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周其仁 《经济学》2004,4(1):193-210
本文根据中国近年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经验。集中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农地转让权,重点是相对于使用权,重新界定农地转让权所面临的限制条件和选择。本文探讨了在现存土地转让权的法律安排下人们的实际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经济含义,并讨论了将要修订的《宪法》和《土地法》面临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根据中国近年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经验,集中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农地转让权,重点是相对于使用权,重新界定农地转让权所面临的限制条件和选择.该文探讨了在现存土地转让权的法律安排下人们的实际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经济含义,并讨论了将要修订的《宪法》和《土地法》面临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土地市场和农业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洋 《经济学(季刊)》2004,(3):983-1002
本文扩展了农地产权方面的经验研究文献,将转让权纳入分析之中。本文的理论模型证明,在不完全劳动力市场下,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残缺的转让权将导致农户对土地投资的后悔效应。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后悔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MichaelCarter  姚洋 《经济学》2004,3(4):983-1002
本文扩展了农地产权方面的经验研究文献,将转让权纳入分析之中。本文的理论模型证明,在不完全劳动力市场下,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残缺的转让权将导致农户对土地投资的后悔效应。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后悔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必然要求改革中国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和流转顺畅的现代农地产权制度。中国农地产权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确认村农民集体对土地最终所有权的基础上,确立农户对土地的占有权、使用及其转让权和收益权等经济所有权,使农户由单纯的经营主体转变为独立、完整的产权主体。  相似文献   

6.
陈志刚  曲福田 《财经研究》2003,29(6):25-30,51
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特征的农地产权制度在总体上正经历着一个从残缺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土地的使用权日渐稳定可靠、转让权从无到有,收益权的独享性得到增强。相应地,这种产权制度的变迁也影响到了我国的耕地绩效。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对耕地产出水平的影响,然后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地市场的制度缺失与政府规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路径,近年来,土地资产的商品、资本属性日益凸显,土地流转的速度日渐加快,地产交易日趋活跃。然而,因对土地经济功能认识的不足,农地市场交易机制的短缺,土地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市场配置、非法交易活动频繁,交易成本极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规范农地交易行为并提升其市场化水平,刻不容缓。本文重点探讨制度缺失对农地市场发展的影响,并基于我国农地市场化发展的取向,提出农地市场政府规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组比较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农地分布、农地利用强度、农地经济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亩以下的经营规模农地利用强度最高,但农地经济效率最低,在此经营规模下的农户应扩大土地规模,增加效益;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下,若想达到最优的农地生产绩效应选择20-30亩的经营规模,若想达到最优的劳动力生产绩效应选择50亩以上的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9.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下,本文认为农地非农化流转是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需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同时要求国家相关法规等制度的调整.基于上述认识和根据农地漉转的宏观决策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以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目标、农地流转宏观决策的程序与方法和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利益来源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地非农化流转宏观决策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含义是:实现农地流转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是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产权和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其充分条件是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科学宏观调控,即国家综合运用规划和税收等手段对土地流转利用的主体行为及其利益进行调节,使其达到一致性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的农地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而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问题上的体制性冲突日益凸现。一方面,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为地方政府的失范行为提供了条件和空间:农地转让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给地方政府侵权行为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失范行为又强化和扩大了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的消极影响:地方政府寻租行为严重侵害农民利益,违法用地导致土地闲置浪费,过度干涉导致农户承包经营权更加残缺。我们必须打破计划经济的制度框架和思维定式,不失时机地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尽快实现土地国有、农户永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中国农村经济与通向现代化工业道路问题时,我们集中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指标:农业生产力、产品市场和土地租赁市场.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农业研发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力增长提供先进的技术,并成为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途径;地区内和地区间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都在迅速提高;虽然土地租赁市场规模不大,但它也在崛起.这些结果说明,中国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GDP计算体系和经济增加值(EVA)分析方法着眼,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及其与企业微观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数据基本可靠;第二,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背离;第三,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来自于上市公司、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最后,中国经济的增长能否继续如现状持续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成本能否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美经济规模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Black and Henderson(1999)的分析框架,从工农业的互动机制和城市聚集经济效应出发,构建了一个包含土地要素的城乡两部门的增长模型;探讨了在经济发展中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机制以及城市化对经济结构变动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强调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和转移权: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组织和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描述。中国农村的村级土地制度存在巨大差异。但是,迄今还没有评估土地制度对农业效率、公平和总体发展影响的牢固的经验证据。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村干部进行的土地再分配可能方便了人们获得土地,增加了粮食产量,并克服了土地租赁市场的某些不完全性。但是,在许多地区,当前土地制度的成本是显著的,并且持续增加,而且不能被较低程度的收入不均所抵消。  相似文献   

15.
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农业效率与农户规模负向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经济学的热点,本文以1999—2003年湖北农户数据为证据,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TFP和技术效率等角度,多维度检视农户效率与农户规模的关系,从家庭禀赋角度对农户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农业效率与农户规模负向关系假说需要放到更宽阔的视野内全面审视,小农户是否享有相对大农户的效率比较优势取决于宏观导向上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提高农业效率的潜力巨大,可以妥善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1978-2005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问题,其主要结论为:(1)与一般判断相反,中国总体资本积累是具有动态效率的,高投入式增长未必是粗放式增长;(2)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与经济波动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3)中国资本积累动态效率提高的源泉主要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静态和动态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四个方面,考虑到中国市场化改革远未结束、后发优势仍存在巨大的利用空间、区域间产业结构大规模升级和转换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等因素,未来中国资本积累动态效率提高的空间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估测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工业企业资本回报率九个系列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观察我国资本回报率长期走势特点、资本回报率与经济景气短期波动关系、物价变动因素对资本回报率影响、不同类型企业资本回报率以及中外资本回报率比较等问题。本文发现的经验证据提示我国新一轮投资较快增长和经济景气具有相当程度微观基础,因而对反思和探讨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选择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生态工程,其经济效率、预期效果和可持续性是全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3年对西部三省(陕西、甘肃和四川)退耕还林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本有效性和工程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我们发现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瞄准效率和较低的成本有效性(存在较大的成本节约空间)。计量分析发现工程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方面作用甚微,因此其经济可持续性存在很大的疑问。另外,本文还就退耕还林工程的操作程序、政策改善的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是否存在快速的效率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Klenow and Rodriguez-Clare(1997)发展的核算方法对1952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因素进行了分解。我们有如下三个主要发现:首先,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效率提高非常迅速,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接近70%;其次,1990年之前效率提高最主要的因素是二元结构转换,1990年之后则为净效率提高;最后,改革前的增长是要素驱动的,扣除人力资本和结构转换因素之后的净效率是快速下降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我们的结论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20.
该文综述了中国农村到城镇迁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综述主要的关注点有四个:(1)城乡分割和移民的演化;(2)对于农村到城镇迁移的解释;(3)迁移与劳动力市场演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柔性和工资差距;(4)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