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彭阳县玉米种植区域广泛,但干旱灾害频发,常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加强彭阳县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利用彭阳县气象数据以及地形、土壤类型等数据,基于灾害风险评估原理,运用相关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结合GIS技术对彭阳县玉米干旱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彭阳县北部及西部降水少,玉米干旱危险性较高,南部和东部降水多,玉米干旱危险性较低; 草庙乡土壤保水性最差,玉米干旱敏感性最高,白阳镇、城阳乡土壤保水性最好,玉米干旱敏感性最低; 新集乡、白阳镇、草庙乡耕地面积所占总面积最大,玉米干旱暴露性最高,小岔乡耕地面积所占总面积最小,玉米干旱暴露性最低; 白阳镇灌溉田比例最高,玉米防灾减灾能力最强,彭阳北部1镇3乡都没有灌溉农田,玉米防灾减灾能力最弱。综合来看,彭阳县西北部玉米干旱综合风险较高,西南部和东南部风险较低,其余地区以中等风险为主。[结论]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科学认识农业干旱的基础,为科学管理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卫市沙坡头区地形地貌复杂,仅靠一个大监测站的数据进行日光温室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难以准确,精细化程度不够。因此考虑采用22个区域自动站2006~2013年资料进行精细化区划。在区划指标的选取上,由于自动气象站只有气温、降水量2个气象要素,且冬季不观测降水,要表达设施温棚适宜的气象条件,就要巧用气温实现评估设施温棚对气候条件的适宜性。为此,文章用冬季平均气温代表设施温棚适宜与否的热量资源,用前后2d的日平均气温降幅6℃的日数代表24h降温幅度,以表征出现不利于日光温室生产的大风、降温或降雪等天气过程出现的频率,以日最低气温-20℃的持续日数代表冬季极端寒冷程度。用这3个因子作为沙坡头区日光温室气候区划的指标,确定每个因子的等级。利用1:25 000经纬度、海拔等地理信息,在GIS系统支持下,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极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等4个等级。极适宜区主要在中部卫宁黄河冲积平原;适宜区主要包括山区与黄河南岸之间的台地,且靠近平原的地区;次适宜区包括西部靠近甘肃的部分地区,北部平原靠近腾格里沙漠边缘,香山南山台子扬黄灌区;不适宜区包括南部香山山地、黄土丘陵及北部腾格里沙漠,与实际情况总体相符。  相似文献   
3.
冬牧70在宁夏灌区复种的适宜种植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为一年一熟制地区,为提高冬闲田的复种指数,合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需做好冬牧70的推广。为此,需搞清楚什么茬口种,什么地方适合种?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文章利用14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首先,根据文献反查和大田试验数据反推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再结合坡度、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构建冬牧70总的适宜种植区划指标,然后利用ArcGIS平台,获得不同复种模式下冬牧70的适宜种植区划结果。根据区划结果可知:玉米—冬牧70—插秧稻复种模式最适宜推广,大部分地区可保障齐穗期收割的需求。其次是水稻—冬牧70—插秧稻复种模式,大部分地区可保障抽穗期收割的需求。而玉米—冬牧70—玉米或旱直播稻复种模式仅能保障孕穗期收割,水稻-冬牧70—玉米或旱直播稻复种模式仅能保障拔节期至孕穗期收割。通过该文的研究为指导冬牧70在宁夏灌区的大范围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其他复种作物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宁夏水资源严重匮乏,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部干旱带干旱有所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生态移民脱贫压力大,生存与发展问题突出。2010年以来,宁夏气象部门在中部干旱带成功引种了杂交谷子系列品种,并开展了大量试验,累计推广近666.7hm2。在2011年极旱年份下将高产杂交谷子与当地主栽作物种植的成本效益及前景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杂交谷子节水、抗旱性强,比当地传统谷子稳定增产1倍以上,加上小杂粮价格较高,农民收益普遍高于种植其它作物。在张杂谷引种试验及示范推广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状况,制作了宁夏张杂谷栽培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得出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品种、种植方式及种植风险。建议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积极稳妥发展杂交谷子种植,加强杂交谷子高产栽培与节水种植技术培训,建立谷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使之成为中部干旱带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