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发挥新疆种植苹果有利的农业气候条件,规避不利气象灾害的影响,科学制定新疆苹果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利用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 GIS空间插值技术方法,对影响苹果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20℃日数、6—8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新疆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及其分布区域的影响。[结果]新疆年平均气温、6—8月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特点;日最低气温≤-20℃日数空间分布呈现北疆多,南疆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的格局。[结论]近55年,新疆年平均气温、6—8月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冬季日最低气温≤-20℃日数显著减少,并且上述各要素分别于1979年、1985年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受气候变暖的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苹果适宜种植区明显减小,次适宜种植区明显扩大,不适宜种植区也有所减小。气候变暖对新疆苹果种植既有利也有弊,但总体弊大于利。因此,各地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其变化情况,调整苹果发展规划和种植区域,并针对制约苹果种植的不利气候条件,采取趋利避害的技术措施,科学应对,促进苹果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屯昌县黄金蜜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屯昌县是海南省蜜柚发展的主要产区,基于高覆盖度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开展屯昌县黄金蜜柚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将给屯昌县蜜柚的种植推广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利用2006—2017年屯昌县及周边39个区域气象站资料,结合年平均气温、≥10℃年有效积温、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4个黄金蜜柚气候区划指标,建立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高程等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小网格推算综合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绘制屯昌县黄金蜜柚农业气候区划图。[结果]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乌坡、南吕、屯城、新兴等乡镇;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南坤、西昌、枫木、坡心镇大部分地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南坤镇和枫木镇交界的山区。[结论]所构建的县级农业气候区划方法可为当前特色优势经济作物推广种植提供有效借鉴,区划结果对当地作物扩种、引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文章重点对长江流域春季油菜花期预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1994—2007年长江流域45个站点的油菜发育期数据和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油菜花期的特征。依据油菜在不同发育期时段的累积积温,选择0℃、5℃、10℃不同下限温度分别计算积温指标建立花期预报模型,并应用于2018年春季长江流域站点的花期预报,将预报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检验不同积温指标对长江流域油菜花期预报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油菜花期主要集中在2—4月初,开花时间呈现出自西南到东北逐渐延后开放的趋势;长江流域油菜盛放观赏时间较长,自西南地区2月底到东部地区安徽江苏一带3月下旬到4月初会陆续迎来油菜盛放期。长江流域油菜在抽薹和开花时段中从抽薹始期到开花盛期阶段所需的累积积温最高,开花始期到开花普遍期阶段所需的累积积温最少。[结论]利用积温指标预报的开花始期时间效果总体较好,但普遍较实际开花期偏早,部分站点偏差较大,其中以0℃积温指标建立的预报方法效果最好、5℃积温指标次之、10℃积温指标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合理利用吉林省气候资源、优化吉林省马铃薯种植布局,基于气候和马铃薯生长周期开展吉林省马铃薯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1981—2010年吉林省及周边51个气象监测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根据吉林省的气候特征、马铃薯的块茎增长速度、生育周期等特点,确定以生育期平均气温、生育期降水量、生育期日照时数、生育期≥10℃有效积温及7月份平均气温作为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提取坡度和坡向等空间信息,将0.01°×0.01°网格作为可推算的最小空间单元,建立基于地理关系的马铃薯种植气候因子空间分析模型推算各气候要素,并对气候区划指标进行残差订正,最后依据马铃薯气候适宜指数等级指标进行气候区划。[结果]吉林省马铃薯种植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平原及丘陵地区,占总面积的49.4%;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丘陵及低山地区,占总面积的36.9%;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寒冷地区,占总面积的13.7%。将区划结果与吉林省马铃薯种植状况进行对比,验证了以上区划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各区县马铃薯种植生产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夏橙比赣州地区其它的橙子品种具有一些比较优势,晚熟特性可以与其他品种错开季节销售,品质也较好,当前在赣州地区有小面积种植,评估夏橙是否在赣州地区大面积种植,对防范大规模种植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夏橙要求的种植条件出发,通过赣州地区17个气象站40年资料与各个气象站的海拔建立了大于等于10℃积温与海拔关系模型,利用ARCGIS软件和赣州地区1:25万地理信息数据,分析赣州地区各地理信息网格点上热量条件,进而确定赣州区域内满足夏橙种植的热量条件,还分析了各站的极端气温、水分、日照和土壤情况,是否有利于夏橙种植。[结果]从土地类型、积温、日照、水分条件和土壤条件来看,赣州大部分适宜种植。从极端最低气温和历史性积温来看,赣州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只有个别小气候区域,极端低温达不到零下3℃的区域才能种植。[结论]夏橙不适宜在赣州地区大面积推广,只适合在个别小气候环境适宜的区域种植。有待于未来培育耐低温的品种,才能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年代际东北玉米冷害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地区产生显著影响,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作物冷害分析研究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方法]利用1981~2010年中国地面气温0.5°×0.5°格点数据集,以各年代东北玉米生长季(5~9月)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之和以及近30年(1981~2010年)各年代月平均气温之和距平等主要气象要素分析东北气候变化趋势,根据《北方春玉米冷害评估技术规范》(QX/T 167-2012)行业标准,进一步对1980s~2010s各年代各等级东北玉米冷害发生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和区划,结合有关东北历史冷害记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东北玉米生长季气候趋暖明显,热量增加,近30年东北玉米各等级冷害发生年数、区域及频率都呈显著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东北几乎每年都有冷害发生,20世纪90年代为冷害发生转折点,年代后段(1996~2000年)冷害年数较前段(1991~1995年)明显减少,到21世纪10年代冷害年数进一步减少,轻度冷害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其发生频率也小(0.1~0.2次/年),中度及重度冷害只在局部发生,冷害的显著减少为东北玉米连续丰产增收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玉米冷害减少,但个别年份还发生重度以上冷害(如2002、2003、2009年),冷害发生仍具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同发育期的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对天津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进行风险评估。以温室内、外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以天津设施农业种植区为研究区域,通过以往积累的观测试验结果与实地调查,确定不同发育期黄瓜低温冷害温室内致灾指标,并使用80%保证率法,由温室内致灾指标推算温室外致灾指标;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估算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风险概率;并实现基于不同发育期的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就不同发育期而言,近10年来,苗期黄瓜遭受轻度低温冷害的风险明显高于中度与重度低温冷害,花期黄瓜遭受轻度与中度低温冷害的风险普遍高于重度低温冷害,果期黄瓜遭受重度低温冷害的风险普遍较高;就黄瓜生长整个生育期而言,大部分越冬茬黄瓜果期遭受重度低温冷害的风险普遍较高,这给黄瓜最终产量与经济收入带来较大影响,而越冬茬黄瓜苗期发生重度低温冷害的风险最低;(2)就空间分布而言,果期重度低温冷害的风险全天津最高,黄瓜苗、花、果期遭受轻度低温冷害的风险也较高,而黄瓜苗期遭受重度灾害的风险最低;(3)宝坻西北部与蓟县西南部边缘在各生育期不同受灾等级下都会成为高风险区,这是由于该区地势低洼,冷空气下沉,易造成低温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找出近40年来菏泽气温变化的特点及规律,为农业生产和农业气候资源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分析了菏泽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性。[方法]利用菏泽地面气象观测站提供的197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高温低温日数资料,采用一元一次线性回归法、六阶多项式线性拟合法、变异系数法、显著性检验、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的方法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近40年来菏泽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6℃/10年;(2)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显著,线性速率为0.54℃/10年,秋季、春季次之,夏季最小;(3)最高气温以0.13℃/10年的线性速率增加,最低气温以0.587℃/10年线性趋势升高,最高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低于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和突变性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变化的特征;(4)高温日数(≥35℃)以1.09d/10年线性趋势增加,低温日数以0.81d/10年线性速率减少;(5)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在1993年、1979年、1982年发生了突变。[结论]近40年来菏泽的年、季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趋利避害、合理利用闽中地区气候资源,减轻低温冻害对尤溪县金柑生产造成的危害,开展了金柑冻害的气候风险分析与区划。[方法]应用1957~2013年尤溪县气象站及2009~2013年乡镇自动气象站资料等,结合金柑生物学特性和农业生产实践,建立金柑冻害气候风险评估模式;采用概率移植方法,使乡镇自动气象站资料订正延长成为长序列资料,应用GIS对福建省尤溪县金柑低温冻害气候风险进行分析与区划。[结果]该县金柑越冬期树体冻害气候风险分布可划分为尤溪河两岸等低海拔地区所处的安全区、县内中海拔大部分乡镇所处的轻度冻害风险区以及高海拔地区所处的中度冻害风险区。中低海拔大部分地区金柑树体冻害风险指数低于0.2,中度冻害发生机率不到10%,可以安全越冬。[结论]该县海拔400~700m地区是金柑种植气候适宜区,金柑采果期冻害气候风险指数达到0.3~0.5,需在低温寒害到来之前及早采收,若要留树保鲜,则需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等防冻措施;海拔高度750m以上建设金柑果园,应避开北坡,尽量选择南坡和西南坡(背风坡),利用山体的屏障作用,减轻冻害;在850m以上种植金柑,其采果期受冻害风险大,经济效益差,一般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塔城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文章利用塔城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探究了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积温和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961~2013年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积温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潜在蒸散量呈减少趋势.1961~2013年塔城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年潜在蒸散量、积温分别在1997、1967、1996、1989、1985年发生增加突变.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积温存在明显的多尺度周期特征,即30年的大周期和15年的小周期变化.塔城地区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大致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降雨量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多东少的经线分布特征;日照时数大致呈现南短北长的维度地带性特征;潜在蒸散量存在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积温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维度地带性特征.[结论]在全球气候变化下,较全面了解到新疆塔城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特征,对建立塔城地区气象预测与农业生产之间的预警,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有很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低温冷害是影响北方日光温室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提高投资回报率和节能减排,需精细化建立内蒙古日光温室低温风险指数和揭示日光温室低温灾害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文章通过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内观测的气温数据与国家站气温数据建立日光温室最低气温预报模型。根据日光温室内种植果菜和叶菜的生长条件需求划定气象指标,使用CLDAS气温数据,建立内蒙古砖墙体和厚墙体两种类型日光温室分别种植果菜和叶菜的低温灾害风险指数模型并制作灾害风险区划。[结果]砖墙体和厚墙体种植果菜和叶菜的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偏西地区,约占全区面积8.2%~21.2%;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偏东和中部偏西地区,约占全区面积20.0%~29.0%;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偏东及以东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55.3%以上。[结论]在保证生产和兼顾成本的前提下,西部大部农区适宜建造砖墙体日光温室,中部及东部偏南以建造厚墙体日光温室为主,东部区建造日光温室需加强保温措施、选择耐寒作物或者冬季间断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2015~2016年鲁西南出现了有史以来罕见的异常与极端低温天气。异常低温天气将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与产量造成显著不利影响。文章将结合2015~2016年鲁西南罕见的异常与极端低温天气,及1981~2010年历史气候资料,分析冬小麦生育期与产量因素受低温影响的程度,以期为评估极端气候事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定量化依据。[方法]基于2015~2016年鲁西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数据,结合大田调查资料,采用对比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生育期间平均气温、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对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因素、生长状态和农田管理措施等的影响。[结果]2015年秋季特大暴雪使农田土壤墒情增加,但强降温迫使冬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由于冬前积温偏少,冬小麦分蘖数、大蘖数及次生根均偏少;2016年春季气温出现异常,冬小麦返青推迟,生长要素变化缓慢,旺苗、大蘖数和次生根均较2015年略有减少,个体生长较弱,群体长势略差,影响冬小麦产量构成;相比较积温、日照时数等气候资料,近10年冬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变异系数较大,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也较大;异常与极端气候事件对冬小麦田间管理的影响也较大。[结论]针对冬前强降温和持续低温过程,应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以降低冬小麦可能受到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水稻气象灾害因子分析 及主要灾害发生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去除水稻趋势产量,从中提取气象产量,并与相邻气象站名的数据进行相关 分析,找出与气象产量相关度较高的气象灾害因子,进一步利用线性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水稻产量预测模 型,确定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结果表明,分蘖前期平均气温、抽穗开花期平均气温、抽穗 开花期日照时数、分蘖后期至抽穗开花期降水量对研究区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可分别作为低温冷害、高温 热害、阴雨寡照及干旱发生的区划指标。河南省内,黄河沿岸即开封、濮阳一带属相对较易发生低温冷害 地区,信阳淮河以南地区属相对较易发生高温热害地区,信阳淮河以北地区属较易发生阴雨寡照地区,黄 河以北水稻种植区属相对较易发生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云南滇中烟区玉溪雷电频发、雷电灾害损失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情况,开展玉溪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方法]基于风险分析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风险、承灾体3方面入手,采用2010~2014年玉溪市闪电定位仪所获取的雷电资料、玉溪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等数据,综合考虑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高程、地形起伏、土地利用情况、人口密度等因子,构建雷电综合风险指标,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玉溪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玉溪雷电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澄江中南部、江川中部、玉溪中部、通海中部、华宁局部等区域;雷电灾害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元江大部、新平中部、玉溪西部等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与玉溪雷电灾情一致,符合实际。[结论]玉溪各地雷电风险差异较大,文章的风险区划结果可以为有关部门减轻和防御雷电灾害、产业规划布局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为科学制定新疆杏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疆102个资料序列较长的气象站1961—2016年≥10℃积温、85%保证率极端最低气温、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在对近56年影响新疆杏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杏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新疆杏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吐鲁番盆地腹地; 次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东部和吐哈盆地南部; 北疆大部、阿尔泰山、天山山区和昆仑山区为不适宜区。[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 1997年后较其之前,杏种植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有不同程度扩大,不适宜区明显缩小。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总体趋于有利。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华南地区1960~2011年101个时间序列较长的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地区光能、热量和水分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华南地区年总辐射量呈现“U”字型变化趋势,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1960~2011年,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19℃/10年、013℃/10年和023℃/10年,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为767℃/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与1960~1980年相比,1981~2011年华南地区≥10℃积温高于8000℃以上的积温约向北移动了040个纬度,高于7500~8000℃积温约向北移动了025个纬度,高于6 500~7 500℃积温约向北移动了015个纬度,这将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产和种植。同时,近52来年均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8mm/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与全国降水量分布呈一致性。1960~2011年,华南地区光能、热量和水分等农业气候资源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农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作物生长期延长,生长季热量增加,种植界限向北、向高海拔扩展。  相似文献   

17.
[方法]利用德州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经验频率法、趋势分析法,[目的]对该市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稳定通过界限温度80%的保证率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德州地区≥0℃的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增长速率为4.12d/10年,主要集中在2月中下旬;终日有延迟趋势,推后速率为0.27d/10年,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间隔日数显现出略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39d/10年,平均为288d;≥0℃活动积温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增温速率为117.2℃/10年,平均为4 982.5℃。全市稳定通过0℃界限温度80%保证率的初日范围为3月1~6日、终日范围为12月9~17日、积温范围在4 939.7~5 295.4℃之间。[结论]气候变化使当地热量资源增加,夏玉米等作物生长期延长,冬小麦播期有所推迟,返青期、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天数缩短,对粮食作物造成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北疆甜菜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为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深入研究和适应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961—2016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ArcGIS空间插值法、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结果]1961—2016年北疆甜菜生育期平均气温、降水量、≥10℃积温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参考作物蒸散量和平均风速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近56年北疆甜菜生长季各气候资源在不同时段(1961—1980年、1980—2000年、2000—2016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平均气温、降水量和≥10℃积温变化特征为"低—中—高",参考作物蒸散量和平均风速变化特征为"高—中—低",日照时数变化特征为"高—低—高",相对湿度变化相对平稳。空间分布上,平均气温和≥10℃积温总体呈"中部偏高,东北和西南偏低"的特点,降水量、相对湿度和参考作物蒸散量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日照时数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平均风速总体呈"中部偏低,西北和东南偏高"的特点;周期变化特征显示:各气候资源均存在30年左右主周期和18年左右次周期,并且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周期性较强,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周期性较弱;突变结果显示:甜菜生育期北疆各气候资源发生突变的站点数和突变发生时间均存在差异性。[结论]通过北疆气候变化对甜菜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规律,加强北疆甜菜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甜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扶贫视角下武都区花椒产业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武都区境内耕地进行花椒种植适宜性评价,将区内花椒产业发展划分为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4个差异区域,并从适宜区土壤属性、区划结果布局、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界定、新技术推广使用和农村电商发展5个方面给出花椒产业发展壮大的建议。[方法]用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求交得到5 590个区划单元,利用模糊评价法和特尔斐法对选取的评价指标建立隶属函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计算各区划单元综合得分。[结果]通过综合得分把区内5 590单元划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并获取了各等级的分布位置和面积。[结论]对花椒产业发展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海拔高度、有效土层厚度、坡向、年降雨量、有机质、质地、≥10℃积温和有效磷;并根据此结果给出花椒产业扶贫区划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卫市沙坡头区地形地貌复杂,仅靠一个大监测站的数据进行日光温室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难以准确,精细化程度不够。因此考虑采用22个区域自动站2006~2013年资料进行精细化区划。在区划指标的选取上,由于自动气象站只有气温、降水量2个气象要素,且冬季不观测降水,要表达设施温棚适宜的气象条件,就要巧用气温实现评估设施温棚对气候条件的适宜性。为此,文章用冬季平均气温代表设施温棚适宜与否的热量资源,用前后2d的日平均气温降幅6℃的日数代表24h降温幅度,以表征出现不利于日光温室生产的大风、降温或降雪等天气过程出现的频率,以日最低气温-20℃的持续日数代表冬季极端寒冷程度。用这3个因子作为沙坡头区日光温室气候区划的指标,确定每个因子的等级。利用1:25 000经纬度、海拔等地理信息,在GIS系统支持下,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极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等4个等级。极适宜区主要在中部卫宁黄河冲积平原;适宜区主要包括山区与黄河南岸之间的台地,且靠近平原的地区;次适宜区包括西部靠近甘肃的部分地区,北部平原靠近腾格里沙漠边缘,香山南山台子扬黄灌区;不适宜区包括南部香山山地、黄土丘陵及北部腾格里沙漠,与实际情况总体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