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产业集群的成长为浙江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 ,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 ,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 ,进而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本文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从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转移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地方化两大趋势的背景下,乡镇企业成长作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中的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浙江省海宁市皮革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海宁市皮革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研究乡镇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论对我国乡镇企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集群化成长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表现,而产业集群的特色则是保持和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既出自内部,也源于外部,核心是其动力机制。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及其动力机制相关理论的研究,概括了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类型与特色,并对其产业集群发展的内源和外源动力作用机制进行了分类探讨,旨在为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本文以浙江省缙云县和杭州市临安区、山东省曹县、安徽省泾县、江苏省沭阳县、山西省临猗县6个电子商务发展阶段不同的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扎根研究手段,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不同阶段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发现:(1)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产生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快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二者之间呈现基本不协同状态;(2)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成长阶段,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速度开始下降,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磨合;(3)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成熟阶段,在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的带领下,二者逐渐走向协同状态。  相似文献   

5.
新疆兵团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已成为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组合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本文在界定农业产业集群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内涵.结合新疆兵团农业产业集群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增强兵团产业集群竟争力的动力机制,给出提升兵团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广东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探索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理论研究之外,亦要立足微观实际,探索理论实用性及地方发展特异性。本文聚焦于产业集群的动力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立足典型集群—萧山化纤产业集群,从微观企业主体的角度,通过企业家访谈和设计问卷、评分的方式,对萧山化纤集群能够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揭示,政府因素、企业家精神、市场环境和企业竞合机制是主要的集群动力。企业家精神是萧山化纤产业集群形成的独有、核心优势,良好诚信的市场氛围和通畅的企业间竞合是集群的内在动力,政府在其中提供软硬件支持、以市场化手段引导,平抑波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纵观国内、国外对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都是把焦点集中在区域竞争力单一层面而相对独立于产业集群来进行的,很少有从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这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和阐述的。因此,应用产业集群以及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相关理论,采取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对于伊春林区关于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是必要的。立足于伊春林区的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伊春林区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层次分析法,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构建提升区域竞争力选择主导产业的指标体系,确定伊春林区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伊春林区制定和发展产业集群战略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创新和转变增长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有利举措。然而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都会经历“成长—衰退—消亡—成长”过程。文章通过研究集群创新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在深层次剖析黑龙江省“绿色现象”后,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强势产业集群,保持和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增强集群的创新能力,转变集群的增长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保持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共识。通过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促使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中淡化、衰退的因素逐步被新的优势竞争因素取代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创新包括组织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集群的创新,协调集群内部各环节的发展,保持其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区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高阳县典型的纺织产业集群,研究区域经济中的县域农村经济层面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壮大机制以及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农村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集群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丽  周静 《农业经济》2006,(11):52-53
区域品牌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自勺作用。但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发展的基础,区域品牌的形成是随着产业集群的产生、成长而逐步形成的。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开展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发展区域品牌建设,用区域农产品品牌来带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使我国农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作为当今世界普遍的经济现象,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生产组织形式。本文结合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现状特征,从社会网络机制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此研究对提高临朐县铝型材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铝型材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创新中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作为一个自组织的复杂系统,其形成、发展、成熟、衰退或重生遵循动态演化的生命周期模式。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旨在为研究产业集群的学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正在逐步改变着产业布局和动力结构。而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不仅彰显了城市竞争力,更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产业集群是现代服务业的有效组织方式与依托,有利于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视角系统研究和分析呼伦贝尔现代服务业,为促进呼伦贝尔现代服务业的纵深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区域经济的腾飞,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有林区的发展需要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化产业集群是国有林区顺利完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有效手段。但国有林区的区域特点制约着国有林区生态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何突破林区区域限制,促进国有林区生态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阐明国有林区的区域特点及其对生态产业集群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探索国有林区生态产业集群定位与发展路径。认为国有林区生态产业集群需要围绕森林功能性产物构建产业集群,且其主打产品必须具备小生态足迹的特征。产业链纵向整合、市场的横向整合、集群与企业品牌建立是推动国有林区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和城镇化之间是一种互动、双向、循环的作用机制。六安市共有产业集群专业镇16个,大多处在成长阶段,产业聚集度不高、规模小,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部分专业镇的城镇化率比较低。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营销与福建茶叶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区域营销因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区域营销与产业集群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市场与产业之间的互动。本文以福建茶叶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剖析区域营销主体在茶叶产业集群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出打造区域品牌、开展区域营销传播、创新茶叶营销方式、营造开放的区域营销环境等途径来提高福建茶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区域品牌内生区域企业进化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形成而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安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化、品牌化、规模化趋势明显,但是品牌化演进与环境互动不足,区域品牌建设滞后仍是影响集群转型升级的主因。对此,应确定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引导强势品牌整合、推进公共品牌建设的分类实施对策,以加快集群品牌经济形成。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和城镇化之间是一种互动、双向、循环的作用机制。六安市共有产业集群专业镇16个,大多处在成长阶段,产业聚集度不高、规模小,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部分专业镇的城镇化率比较低。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