1987-2011年间要素替代弹性变大和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均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技术进步朝技能劳动方向发展已形成共识,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强度的定量研究还相对匮乏。本文设定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采用标准化系统的贝叶斯方法和FGNLS方法测算我国1979-2010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考察技术进步以多大强度偏向于提高技能劳动生产率,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成因。结果发现:(1)1979-2010年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技能劳动,但其变化强度逐年减弱。(2)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中性技术进步还是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都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人力资本投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起促进作用,但市场化制度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激励作用相同即呈现技能无偏特征。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范围内初次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占份额呈现增长趋势的事实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成为一个重要的解释视角。本文构建了要素收入份额的决定方程,证实了偏向型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寻找其变化的原因。然后利用1980—2007年的跨国经济发展数据,探索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从而导致要素收入向资本倾斜;进一步的,引入现有文献中用于解释收入份额变化的外商直接投资、劳资谈判能力等因素,发现我们的结论依然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充实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收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的技术进步来源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偏向是资源要素配置特征的一种表现,考察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特征及其成因,对于优化技术创新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引入要素价格扭曲和技术创新模式这两类指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构建了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因素体系.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方向为资本偏向型,这将对收入分配和产业升级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中国工业的要素价格存在负向扭曲,且扭曲程度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均受到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影响;要素价格扭曲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其中技术创新模式发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3%,可见引进型技术创新模式会加重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因而,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必由之举.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格局下,研究GVC嵌入、环境规制与制造业技术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引领中国制造业绿色与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不利于制造业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进步偏向型存在长期呈“U”型关系,存在GVC嵌入地位影响环境规制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门槛效应,GVC嵌入地位跨越第一道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提升,强化环境规制措施可以导致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更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核心技术研发,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影响方向相适宜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下游环节嵌入受依附GVC行业领导者的全球战略影响,依附型生产率增长路径困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CES生产函数考察了技术进步偏向与资本一劳动收入份额比值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工业1979—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率小于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率,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为劳动节约型的,资本一劳动收入份额比值提高;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际贸易是我国工业资本收入份额持续上升、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份额失衡的影响最大。工业要素分配份额的演变直接体现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也间接拉大了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基于CES生产函数,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和可行广义三阶段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21年的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省际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财政分权通过地方政府投资偏好、引资竞争和市场分割行为的中介效应促进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财政分权通过地理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促进了本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但弱化了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  相似文献   

20.
陶敏阳 《技术经济》2019,38(11):100-108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从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试图从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偏向角度探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机制。并通过我国1990-2017年省级层面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要素间是互补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抚养比上升及少儿抚养比下降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我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特征,降低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分区域及剔除异常值进行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