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人口流动、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尝试将人口流动因素和财政因素综合纳入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之中。在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1996~2006年的省级宏观面板数据和1995年、2002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微观数据,运用宏观计量分析和微观统计比较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相关假说。研究发现,城市化和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单位工作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政府在科教文卫和转移性支出方面具有明显的城市倾向;政府对经济参与程度的提高和国有单位就业比重的增加均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些发现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5年陕西、山东、河南、宁夏和内蒙古五省1570户农户和100个村庄的数据,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利用Tobit模型,选择经济异质性、退出选择、社会异质性和性别四个维度来表征异质性,考虑农户和村庄两个层面,实证分析异质性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水平较低,经济异质性中,农业收入和小农水供水量的增加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村庄层面的姓氏异质性和是否成立农户用水者协会以及农户层面的是否担任行政职务是影响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三个重要社会异质性因素;而退出选择对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影响较为复杂,取决于退出选择和集体行动的具体特征;性别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15年陕西、山东、河南、宁夏和内蒙古五省1570户农户和100个村庄的数据,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利用Tobit模型,选择经济异质性、退出选择、社会异质性和性别四个维度来表征异质性,考虑农户和村庄两个层面,实证分析异质性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水平较低,经济异质性中,农业收入和小农水供水量的增加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村庄层面的姓氏异质性和是否成立农户用水者协会以及农户层面的是否担任行政职务是影响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三个重要社会异质性因素;而退出选择对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影响较为复杂,取决于退出选择和集体行动的具体特征;性别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扩大态势,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农村家庭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利用2012~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农村收入差距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降低了农户创业的概率,基尼系数每提高0.1单位,农户创业的概率下降1.45%,这一数值约为农村地区创业比例的21%,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通过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滞后效应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稳健。研究还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降低了农户创业的参与人数、经营规模、经营绩效和新创企业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增加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和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的概率。机制分析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提升了农户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概率并降低了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抑制了农户创业。此外,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低教育水平、中低收入阶层和中西部地区家庭产生了更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全面认识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视角,对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沈阳市4个县区162个村的调查数据,基于人口迁移推拉理论,着重从村级层面考察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对村民外出务工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村人均种植业收入的增加、村级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外出务工;村行政管理成本的提高而办事效率的低下极大地促进了村民外出务工;当地政府免费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减少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影响不显著;村内乡镇企业和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是吸引农民本地就业的拉力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解释村庄特征影响村民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制;利用CGSS村级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研究表明,村庄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村庄密度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而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社会关联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一事一议”已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兴办,更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负担。笔者通过对苏北某市10个行政村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实施“一事一议”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在思想认识和政策把握上的偏差,造成具体操作不甚规范,亟待严格把关。一、议事关一是事先年初要编制好预算方案。由村经济合作社或村民委员会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在经过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年内村内兴办的生产公益事业项目、范围和所需资金等方案,…  相似文献   

8.
吴兴华 《农业经济》2003,(11):24-24
以实施“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调整”为重点的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内道路建设、植树造林、发展村公益性事业等问题 ,既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重点难点 ,也是广大村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税费改革政策规定 :筹集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资金 ,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同意 ,收费的标准及数额不得超过村民认可的限度或上限控制 ,实行一事一议。从农村基层工作的实践 ,特别是目前辽宁农村税费改革试验看 ,实行“一事一议”筹资集中反映有“三难”。一是“事难议”。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 ,有事难议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有助于城市内劳动收入更加平等吗?本文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人口收入差距视角,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和相关城市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扩大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人口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这一影响在不同收入阶层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人口间基本显著存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且更倾向于参加非正规就业,导致劳动收入低于城市人口,同时在就业过程中数字经济对农业转移人口存在就业歧视;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资本生产率上升、产业智能化、产业结构转型挤压了农业转移人口的相对劳动收入,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反而加重了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人口间的收入差距。本文认为,政府应积极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数字技能,在引导数字资本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有效破除户籍壁垒、公共政策供给不均的制度现状,以缓解数字经济引致的城市内劳动收入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王敏杰 《农业经济》2002,(10):25-26
收入差距问题是任何一个想要发展的国家都避免不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渐渐地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但随之而来的是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拉大。收入差距的拉大在改革初时对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就目前情况看我们应高度重视收入差距问题,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0%,那么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意在研究中国地区间农民收入的差距。一、中国地区间农民收入的差距本文选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研究差距的指标。考虑到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对于6省农户1987~1999年的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进行了测算及分解,并在一个生产函数框架下对于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验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在报告期的十多年中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总体收入差距的上升主要来自于省际差异和发达省份的内部差异,种植业与其他非种植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种植业、工业及服务业的行业内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借助地位关注理论解释收入差距对农户消费的作用机制,然后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0~2014年调查数据构建平衡短面板做差分回归,通过区分当前和潜在社会资本,研究社会资本在收入差距影响农户消费中的作用。本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不论是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还是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扩大均会显著挤压农户消费;(2)当前社会资本可能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而非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户消费的挤压,引入地位性消费后仍然如此;(3)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农户积累潜在社会资本的必要性较高,农户消费受收入差距的挤压更为明显,地位性消费占比更高,从而改变农户消费结构。因此,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降低潜在社会资本存在的必要性有助于降低地位性消费,优化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金融权利的不平等会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导致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在本文中,笔者对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展开研究,指出普惠金融发展通过破除金融门槛效应、弱化贫困效应弱化及涓滴效应而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借助普惠金融发展而减少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改革带来了大量福利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代际差异。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对农村劳动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会信任会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代际职业向上流动;(2)社会信任会通过促进社会网络的形成而影响代际职业流动;(3)当代际职业流动跨度增加时,社会信任的正向作用减弱。除此之外,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信任的正向影响也会减弱。  相似文献   

15.
龙良富  黄英 《农村经济》2020,(6):114-120
土地流转引发的农民集体行动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忽视了对集体行动深层次社会根源的探索。通过对S村历经5年的景区土地续约事件的10余次田野调查,发现村民基于熟人社会下的价值观念相似性和土地股份制下的合作型互依而形成内群吸引,因结构性矛盾下的社会范畴化并产生的刻板印象而形成村民组成的内群和由基层政府与村委组成的外群,内群吸引和社会范畴协同发挥作用,导致了S村的集体行动。在景区土地续约事件中,村民从最初客观竞争,即物质利益竞争逐渐转向获得土地流转参与权的社会竞争,推动了集体行动的发展变化,也打破了原有的政经一体化结构,缩小了内外群权力的差距,使原来的上下关系变成三足鼎立的相互制约的社会结构,这对当地未来的土地流转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征  李建 《农金纵横》2002,(6):77-78
近年来,收入差距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从普通的老百姓到专门研究经济的学者都从自身的角度谈论和探讨这个问题。舆论上主要倾向于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已经超越了国际警戒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众所周知,收入差距过大会引起一系列经济和政治问题。收入差距过大,意味着低收入人群的扩大和他们收入水平的低下,这不仅会制约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使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同时也制约了居民的投资意愿,影响社会总投资,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发展乏力的状态;收入差距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而互联网等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普及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并采用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2009年左右已经越过拐点,表明互联网技术给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同时,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在充分考虑样本的分布特征和选择性偏差等问题后,发现现阶段互联网普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原因在于微观层面上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效应要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加速中国农村信息化进程,从多维度降低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充分享受互联网红利,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改革带来了大量福利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代际差异。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对农村劳动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会信任会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代际职业向上流动;(2)社会信任会通过促进社会网络的形成而影响代际职业流动;(3)当代际职业流动跨度增加时,社会信任的正向作用减弱。除此之外,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信任的正向影响也会减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认为,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厘清中国在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中的诸多弊端,从根源上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事一议制度由于无法排除搭便车者而陷入了集体行动困境,财政奖补政策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并不能彻底破解集体行动困境。走出困境的关键之一在于村内公共权力提供可信的承诺和威胁。对于村内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和村规民约罚则的效力,司法实践总体上持否定态度,学术界也存有争议。作为自治事务管理者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供给者时,村自治共同体行使的是村内公共权力,其源于村民权利的让渡,行使依据是村规民约,是一种基于同意的权力,其强制性体现在作为公意的村规民约对村民个体意志的强制。承认村内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并不意味着承认其有强制执行权,其强制性的实现方式可以是直接执行、间接强制,但最终依然以国家公权为后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