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1952-2003年各省的人均实际GDP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除上海与贵州外,按照分省配对协整检验划分的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具有收敛特征而东部地区不存在收敛但受到三个随机增长因素的共同作用。此外,三大地区间不存在收敛,但中西部地区具有共同的增长趋势而与东部地区则不存在这种关系,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在1990年以后呈现明显扩大的趋势,西部大开发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旭  冯宗宪 《经济学》2008,(1):399-414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30个省份人均GDP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人均收入的空间相关逐年加强。通过计算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本文进一步验证了中国经济中空间异质性的存在,即地区人均收入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三种不同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各省份人均GDP增长的收敛性。结果表明,空间自回归模型和广义空间模型不能正确拟合中国省级地区增长数据,而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能够满意地解释中国省级地区经济增长,这表明地理位置的影响尽管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趋势。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还显示劳动力和资本流动以及知识溢出在省级地区水平上是显著存在的,并且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30个省份人均GDP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人均收入的空间相关逐年加强。通过计算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本文进一步验证了中国经济中空间异质性的存在,即地区人均收入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三种不同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各省份人均GDP增长的收敛性。结果表明,空间自回归模型和广义空间模型不能正确拟合中国省级地区增长数据,而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能够满意地解释中国省级地区经济增长,这表明地理位置的影响尽管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趋势。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还显示劳动力和资本流动以及知识溢出在省级地区水平上是显著存在的,并且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全国和地区人均经济增长率以及对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效应.通过对截面数据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B收敛,但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初期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健康人力资本对产出的效应要高于教育人力资本;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东部地区由于人口老龄化因素,健康人力资本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较快,且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西部实现对东部地区经济的赶超.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差分内差分方法对我国中部崛起政策应对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了收敛,但这种收敛趋势在中长期中消失.短期内,政策促进人均GDP增长率提升0.75%,中长期仅提升0.19%.稳健性检验发现,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水平在初始消费水平上均出现收敛,但前者的趋同效应大于后者.本文表明,中部各省与东部各省在近20年的发展中存在收敛趋势,政策在总体上是有效的,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群体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本文假设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差异的函数,然后同其他回归变量一起检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第一,总体而言,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的收敛,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不同西部省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是收敛还是发散存在差异。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禀赋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走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  相似文献   

7.
1949—2019年,中国各省份经济总量不平等程度先下降后上升,在近十年的短周期内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而人均实际GDP不平等程度则处于水平波动的状态,近年来呈现σ趋同态势,并在2019年出现β趋同的新迹象。创新能力较弱、政府债务率偏高和劳动人口占比偏低是当前落后地区增长动能匮乏的重要原因。研发支出、资本存量和就业规模是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解释1999—2019年省级层面GDP差异的889%和人均GDP差异的591%,其中研发支出与就业规模是地区GDP总量分化的主因,研发支出与资本存量是地区人均GDP分化的主因。空间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但研发支出、资本存量和就业规模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区别,仅周边研发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科学评价农业环境效率及其收敛性是研究农业环境效率的基础,有利于制定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通过构建Global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1978—2015年我国28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效率,并对农业环境效率的时空演变和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978—2015年,我国农业环境效率总体偏低,但呈缓慢增长的态势;从空间来看,东部地区农业环境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农业环境效率不具有绝对收敛,但是具有条件收敛;分地区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不具有σ收敛,但是具有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部地区农业环境效率则具有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不具有绝对β收敛。从条件β收敛的收敛速度来看,东部、中部、全国和西部的收敛速度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时间序列分析入手,根据协整检验理论,选取1956—2013年的中国28个省市人均GDP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直辖市、东、中、西四个地区(28个省市)的收入差距演变的收敛与发散规律。分析发现:一方面,三个直辖市之间、直辖市与东部、东部与中部、中部与西部具有收敛性;另一方面,东中西各自内部没有收敛性,四个地区及东、中、西三地区间没有收敛性,但有共同随机趋势;东部与西部没有收敛性。  相似文献   

10.
过去经济高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从经济福利转向生态福利。文章在生态效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确定生态福利绩效的测算方法为PCA-Super-SBM模型,以我国30个省份和东、中、西三个区域为研究对象,测算2004—2015年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Theil指数和σ收敛、绝对β收敛研究我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性及其收敛性。初步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生态福利绩效的差距明显,我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差异,只有东部地区不具有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效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具有β收敛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存在落后省份对先进省份的"追赶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加权法进行测度,并借助探索性空间分析法、时空跃迁法、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2011—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呈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数字经济整体上存在空间外溢效应和空间格局锁定特征,较难实现跃迁;全国及区域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α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空间因素可加速其收敛,收敛速度呈东部、西部、中部地区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 GDP 的Β-收敛情况.由于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各地区 GDP 增长作用越来越大,该文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5年的敷据按每12年为一个时段,划分为14个滚动的时段,考察了我国地区 GDP 增长经济收敛情况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经济存在收敛性,但是收敛趋势在减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GDP的P收敛情况。由于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各地区GDP增长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5年的数据按每12年为一个时段,划分为14个滚动的时段,考察了我国地区GDP增长经济收敛情况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问经济存在收敛性,但是收敛趋势在减缓。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省82个县域人均GDP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996年之前,贵州省县域经济呈现出先收敛再发散的“U型”趋势;1996年以后,经济增长分异的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泛珠三角是横跨东中西部,包含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区。探析泛珠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影响泛珠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地区以沿海城市群和内陆各省会城市为中心的中心-边缘结构分布显著;区域内空间自相关趋势在加强,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表明内部经济差异在缩小,区域合作取得一定效果;人均GDP总体空间格局稳定,局域内发生演变,人均GDP增长速度的冷热点区域变化较为明显。空间计量表明,工业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城镇劳动人口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表现出城镇就业人口的规模不经济。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无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是人均GDP水平都存在收敛态势,区域差距开始缩小。不同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的变化、需求来源的变化、要素和资源价格的变化以及发展战略的变化是东部地区增长速度的下滑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加速的重要原因。今后应合理确定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于东部地区,应更多地关注如何应对经济增长持续减速所带来的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应继续确保对其发展的支持力度,并尽早谋划接续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新增长理论和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运用1995—2014年中国东部1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对经济增长作用,本身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作用甚微。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规制对于东部人力结构、人均固定资产短期有负向影响,对于人均国民收入、R&D支出有着正向影响。政府在决定环境规制强度时不仅需要考虑所在省份的各个经济变量的综合影响,还要考虑周边区域政策、人力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52-2009年间的GDP数据,采用最近发展起来的随机收敛和β收敛检验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趋势。如果考虑结构突变,在断点之后的时期内有近半数省份呈现随机收敛和β收敛证据,并且当断点内生时β收敛的证据更为充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多数省份具有相同的增长路径,形成各自的"俱乐部"。幸运的是,东部省份近年来高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程度有所缓解;而中部不少省份也逐渐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西部地区则有半数省份具有相同的增长路径,部分省份近年来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表明2000年以来的区域协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6,(5)
文章主要考虑各省的GDP变化对于各省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变化影响。文章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3年的数据。文章采用计量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近10年的GDP变化数据和当地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变化数据进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主要采用Eviews8.0软件进行分析检验,包括单位根的检验、协整检验和F检验。研究发现,地区GDP的增长会明显带动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增长,两者是呈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发达省份和经济不发达省份的GDP增长对于当地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增加影响尤为明显。经济发展中省份的GDP增长对于当地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影响较小。针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文章提出居民投资理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4,(13):191-192
以Barro和Sala-i-Martin的收敛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面板模型探讨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5—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收敛的,全国31个省的人均GDP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在日趋均衡,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为1.94%,半程收敛时间大约是36年,在加入人口变量之后,收敛方程的收敛系数有了明显的变化,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由1.94%变成了2.21%,半程收敛的时间由36年减少为31年,这说明人口流动对国内各省的经济均衡增长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