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全域旅游是基于传统旅游提出的新型旅游概念,全域旅游发展强调通过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融合,从而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发展。文章选取12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不均衡;各地市2011~2017年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式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受经济基础影响较大。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解决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期冀可以为其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些许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域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总结分析可见,目前全域旅游主要有大型景区带动型、资源驱动型、中心区域辐射型、产业融合型等模式。辽宁全域旅游应根据辽中、辽西、辽东、辽南各地区的实际,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全域旅游是旅游资源富集、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地区的一种发展新方式。全域旅游需要区域内部有高密度的多样景观,协调统一的区域主题以及适中的区域尺度。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洪雅县利用优越的区域内在条件,将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相融,将森工、水能开发、食品加工与旅游联动,将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本土文化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养生旅游相统一,形成一系列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关联雏形。依托域外大景区整体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实行点、轴、面串联推进景观的全域统筹,突出绿色主题的差异化发展,促进旅游全域协同发展,并探索出全域旅游的产业关联与地域统筹协作模式。实践表明:这类区域全域旅游可以采用因地制宜的政府主导、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关联、差异化发展的地域协同、地域文化挖掘与人文景观营造的特色提升等策略。针对该县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今后应采取更新观念与强化政府主导,以产业链间的横向关联推动产业聚变,以分层次/类别统筹开发促进全域协同,坚持生态优先和强化环境保护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选取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滨州市建立旅游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予以评价,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旅游业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比较滨州市旅游业的竞争地位、发展水平与旅游强市之间的差距,对于该市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方向,特色小镇是全域旅游实施的重要载体。民族旅游小镇存在着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文化体验性不够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下,通过构建以特色小镇为"元点"的空间圈形发展布局、打造以文化为主的旅游目的地、实施"农旅融合"产业发展路径等策略,从而将特色小镇建设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发展旅游经济,又是在延续农业经济,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在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下,发展规模庞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还处于发展阶段,山东省乡村旅游出现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此,我们深入研究山东省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山东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些许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产业结构的数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偏离份额方法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对1980年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与辽、苏、浙、粤等东部沿海先进省份及全国的产业结构效益作了比较;结果显示,山东省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效益逐步提高,但与辽、苏、浙、粤等东部沿海先进省份比较,还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山东省在份额分量和区域竞争力方面在5省中虽处于中等水平,但在产业结构层次及结构效果方面却不及其他4省,这将成为制约山东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优化山东产业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业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中的重要部分。全域旅游的领域极为开阔,其发展方式之多,概念之广,给农业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具体结合陕西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全域旅游背景下陕西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全域旅游背景下陕西农业旅游发展的新困境,并从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以及"旅游+"等方面探究了全域旅游背景下实现陕西省农业旅游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17个地区为区域研究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把各地旅游经济划分为5种类型,并指出了影响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山东东营六户镇通过整合并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产业、优化环境、举办并承接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优化社会治理方式、带动农民增收,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六户镇所处区域地势平坦,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环境优美镇"等荣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视角下山东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促进"三农"发展的大战略,正在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发展迅速。山东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近几年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文章以文化创意视角思考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开辟一条新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东各地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特色文化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乡村旅游开发存在重建设而对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低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结论]山东乡村旅游应采用创意农业、创意民俗文化、乡村度假、民宿等开发模式,其创意开发的路径主要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旅游产品的形象塑造及宣传、区域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等。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运用人均收入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崔王指数、泰尔指数及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山东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呈不断扩大趋势,但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阶段性变化过程,区内差异贡献度大于区间差异,区域经济差异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据此,提出了几点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6~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3个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演变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产业结构偏离为负值、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值,产业结构偏离为正值、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值2种类型;产业结构变迁对山东各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植战略优势产业,应成为今后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业竞争力成为衡量区域旅游业是否发达的关键性指标。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不仅对本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山东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产业战略、管理体制和业内竞争、政府政策以及机遇六方面对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全域旅游是要打破主要依靠景点、景区、饭店、宾馆这种"景点旅游"模式,把整个行政区作为整体,全区域以旅游产业为龙头,整体优化旅游环境,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构筑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并举、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主客共享文明成果的一种全新的、大旅游格局的新业态。以绥棱林业局旅游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分析绥棱林业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不足,对其推进全域旅游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六大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鑫 《山西农经》2021,(3):162-163
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良好的旅游形象成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形象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旅游品牌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分析了太原市旅游形象的现状,建议从打造太原旅游文化品牌、加大太原旅游形象宣传、旅游形象应与时代同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举办大型节事活动等方面对太原市旅游形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和旅游业界推动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区域旅游持续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共识。[方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既没有现成的范例,也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在具体实现途径上认真探索,其中,引入CIS战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有针对性地筛选CIS构成要素后,构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CIS系统,并制定其战略步骤。首先是在以理念识别(即MI,包括示范区称谓和使命)为核心的基础上,对行为识别(即BI,包括示范区内部行为识别系统和外部行为识别系统等)和视觉识别(即Ⅵ,包括外观形象、应用系统、产品系统等)的具体化,然后是对三者在时间跨度和空间纬度上推进的总体设计。[结果]实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CIS战略,就是将组织识别系统的理论应用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与运营,以提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识别度、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识别系统来突出该示范区不可代替的个性和加强对社会公众持久的吸引力。[结论]CIS系统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无形资产,它是一种市场号召力,在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改善示范区生态环境状况、提高示范区居民生活水平、重塑示范区形象、优化示范区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涵,文章从全域旅游视角研究社区参与式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以期为乡村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查阅法,了解南矶旅游开发及社区参与的现状,结合实证分析法,构建基于社区参与的南矶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结果](1)目前南矶乡村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当地居民对参与旅游发展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参与的水平与能力都较低,湿地资源作为当地社区福祉的根本同时也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当地旅游开发应将社区作为核心利益群体;(2)提出政府、保护区、旅游发展协会、旅游企业和当地社区“五位一体”的社区参与式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并从旅游功能分区、旅游开发经营、产品开发、收益分配和环境保护等5个方面重点论述了该模式的实施途径,以形成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社区居民自发旅游和乡村旅游创客等多种旅游开发经营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出融湿地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结论]该文所构建的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将社区参与作为一个实质性要素,强调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建共享,并兼顾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这将有利于全方位盘活社区资源和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实现旅游业与社区共生发展,因此这种开发模式比较适合于那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旅游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且位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乡村地区进行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强国背景下,茶文化旅游的休闲与体验要素更加突出,成为全域旅游目的地打造的重要名片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上饶与婺源全域茶旅融合发展现状,以及婺源全域茶旅融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婺源茶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进入深度调整变革期,旅游空间行为全域化趋势明显,而特色小镇作为旅游业态的聚集体,形态各异、独具韵味,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旅游+"与"+旅游"的泛旅游形式,为全域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要素资源。因此,深入研究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镇的融合关系,进而探索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思路和建设路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