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命题。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梳理,系统分析了发展中所面临的二元对立、政府主导与土地财政困境;并从城乡关系与工农均衡、市场与政府角色效应、制度创新与可持续理念维度综合审视了国外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指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四化同步为价值动力,将价值承载于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全过程。并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三型"城镇化全新发展理念和顶层设计应坚持的发展规划原则;同时从政策层面就如何加强户籍、土地、就业、社保和市场与政府等制度与机制建设上提出了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进行农地制度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之后,一系列包括税费改革在内的惠农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在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矛盾的"老大难"问题面前,农村社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新一轮的治理危机。本文主要从农地制度变迁、基层治理结构和财政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出现的治理危机,研究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如何协调农村社会多方主体利益,让农民平等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促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百家争鸣     
<正>趋利避害让城镇化健康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辜胜阻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新型城镇化要围绕"人、业、钱、地、房"五大要素,完善配套改革,趋利避害,防范发展误区。城镇化趋利避害首先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让市场在城镇化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推进城镇化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但并不意味政府对城镇化应无所作为。仅靠市场"无形之手"会造成市场失灵,即具有外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关于城镇化发展指引的争论入手,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小城镇思想进行回溯,认为看待过去城镇化的进程需要和改革开放的阶段目标相联系、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匹配、与中国的城乡制度相适应、与中国的财政体制相协调、与思想源流相连贯、也应客观地看待城镇化进程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鉴往知来,在当下经济发展形势变化、人口流动制度调整、财政与税收体制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阶段性特征改变等背景下,本文认为回溯小城镇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于“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指引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加快了农民市民化进程,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深化社会分工;城镇化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平台,扩展了农村劳动力的选择集,促进人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发展促进农业经营方式变迁,加快农民群体分化。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民群体分化促进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的农民群体分化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一个协调互动的演化过程,在这一协调演化的动态均衡过程中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和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财政支农、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1978年~2011的时序数据,采用描述统计法分析了财政支农、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应用VAR模型进一步对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78年~2011年间,财政支农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积极作用,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负向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本身存在自我强化机制。为此,本文提出继续扩大财政农业支出比例,改变偏向大中城市的城镇化模式,以改善城乡资源配置不均、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苏南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走内涵式城镇化发展道路,取得明显成效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研究苏南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实施路径和绩效表现,对其他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苏南新型城镇化进程及其特征党的十八大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经济结构转型、扩大内  相似文献   

8.
于志勇 《农村经济》2012,(3):102-105
推进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面临城镇发展与乡村人口转移的需要极不协调、城镇规模无序扩张、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阙如、农民应有主体地位的缺失等问题。我国农村城镇化要走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亟需政府角色合理定位。政府应让市场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政府的职能就在于运用政府的资源去从事市场无法有效完成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经阶段。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新型城镇化在为社会资源供应结构提供优化契机的同时,又向教育资源配置提出资源结构均衡的要求。均衡配置城乡中小学的教育资源,紧迫任务主要有二:一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夯实资源均衡配置的经济基础;二是拓宽乡村教师的来源渠道,改进乡村教师的供应结构,为乡村学校的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与资源配置同广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落实的关键。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2007—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农村金融机构城乡资源配置失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机构规模的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农村金融机构对城乡金融资源的配置存在失衡前提下,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抑制作用;随着金融规模的提升,金融机构会重新配置资源,最终金融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然而,我国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着供求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良的现实困境。因此,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应优化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创新教育模式,整合城乡师资力量,加强创业教育,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质量、保障能力的发展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也导致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存在差异。所以,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进一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强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体系,只有这样做才能不断地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政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资金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分析,发现城镇化进程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设施建设在内的城镇建设所需资金投入巨大,而这些设施建设事关城镇化能否实现实质性的推进;在资金供给方面,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不足,地方金融机构对城镇化建设参与度较低及企业难以有效利用金融工具,这些原因使得城镇化建设资金不能有效匹配建设所需融资。要解决资金缺口大的问题并且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必须从财政、金融以及企业自主融资三方面作出努力: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地方生产能力及加强税收监管提高财政收入,并对金融机构进行政策引导,健全城镇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平台参与度,提高企业自主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发展给农地资源保护带来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新型城镇化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占用农用地,农地转用空间格局将发生变化,农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下降的风险,农地质量下降的概率增加等。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也有利于农地资源保护,主要包括通过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设能够减少占用农地规模,集约紧凑型城市开发模式有利于农地保护,城镇体系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空间耦合有助于农地生态功能的稳定,农用地的外部性内在化。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需要借助伦理学的视角进行农地资源保护。人类与农地资源是平等的关系,要以敬重的态度爱护农地资源,从农地多功能的角度考虑其配置问题。借鉴伦理学的有关理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地保护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农地保护的伦理研究与运用,重视农地多功能性研究、丰富农地保护制度的多样性,修正与完善农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维护农地生态系统、加强农地养护,完善市场机制、减少土地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5.
探讨江西省城镇化进程中地域差异造成的土地财政分区,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土地政策提供支撑和参考,从而有效地推进城镇化进程。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土地财政进行分区,结果表明:江西省11地级市被划分为4类土地财政区:南昌为第一类高地价区;宜春、抚州、上饶、九江、赣州属于第二类中偏高土地财政规模区;景德镇属于第三类高土地税收规模区;鹰潭、萍乡、吉安、新余属于第四类低土地财政规模区。每一类土地财政区都有其特点,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避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但激化了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一社会矛盾,城镇化逐渐成为"房地产化"的代名词。因此,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其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结合广州市从化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在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还存在缺乏充足的劳动人力资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向不明确、农民返乡务农和创业率低等问题。对此,提出了推动产业融合、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等具体解决方案,以促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面临地方政府财政紧约束的客观条件限制,这是政策异化的重要原因,同时又决定了异化的路径与成本转嫁的对象.在此过程中,除相关主体利益受到冲击外,也对农村管理和农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应对举措,中央政府应设立专门资金用于分担城乡增减挂钩的成本;作为配套措施,在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将农村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逐渐成为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队伍的发展壮大,加快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也改变了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做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工作,确保农民工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诉求入手,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探讨了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和系统工程,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和各类要素资源保障。农发行山东省分行紧扣政府规划组合多种信贷产品实施了"整区域、全产业"的金融支持方案,积极探索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路径,在推进当地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了较好作用。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和系统工程,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和各类要素资源保障。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国务院最近又出台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城镇化进程有所加快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在政府主导下屡屡出现的土地城镇化而非人口城镇化等。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在城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河南省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