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快牧区改革,发展牧区经济,国务院于6月4至9日召开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会议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导下,交流了经验,研究制订了有关稳定和完善牧业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加强草原建设、发展商品生产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牧区经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高涨。 会议认为,为加速发展牧区经济,应充分认识并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牧区近10年来主要实施的一系列生态治理项目和措施中存在的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普遍偏低、政策缺少灵活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应保障机制等问题。[方法]通过对国内有关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文献分类梳理,基于我国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实践,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定性分析补偿机制要素,对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述。[结果]我国牧区草原生态补偿主体应以各级政府为主; 补偿对象应包括牧区牧民、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者和建设者以及牧区地方政府; 因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而导致牧区和牧民的发展权受限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作为草原生态补偿标准; 补偿方式以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为主,以市场补偿为辅的组合模式。保障机制需完善法律法规、公众参与、监督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建设。[结论]我国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须对补偿责任主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及补偿保障机制等各要素要进行整体性、系统性深入分析,才能确保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满足牧区实际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理论框架下,针对牧区与草原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发挥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促进牧区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维护社会公平的政治功能和保障牧民生计的社会功能。然而,以上功能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生态功能与其它诸项功能间的矛盾。在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发挥的诸项功能中,生态功能是最基本的,也应优先于其它功能。对于各项功能间的矛盾,现行的草原"三权分置"改革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将草原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使草原承包权发挥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使草原经营权发挥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在生态保护视域下,草原"三权分置"改革应以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提高草原生产效益为目标,在法权构造上也应体现草原生态功能的优先效力。具体而言,草原集体所有权的构造应强化对草原经营行为的管理权能和监督权能;草原承包权的构造应强化承包人的身份属性和对草原经营行为的管理权能;草原经营权的构造应体现优先保护草原生态和合理提高草原经营收益。在法律逻辑上,草原承包权与草原经营权的内容和目标并不冲突,赋予两者不动产用益物权性质并不违背物权法的"一物一权"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北方草原畜牧业系统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可持续实践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草原畜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中政策设计和运用方面的一些主要问题。研究认为,从过去20多年北方牧区草原畜牧业改革和发展历程看,制度、政策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总体上是沿着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进步。但是,要从根本上逆转草原退化趋势,建立起可持续草原畜牧业生产系统,必须构架新的政策体系,以引导牧区控制牲畜数量、建立完整草原产权体系、增加草原建设投资、促进牧区人口向外流动。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拥有各类草原近60亿亩,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是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的聚居区。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民增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非主要牧区省的36个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  相似文献   

6.
新疆伊犁地区农区畜牧业的方针应贯彻:以草原畜牧业为基础,农牧结合,全面发展;牧区繁育,农区育肥为主;充分利用夏季草场放牧,春秋季则以种草养畜为主;以草食家畜为主,全面发展;以提高质量为主,数量与质量並举。  相似文献   

7.
在状态—压力—响应模型的指导下,设计高寒牧区草原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黄河水源重要补给区玛曲草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玛曲草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趋势;在压力指标中,超载过牧是影响草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根本原因是原料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因此,高寒牧区在选择草地经济发展模式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安全,实现畜牧经济和草原生态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牧区后续产业发展对于改善牧民生计状况,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并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甘肃省天祝县的实地调研,通过对不同类型牧区的后续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认为不同类型牧区应该根据其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进行后续产业发展。对于草场经营面积较小,草场质量较差的牧区可以进行禁牧和生态移民,通过设施种植业等进行后续产业发展;将纯牧区现存的联户围栏转变为分户围栏,促进草场流转和劳动力合理流动,都将有利于改善牧民生计,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新疆草地生态的研究极具代表性,以层次分析法评价新疆新源县现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能客观反映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根据具体政策实施的内容结合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特点,构建基于牧民为视角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指标指定权值,通过对新源县牧区的牧民进行调研并梳理数据和分析,客观的综合评价该地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数为0.613 0,处于第4等级,说明该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草原改良工程实施效果为0.584 3,处于第3等级,说明政策实施效果一般;两大政策综合评价指数为0.565 5,处于第3等级,说明牧民对该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整体满意度为一般。需要当地政府完善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方法、改善和加大牧区生产条件和扶持力度、并有效解决牧民生计与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的矛盾,只有改善牧区生态和社会条件才能取得牧民对该政策的支持,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良性发展。[结论]从牧民角度出发进行评价较为客观,该评价方法公正地评价了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一、79团被列为全国牧区开发示范工程试点单位。牧区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社会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牧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草原畜牧业仍然处于游牧、半游牧的落后状态。为改善牧区生活条件,促...  相似文献   

11.
家庭承包经营与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阻止我国草原资源持续恶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牧区,本文从草原资源利用的现实背景出发,对草原资源共有无偿利用进行了理论分析;随后,对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内蒙古来说,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畜牧业包括三种情况:城市近郊畜牧业,农村畜牧业,牧区草原畜牧业。 本文探讨的家庭畜牧业是牧区草原牧业的职工家庭牧场。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牧区地处四川北部、表藏高原东南缘,不仅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圭要聚居地,长江、黄河上游及主要支流的源头.该地区肩负着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蒹顾发展经济,同时维护民族地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任.但近年来川西北牧区草原"三化"现象日益严重,草畜矛盾突出,畜牧业的发展面临"无草可牧"的困境.牧划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不但具有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有极佳的生态功能,因此,文本提出了川西北牧区要"以草为本"的思路,以实现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主要自然生态问题均集中在大西北草原地区,如干旱、水蚀、风蚀、草原退化与荒漠化、盐碱化等。在这里,不是森林而是草被才是理想的生态屏障,它既保护了大西北的土地,又是我国东部精华地区的屏障。从国家战略上应恢复草被、建设新牧区。  相似文献   

15.
正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更快更好发展,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分别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同时安排绩效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为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国拥有草原60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1.7%。草原所涉及的生态、生产、生活问题,以及牧业、牧区、  相似文献   

17.
牧民的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对于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4个嘎查294个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描述了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现状,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有关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总体较弱,仅有34.0%的牧民明确表示愿意子女继续从事草原畜牧业经营。少数民族、家中有村干部的样本牧民具有较强的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年龄越大,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越强。天然草场和劳动力是草原畜牧业的两种主要生产要素,与两者相关的家庭人均草场面积、草场质量状况、家庭人口数和家庭畜牧业从业人数都对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通过引导牧区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外流动,鼓励天然草场和劳动力要素禀赋较好的牧户承租草场进行规模化经营,可以在有效缓解草场人口承载压力的同时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汪洋在青海考察调研时强调: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特色产业本刊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4日至26日在青海考察调研牧区发展和扶贫工作。他强调,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牧区工作方针政策,创新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大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特色农业、旅游业等优势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新牧区。汪洋很关心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状况,他强调,要认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省区全面实施草原补奖政策,2012年又将河北等5个省的牧区半牧区县纳入政策实施范围,共涉及13个草原省区的657个县(团场、农场),全面覆盖了我国268个牧区半牧区县。2011-2015年,中央财政共计投入草原补奖政策资金775.644亿元。这项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资金规模大、覆盖面积广、牧民受益多的大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工作的高度重视。本期节目主要解读了草原补奖政策的相关内容,政策内容主要包括禁  相似文献   

20.
2000~2010年是中国北方草原快速转型的时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草原利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化、干旱和相关草原保护政策的实施共同推动了牧区社会转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牧区社会原有的互助传统逐渐消失,互惠的社会关系逐渐减弱。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原3个纯牧业、半农半牧村庄长达5年的调查,本文研究发现,由于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短缺,在这十年中,尽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牧业生产的抗灾能力,牧区牲畜数量和牧民收入都有所增加,但是,牧区社会转型给牧民生计带来了新的脆弱性,表现为牧区自然资源持续退化、生产成本上升和牧民债务增加。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及其影响对国家后续的牧区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2010年以后,国家对牧区的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态补偿的力度持续加大,这在降低牧民生计脆弱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牧区社会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理解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对于理解此后牧区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