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9年我国新农科建设奏响三部曲: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标志着农业科学发展进入"新农科"时代。"新农科"包含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和科学知识体系创新两项任务,对涉农高校而言,其使命和挑战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变革学校治理体系,迈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研究归纳世界知名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其农业科学社会使命的应变、农业管理机制改革和农业教育机构变迁的具体做法,为农业科学社会体系改革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农科建设着力于系统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基于"知识-能力-素养-个性"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框架体系,阐释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的课程属性、设计理念、功能框架、运行机制与应用价值。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手段的新要求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也通过"职业农民"培训,提高了"三农"工作队伍的素质,仍存在巨大的高素质人才缺口。要像对待"三农"一样重视农业高校,鼓励支持农业高校发挥优势,培养乡村振兴专业人才,让更多高素质农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应考虑在全国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中开展免费农  相似文献   

4.
正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自此成为我国当前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发展专业人才的支持,涉农院校作为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既应面对时代赋予的巨大挑战,也应抓住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2016年起,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曾组织全国近50所涉农院校的15 000多名农科学子和1 490名指导老师奔赴乡村一线助力乡村发展。到2020年,虽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但华夏儿女共克时艰,  相似文献   

5.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勉励和期望。培养“知农爱农为农”情怀,是推进“新农科”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围绕学生对“三农”工作的关注度、认知度、期盼度展开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地方农林院校学生“知农爱农兴农”情怀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涉农高校培养职业农民是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一条道路。分析了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及特征,阐述并探讨了涉农高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分析国外职业农民培训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提出了中国涉农高校培育职业农民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百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抢抓高职扩招机遇,将农民纳入扩招重点对象范围,推动农民学农有门路、农科毕业生务农有出路、涉农院校教农有新路,有力提振了农业职业教育,受到广大农民普遍欢迎和热烈响应。据悉,该计划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高等农业教育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高等农业教育需要创新发展,新农科建设迫在眉睫。系统整理了新农科相关研究文献,希望为新农科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高校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也是社会对农学类专业大学生能力的要求。江苏教育资源丰富,共有7所农业职业院校和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扬州市职业大学等多所涉农本科高校,农口相关专业建设总体上在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每年招生人数稳定在1.5万至2万人。为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后继力量培养,引导涉农专业大学生进行农业创新创业,促进建设一支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15年省级农业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决定在全省涉农院校中开展大学生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培训。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我国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矛盾问题日渐突出。目前,大多数高校将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同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忽视了新常态下学生现代商业、经济思维和管理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文理渗透"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新形势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如今,为满足社会对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11.
江西大部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研究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中部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Arcgis自然断裂法等,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14-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均已进入勉强协调阶段,基本消除失调发展地区、无优质协调发展地区;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总体呈现出“赣北>赣中>赣南”的空间分布特点;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总体偏低,且大多数城市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以循环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加快构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应,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节约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构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任务在于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包括构建农业内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培育发展工农复合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善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社的一批核心成员学成归国来到南京,他们以中央大学农学院(含其前身)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中心,促成了清末农务学堂办学模式向现代农业科学教育模式的转型。这批农学家先后参与创办了民国时期10个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了50多种学术期刊,促进了现代农业与生物科学知识在中国的引进、传播、本土化和学术共同体建设,为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以中央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主线,对其师生参与创建的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学术期刊的创立过程、主要负责人、关注主题、发展演变等历史事实进行了整理,为研究近现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演变提供系统史料。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应着眼于夯实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基础,坚持集中投入、综合开发,集中打造、组装开发,集中建设、重点开发,集中扶持、规模开发,集中培育、深度开发,集中帮建、整村开发,逐步加大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帮扶力度,推进农田水利化、种植科技化、耕作机械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熊桉 《农业经济问题》2012,(4):44-48,110,111
从供求角度来看,湖北省农业对科技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双重不足,导致了成果转化"高成本、低数量"均衡。新机制的构建应从改善有效供给和刺激有效需求两方面下功夫,建立按技术属性和专利保护程度分类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政府在加强公益性农业科技无偿供给的同时,应诱导市场资源配置于农业科技领域,通过培育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成为科技市场主体,建立经营性农业技术研究和成果有偿转化的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带动了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成为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新动力 ,它的高投入、高效益为我们解决农业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由于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建设的经验还不成熟 ,研究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文章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沈志忠 《中国农史》2004,23(4):24-31
近代以来,伴随着农业的资本主义化,美国农业出现了两次技术革命。由于农业革命而产生的先进的作物改良技术对近代中国的农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最早成立农科以及第一所在华注册的美国教会大学的金陵大学和当时的全国教育重镇中央大学在近代中关两国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即以两校农学院为中心探讨美国的农作物改良技术在近代中国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新农村研究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较之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发展手段和目标。文章旨在对高校新农村研究院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和困难问题进行梳理,分析背后的成因与制约因素,以期为以高校新农村研究院为抓手、从科技引领和支撑的角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该文从协同创新理论出发,基于对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实地调研,采用文献梳理、归纳总结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新农村研究院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的机理、模式、作用和困难问题进行了梳理。[结果]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通过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从技术协同、人才协同与理念协同3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支撑。但目前各级政府对高校新农村研究院的作用地位还缺乏充分认识,存在财政支持不到位、技术推广激励与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结论]整合各方科技创新资源,构建起各类主体跨界协同、不同技术集成应用、创新资源全链配置、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增强财政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持续投入,改革高校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与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林业的特点及其差异特征,提出了高等林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对象主要是林业行业经济管理型人才、林业经济管理研究型人才和新型林业经营者3种专门人才,与之相对应,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农林业经济理论和政策、资源与环境、企业经营、基础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以及农林业技术与实践课程5大课程模块。另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更应该偏重经济理论课程的设置,而高等林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侧重资源与环境理论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20.
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农业综合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巩固四川秦巴山区自然地理和绿色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农业科技体系不完善、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社会公会对绿色循环发展认识不足以及绿色循环的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讨秦巴山地区农林畜药新形势下的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提出在绿色发展导向下,坚持"整链打造"理念,加强农业综合体的联动发展,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借力"互联网+",营造农产品交易新业态,最终实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