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亦不同于西方农村现代化道路。基于发展观的三种理念,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农村发展实践,结合2006年以来18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重要报告,对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进行探索。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蕴含着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三种发展理念:物本主义不仅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发展的一般特征,而且在当前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人本主义是对现代化进程中物本主义的修正,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也一直践行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生态主义超越了西方乡村浪漫主义,回归农村成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社会生活载体的本原。综合来看,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三种理念在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中形成了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共时性局面。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不同于西方农村“单线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复线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和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农村教育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农村义务教育在可得性和可及性上面临着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农村儿童上学困难、辍学、投入不足和农村教育质量差等方面。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发展有长期影响。从长远看,需要采取三个方面措施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一是完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和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二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三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家庭的教育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新民 《农业经济》2012,(3):101-103
中国农村劳动力总体数量大,由于教育滞后和人才大量外流,农业从业者老龄化、低素质化明显,农村人才结构性短缺严重;改革开放后,农村人才动态演变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人才激活和潜力释放阶段,二是人才外流,农村人才缺乏阶段,三是农村人才即将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易灾粮区的经济发展杨满沧一、灾害:中国农村经济迅速起飞的沉重负担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是“灾害之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特别是近些年来生态环境恶化更加剧了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1959~1980年30年间对全国干旱...  相似文献   

5.
上海农村工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上海农村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一)上海农村工业的发展历程上海农村工业作为中国农村工业的一个典型,其发展有自己特殊的历史轨迹。上海农村工业萌生于50年代,徘徊于60年代,复苏于70年代。农村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出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文以托达罗城乡人口迁移经济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计量经济学经验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已显著地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长期迁移。第二,城乡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并不是导致城镇失业增加的原因,而城镇失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口的城乡迁移。第三,制度因素对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影响是复杂的,城乡人口迁移规模随着制度约束的减弱而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制度创新的任务十分艰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农村经济社会体制到底将向什么方向演进:二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是什么,到底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三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思路是什么,到底应该围绕什么主线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农村现代化之路与中国农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亨孝 《农村经济》2006,(12):124-127
加拿大农村现代化之路与中国农村发展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加拿大做为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对中国农村的发展有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主要有六点。  相似文献   

9.
瞿志印 《南方农村》2009,25(3):92-94
加强农村信访工作,一要提高对农村信访工作的认识,二要讲求农村信访工作的方法,三要改革创新农村信访工作的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持续扩大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可能会阻碍共同富裕进程,因此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程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收入长期变动趋势,认为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于精准识别低收入群体,难点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本文同时基于浙江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经验,为全国层面通过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推动农村低收入居民增收,需要从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三个方面共同发力,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关键在保障有劳动能力人口的就业机会,重点在增强无劳动能力人口的收入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经济增长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独立的重大研究课题。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孙文生教授和靳光华教授对此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开了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理论与增长方式研究的先河,该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在实践上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研究》是作者经过长期研究而形成的一部优秀学术专著。我曾为该书写了序言,该书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村的精神文明,就没有全国的精神文明,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为了探讨和促进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004年12月2日,人民网邀请部分专家与相关领导,举办了“农民素质与农村小康”网上座谈会。此次活动由人民网、新华网和中国精神文明网等网站联合转播,仅人民网的浏览人数就接近43000人,社会反响强烈。值此,特摘要发表三位特邀代表的建言良策。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产生的背景查振祥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崛起,是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产权制度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农村内部财产组织形式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将成为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改革中具有更深刻意义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要深刻认识我国农村股...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与发展思想的战略意义段应碧,肖万钧邓小平同志关于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读《邓小平文选》,我们深深地感到,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当代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中,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06年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5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良好,主要表现为粮食等农产品增产,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贸易继续增长,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消费回升;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村改革继续深入,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6年,中国农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7.
以市场化为目标加快中国农村经济改革迟福林,孙秀平,朱华友9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关键是以加快市场化为目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再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改革粮棉购销体制,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经济行为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经济问题》1997,18(8):2-7
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经济行为的制约因素分析“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经济行为研究”课题组由于中国目前尚无对合作组织内涵与外延的法律规定,因此,本文所分析的农村合作组织是指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涌现出的不同程度上具有合作性质的几类经济组织,即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农村...  相似文献   

19.
王志尧  成涛 《农家之友》2009,(16):27-29
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三次根本性的转变。伴随着这一变化,农村中的知识分子(本文称之为“农村精英”)也有着相应的流动:大量流出、短暂流进、再次流出。农村社会也因此在凋敞中走向短暂复兴,然后再次走向相对衰落。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兆余 《中国农史》2002,21(3):89-95,103
农村社会史是二十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的学科,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看,它基本上经历了艰难起步,曲折行进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它还存在着理论单薄、范围狭窄、方法单一等不足和缺憾,对这些不足和缺憾的思考与解决,是中国农村社会史研究走向成熟和繁荣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