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20年中国知网上CSSCI、E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国内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时间、作者、机构分布情况以及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主体间呈现合作不够、较为分散的特点;研究关键词可聚类为水权交易与水权制度、水足迹、水资源短缺、农业水价、水资源承载力、产业结构等;水资源管理、水足迹、影响因素、工业用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利用效率、绿色水资源效率、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将会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尹庆民  卢鹏 《水利经济》2023,(6):12-19+110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基于SBM-ML指数测度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运用调节效应和门槛回归等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绿色发展效率,但中上游地区的提升效应要强于下游地区,起到了填平区域间绿色发展差距的作用;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负向调节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但两者发挥调节效应的作用区域有所差异;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正向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田泽  方琪  陈一飞 《水利经济》2023,(6):4-11+110
科学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为有效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策略支持。基于2011—2020年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流域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Tobit回归模型,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序演变、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角度对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多层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珠江流域最低,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出口需求等因素会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绿色信贷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实证研究了绿色信贷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行业环境技术进步存在中介效应;通过门槛效应检验得出环境技术进步水平、绿色信贷强度在不同区间范围时,绿色信贷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通过异质性分析得出地区层面下游地区绿色信贷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提高,而中上游地区绿色信贷效果不显著,行业层面绿色信贷对五大高耗能制造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需完善绿色信贷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合理把控绿色信贷实施强度,积极推动制造业环境技术进步,实现制造业高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保乾  刘畅 《水利经济》2020,38(5):17-23
在构建水资源福利绩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投入导向型的超效率DEA-CCR模型,测算了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水资源福利绩效;利用Malmquist指数对水资源福利绩效进行解构,测算各驱动因素的贡献率,并采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检验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福利绩效处于有效状态,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推动水资源福利绩效提高的主要因素;地区间差异呈"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态势;产业结构、经济外向性、城市绿化、技术进步、政府环境规制效果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福利绩效均有一定影响,但是各因素影响方向、影响力度与显著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面源污染和碳排放阻碍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而农业绿色发展的实现与高效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有关。基于面源污染和碳排放,构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经济-能源-环境-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的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农业面板数据为例,结合内在增长和外在驱动对效率提升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上中下游都主要呈现偏右“U”型变化,效率提升应从增加模式转化为优化模式;研究期内区域差异呈现“扩大-收敛”的变化特征,高效率地区呈现“点-片-点-片”的扩散作用,存在一定的涓滴效应;从内在增长方面需要注意水资源管理使用、环境治理、区域科技进步动力、区域合作链等因素的影响;外部驱动因素中城镇化程度、产业结构、科研水平与效率呈现正向显著关系,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以及财政支持强度呈现负向显著关系,需关注环境规制的不显著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对长江经济带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综合考察,并分析其时空格局及成因,为实现我国耕地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全局DEA-EBM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呈现稳步上升发展态势,数值从2005年0.460上升至2020年0.604,平均增幅为1.85%;(2)研究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较大,从下游、中游、上游依次递减,高水平区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和湖北等地,且随着时间推移聚集效应出现小幅扩张,低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上游的四川、云南和贵州一带;(3)长江经济带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时空格局是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自然环境和农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应充分考虑长江经济带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从区域整体制定差别化、多元化耕地利用和管理策略,促进耕地资源健康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方面,阐释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及生产率增长来源,以期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质量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文章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的角度,利用MinDS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纯技术变化(PTC)、规模效率变化(SEEC)和规模技术变化(SETC)4个部分。[结果](1)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且呈不断增长趋势,下游地区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高于中、上游,且中、上游与下游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 (2)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以3年为1个周期,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 (3)长江经济带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其中,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中游是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游则源于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提高。[结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需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调整农业增长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SBM模型与ML指数,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分析绿色水资源效率值静态与动态变化,且利用泰尔指数分析省际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省际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且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的格局;技术进步指数是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间差异远高于地区内部差异,且东部对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1.
应用突变级数模型、Dagum基尼系数以及障碍诊断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2009—2019年水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了其空间差异与障碍因素。结果显示: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转向较安全,而黄河流域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从空间差异来看,相较于黄河流域,整体上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综合指数地区分布更为协同,超变密度贡献是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综合指数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而区域间差异是黄河流域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两大区域水安全问题各有短板,长江经济带主要是受到压力系统的阻碍,而黄河流域主是受到响应系统、状态系统和影响系统的三重阻碍;提出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水稻绿色生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稻生产是我国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江西省是我国长江经济带的黄金水稻种植区,其水稻生产具有起源早、历史久,产量高、贡献大,条件优、潜力大等优势特征。[方法]文章以江西省为例,以点带面,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从水稻种植、效益、品牌、资源、水利、施肥、病虫害、机械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江西省水稻生产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并从"绿色发展"的角度提出要构建水稻生产绿色发展体系。[结果]大力推广作物轮作,建立稻田绿色种植制度;控制稻田土壤酸化,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快绿色抗性品种培育,提高品种国际竞争力;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推进绿色品牌建设;加快"一控两减"步伐,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农业机械绿色低碳化,控制机械化成本。[结论]要努力构建水稻生产绿色发展体系,实现长江经济带水稻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38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其次运用fsQCA分析方法,探究5个前因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结果 (1)显示自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持续性,技术进步呈现退化趋势,但效率改善明显,技术进步与效率内部出现波动性特征,且增长驱动模式具有地域性特性。(2)长江经济带具有2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H1:财政支持—信息对称—结构合理驱动型,H2:财政支持—交通便捷驱动型,同时明确3条非提升路径。结论 提出增强财政支农力度,重视农业劳动力外流现象,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江经济带38个城市2007—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SBM模型测量各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各地方政府之间在引资和科技创新投入方向的竞争对地区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地方政府之间的引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影响不显著;而地方政府之间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根据这一结论,对提高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产业空间匹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发展与区域优势要素相匹配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达到均衡发展状态。方法 文章从水土资源匹配和产业相对优势匹配两个角度定义了农业空间匹配质量,以长三角为例量化该地区41个地级市的匹配质量,随后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对农业空间匹配质量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对长三角农业经济增长效应为-0.146 4,空间计量模型的空间滞后影响力为0.27。长三角各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状况总体趋势上表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2011—2015年达到最大值。结论 水土资源匹配度对长三角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相对优势匹配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增长模型中体现了空间的适应性,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空间集聚。科技、劳动力和城市化都是其主要的驱动力,推动着水土资源匹配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的角度,根据城市绿色发展评价初选指标集,并结合R聚类-变异系数法,定量地筛选指标,从而建立科学全面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中心性概念建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模型,对2016年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和各个领域的单项实力从整体评价、梯度分布和空间格局3个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各个城市特色鲜明。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