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陈修辉 《发展研究》2006,(9):99-100
修订后的《审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对财政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和处分决定的程序,依照本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2.
审计机关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就是要依法审计。《宪法》、《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监督制度,是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法律基础。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有效实行审计监督,必须依法进行。从确定审计项目到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依法审计贯穿审计业务的全过程。全体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对依法审计的认识,提高审计人员的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贯彻实施《审计法》的进程中,从2011年1月起实施的新《国家审计准则》就审计项目审理作了原则规定,但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此,本人拟结合工作实践,就市县审计机关如何进一步做好审计项目审理制度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郑晓元 《时代经贸》2007,5(7Z):52-53
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进行了修订,其中增加了第二十五条“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第一次将经济责任审计写进了法律,  相似文献   

5.
金惠新 《经济论坛》2001,(18):49-49
现行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审计执法力度。《审计法》规定了审计具有独立性,不受其他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和影响,这保证了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法》同时又规定了“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直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机关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须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世政府予以保证”。这两条法规表明审计机构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审计机关的组织、人事、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审计业务由上级审计机关负责。实际工作中,审计监督的对象与本级人民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审计查出的一些问题有些就是当地政府领导批准或授意的,而且涉及个人、地方利益的时候,地方领导往往出于地方保护,干预审计工作,使审计意见和决定得不到落实。这种双重审计管理体制实际上会大大影响审计的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6.
李大刚 《时代经贸》2013,(18):121-122
自1995年《审计法》实施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分别采取“同级审”和“上审下”两种方式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这对于强化财政收支监督,规范财政管理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现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上审下”财政审计工作作一思考。  相似文献   

7.
按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自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就明确“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我国的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日臻完善。市场经济新时期,财政审计在保证和促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预算的法律严肃性和市场  相似文献   

8.
陈遂 《发展研究》2006,(12):123-124
20多年来,各级审计机关的投资审计主要依照《审计法》的要求,围绕财政性投融资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以及相关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等方面开展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审计自身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建设项目审计作用的发挥。本文就如何改进投资审计的方法,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审计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随着《审计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泫人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因此,审计机关及人员所面临的被追究法律、行政责任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影响国家审计的信誉和独立性,审计人员自身也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可能给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带来不同损失。因此,如何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已引起各级审计部门的重视。笔者就国家审计工作中风险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审计处理处罚是国家审计机关为维护国家利益和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经济上和声誉上采取的惩戒措施.正确实施审计处理处罚是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根本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前提.文章在分析现阶段审计处理处罚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科学规范审计处理处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晓蓉 《新经济》2006,(11):74-76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伴随着修正后《审计法》的实施,已经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质量”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是维护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生命力的需要。审计成果能否得到充分运用,直接取决于审计成果本身的质量如何,是否可用,可用程度有多高。本文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自1995年《审计法》实施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分别采取“同级审”和“上审下”两种方式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这对于强化财政收支监督,规范财政管理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现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上审下”财政审计工作作一思考。  相似文献   

13.
独立审计原则是世界各国审计都遵守的一项基本准则。我国审计体制实行的是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的体制,这种体制在改革开放初期与我国的计划经济和国家管理体制是相适应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体制存在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一是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地方审计机关带有较强的政府内部审计性质,尤其在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较为明显,是否能发挥作用取决于一些地方领导者自身素质和对审计的重视程度,因此在一些重大的审计决策上难以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二是现行的“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驱于形式化。除了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行业审计外,地方审计机关有很大一部分审计业务受地方政府的左右。三是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经费不能得到保证。为了保障审计机关的经费,审计法第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但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财政困难的地区,县级审计机关经费要得到保证一直是个较难的问题,因此依法审计的力度、审计工作的效率、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以及廉政建设等都受到影响。四是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基本上由地方政府掌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洪梦琳 《时代经贸》2012,(18):41-41
201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国家审计准则》)在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整,但其主旨仍在于“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本文将就“保证审计质量”这一方面,对《国家审计准则》涉及国家审计质量的部分进行详细探讨,并对提高国家审计质量的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对审计工作赋予了各项的监督职责,同时也以审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审计工作在《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的大背景下使审计机关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文中分析了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并对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解决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审计监督制度是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从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至今,广大审计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借鉴国外审计有益做法,不断发展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初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根本、以《审计法》为核心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1982年《宪  相似文献   

17.
祁小伟 《经济论坛》2011,(6):169-171
2011月1日起实施的新审计准则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新审计准则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行为、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意义重大。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在新审计准则中被明确列为今后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环境绩效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审计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随着《审计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法人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因此,审计机关及人员所面临的被追究法律、行政责任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影响国家审计的信誉和独立性,审计人员自身也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可能给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带来不同损失。因此,如何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已引起各级审计部门的重视。笔者就国家审计工作中风险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效率--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环境绩效审计概念及其评价标准英国行业联盟的《缩短差距:企业环境审计指南》(伦敦:CBI,1990)对“环境审计”的定义是:“对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它的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系统查核。它包括查核所有排放到空气、土地和水中废弃物;法规的限制;对周边环境、土地和生态造成的影响;以及公众对公司在当地经营的看法等等……环境审计并不仅仅限于验证合法性。”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开罗宣言》中对环境审计提出了一个框架,认为环境审计应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环境绩效审计是指审计组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  相似文献   

20.
一、区别舞弊与错误的概念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指出,舞弊是有意制造的不正当和不合法的欺骗行为。美国最高法院称:舞弊是一种犯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第二条称:“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