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历代农民的愿望,他们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毕生努力,却总是不得实现。农民要问何时才能摆脱贫困,路在何方?历史已经作出了回答,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才为农民摆脱贫困创造了政治前提,并一直在探索共同致富...  相似文献   

2.
增强发展能力是提高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基础。2020年,我国顺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相对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主题,对甘肃省驻村帮扶干部进行了实名制调查,指出了影响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突出问题。从持续培育壮大富民产业、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持续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强化“精神扶贫工程”实施、持续强化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他们在担心什么:风险与保障视角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民大部分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但多种风险形式的威胁,特别是疾病与医疗、子女学费压力等,很有可能使农民重新陷入生活无着的贫困境地。以风险与保障视角来分析农民问题会发现,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已难以规避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它们有可能累积成社会风险并威胁农村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民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需求非常迫切,包括针对贫困问题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扶贫开发项目,以及帮助农民减小甚至消除疾病的医疗保障和老年生活风险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表现为农民收入水平低、消费水平低,存在社会主体性缺失,处于弱势地位等多方面;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两极分化,农民文化教育落后以及中国农民阶层固有的结构性贫困。本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一是要完善农村的配套政策,二是要调整农村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三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5.
分工抑制与农民的制度性贫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通过分析分工深化的制度阻碍,揭示农民遭遇制度性贫困陷阱的深层原因。说明“三农”问题不是农民、农业或农村的问题,而是农民失去了自主参与分工的自由,跳出贫困陷阱的办法是消除抑制分工的制度安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分工深化,从而达到一个高收入的角点均衡。这实际上是归还农民的迁徙自由、择业自由、交易自由、创业自由和土地财产权利的过程,本文的分析表明不自由也会导致贫困。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09,(4):10-10
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民的纯收入到2020年要比2008年翻一番,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是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前提,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一个农村贫困面大、农民贫困程度深的西部内陆省份,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最关键的是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而言,支持农民增收,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去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贵州省农信社通过近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了服务农民全覆盖。  相似文献   

8.
要加大力度扶持贫困地区农民进入市场袁克忠,蔡志刚我国扶贫工作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县、乡、村没有摆脱贫困,同时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也很艰巨。实践经验证明;要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扶持贫困地区农...  相似文献   

9.
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德县因自然条件差,交通、通讯滞后,土地资源的短缺与劳动力过剩,贫困和教育落后的恶性循环,农村结构重叠、干部队伍庞大,政策对农业倾斜扶持不够、投入相对不足,被列为国定贫困县。为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全社会对农业问题的重要性要有全面的高度的认识;要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要因地制宜找准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教育;政策上大力支持,资金上足量投入。  相似文献   

10.
关口问地     
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距今已整30年,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大发展。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从2.5亿人下降到1.3亿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5.1%,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历史上的一项奇迹。同时,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就是农村脱贫致富问题,而农村为什么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民无法摆脱"贫困陷阱".如何摆脱"贫困陷阱"呢?政府首先要帮助农民爬出贫困陷阱,还要阻止农民再次滑落贫困陷阱,并帮助农民远离贫困陷阱.而农民自己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智力开发上,要紧跟时代潮流,改变观念,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贫困农民在跨进温饱线不久出现“返贫”的现象,不是个别的,这里有外界的问题也有农民自身的问题。如何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防止农民返贫,是我国现阶段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地区农民贫困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西部地区农民贫困的机理分析孔祥智马九杰我国的贫困人口大都分布在中西部的经济、自然条件都十分恶劣的老、少、边、穷地区,深入探讨中西部地区农民贫困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反贫困战略和反贫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微观经济层面,着重分析了中...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表面上看,与资金短缺种粮效益低、农民负担过重等因素直接相关,但深层次原因则是农民的"知识贫困".所谓"知识贫困",是指获取、交流、掌握知识的能力匮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中长期存在的农民"知识贫困"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新探张慎农民问题是有史以来不论中外古今都存在的问题。农民问题又是同农业问题、农村问题融为一体的问题,合称“三农问题”。其主要表征是:农民贫困、农业落后、农村闭塞。从总体上讲,抛开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就解决不了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农民问题更是事关全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民进城难、进城后生存难问题。通过农村和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对比分析发现,农民贫困的原因在于物化资产价值过低,而提升农村宅基地价值和房屋价值是解决目前农民贫穷的关键,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实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农村贫困人数由1993年的8000万减少到1996年的约6500万,到本世纪末我国将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然而就在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加倍努力之际,一些地区的一些农民却出现了返贫。这些农民为何在刚刚摆脱贫困,跨进温饱线不久  相似文献   

18.
杨小霞 《南方农村》2009,25(4):25-29
本文以我国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广东省吴川市林屋村为研究对象,对林屋村农民素质与农民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取成功经验,同时对该村在培养新型农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分析,提出要重视加强思想引导、消除小农意识,理顺农民科技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努力构建农村大教育体系的思路和对策,以实现传统农民到新型农民的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论农民负担的不合理性及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忠贵 《农业经济》2003,(11):17-19
农村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后 ,农民的收入要在政府、村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分配 ,这样就形成了农民负担。农民负担是农民无偿地向政府和村集体提供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农民负担应该有个合理的限度 ,即社会对农民劳动成果的占有不能太多 ,不能影响农民维持简单再生产和保证基本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农民负担存在许多不合理性。这些不合理的负担也是导致农民负担过重 ,严重影响农民生产发展和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因此 ,必须予以坚决消除。一、农民负担不合理性的产生种田纳粮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是中国农民几千年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粮食的公共产品属性:中国当代农民贫困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民贫困:一是因为他们是农民(仅能耕种土地、生产粮食);二是因为他们穷(底子薄、缺少积累).归根结底,农民贫困的经济根源就在于他们的主要经济行为为粮食生产,其供给具有极大的外部正效应.粮食的外部性属性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较低的粮价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极端重要性;二是足够的粮食供给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