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实施是农业绿色生产的必要活动过程,科学界定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探讨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内涵与外延对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前后延伸,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进行了概念辨析。由此,提出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基本概念,总结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具有要求节能、降耗、减污,强调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用、追求全产业链绿色化、注重多重效益的统一等基本特征;同时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从产前绿色生产行为、产中绿色生产行为、产后绿色生产行为三个方面论述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外延。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开放,受惠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与经营不断涌现出新业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4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相较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但上述4种生产经营模式之间也存在这生产效率的差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各自的特点,结合统计数据比较其规模化与专业化程度、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与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得出结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相较其他3种模式生产效率最高,其参与到整个农业产业链之中,在规模化、专业化、资金贮备、风险控制上极具优势,生产规模和效率均处于领先地位,并仍处于快速上涨趋势。并提出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税收和金融优惠等方面协调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信阳市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效率,为信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6年对信阳市478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结果]在小麦、玉米及生猪生产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比较高,分别是0.93、0.90及0.82;在油料与蔬菜生产上,龙头企业的综合效率比较高,综合效率值均为0.75。在小麦与生猪的生产上,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率值最低,均值分别为0.60与0.73;在玉米的生产上,专业大户的综合效率最低,为0.68;在油料与蔬菜的生产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最低,分别为0.49与0.47。[结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效率比较分析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分析中国小麦生产驱动因素贡献份额,综合评价各因素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埃塔平方法 (η2)来确定气候与气象、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3组因素对小麦生产影响的贡献份额。选取1978年以来小麦生产集中度波动上升的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和新疆(春小麦)6省区作为研究案例。分别建立冬小麦生产和小麦生产两个模型群。每个模型群包含1个全因素模型和6个局部因素模型。[结果]两个模型群的R~2×100的值分别为63.70和62.74,显示模型整体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气候与气象、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这3组因素中的X变量分别在两个模型群中解释了小麦生产变化的63.70%和62.74%。η~2×100是相应因素或因素组合的解释力,由此得到的贡献份额显示了各因素对于小麦生产的独立和交互贡献份额。其中,冬小麦模型群的运算结果显示,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独立贡献份额分别为5.83%和4.30%,而交互贡献份额则高达40.57%;气候与气象因素的独立贡献份额为2.43%,与科技和生产投入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为0.14%,与社会经济因素交互贡献份额为-1.15%,说明气象气候与社会经济因素中共享了一部分信息;整个模型所有因素交互贡献份额为11.58%。小麦模型群的运算结果支持冬小麦模型群,在3组因素中,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独立贡献及其交互贡献份额分别为5.05%、3.22%和44.86%;气候与气象因素的独立贡献份额为2.48%,与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均为负,分别是-0.41%和-1.24%;3组因素交互贡献份额为8.78%。[结论]两个模型群的运算结果共同显示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科技与生产投入对于小麦生产的作用更为突出;这两组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于小麦生产有控制性影响,并在小麦生产模型中更加明显;相比之下,气候与气象因素贡献份额相对较小,且在和科技与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削弱作用,使得气候与气象因素的作用更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确保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安全对稳定国内粮食有效供给至关重要。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呈现“高产出”和“高投入”并存的局面,资源环境经过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后已接近承载极限,尤其在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持续增粮与稳步提质、整体统筹与局部发展、政府监管与粮农逐利等多重目标间存在明显冲突。为实现资源环境约束与粮食生产的协同,各目标冲突的协同思路在于以资源利用红线、环境承载容量、中长期粮食产能为着力点,保住底线、稳住下限、突破上限,协同推进资源环境与粮食生产扩绿、提质、治理、增收。未来应着重从优扶持、守红线、兴主体、促转型、强监测五个方面发力,加快构建更具效率的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协同体系。  相似文献   

6.
深化地质调查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要强化地质调查项目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规范地质调查项目生产技术管理,依法依规使用专项资金,加强项目成果管理,加快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应用及转化。同时要处理好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与生产技术管理,专项资金预算标准与项目生产,预算管理与不同地区项目生产环境,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执行与项目成果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产业的升级,黄岛区现行的蓝莓生产经营模式已不能高效地为生产服务,因此在深入研究黄岛区蓝莓现行经营模式的运行机理后,提出避免寻租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民、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经营风险,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的蓝莓生产经营模式完善与优化原则,并以此为依据构建起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与生态观光生产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快培养村级农业技术员队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由传统的生产模式向都市型、生态型、休闲型、科技型农业模式转化,跨国、跨地区新品种引进与推广,栽培技术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一个庞大的基本物质生产部门。由于受着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交织作用,农业生产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着。在这个总体过程中,出现了代表不同生产水平的不同生产形式。立体农业就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较高生产水平的集约生产形式。从生物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上来理解,这种立体农业的含义应当是:生物生产与经济增殖相互促进,广度×深度×高度立体发展,以求建立起多物种共栖、多层次搭配、多项目结合、多形式联系、多角度辐射、多梯级循环的立体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达到获取较多的物质产量、较大的经济产值、最好的综合效益,有效地推动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首次从县域的视角对2007年中国2400多个县份的粮食生产区域格局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区域格局特征,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形成不仅与人均耕地面积、经济效益比、生产技术、非农就业机会、城镇化和人均GDP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相邻县粮食生产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