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以来,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进行改革或发出改革信号。2014年率先对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开展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被认为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首次探索。玉米积累的问题较为突出,2016年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生产者补贴制度,被解读为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发展改革委今年将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和调控机制,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发展改革委表示,今年我国将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发挥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2014年将选择部分品种和地区先行展试点。同时,将继续实行稻谷、小麦低收购价和玉米、油菜子、食糖临时收储政策。进步完善生猪调控预案和大宗农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具体来说,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保证农民收益。但国家临储政策使得最低收储价高出市场价太多,从而脱离了真实的市场价格,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日,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发展改革委今年将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和调控机制,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  相似文献   

5.
粮食保护价政策,是限制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引导价格偏离正常供求制约,避免粮食价格跌破边际生产成本,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种政府干预或救济价格行为。本文拟就粮食保护价政策走势及其负面效应和改革对策作一探讨。一、粮食保护价机制形成及其政策陷阱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和粮食生产具有典型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特征。合理控制这种双重风险,是政府干预供求规律,制定保护价政策,调节和熨平粮食价格波动的基本出发点。1.粮食保护价机制的形成粮食保护价政策孕育于粮食供求严重失衡、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粮农利益受到较大损害的买方市场…  相似文献   

6.
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和生计问题对于印度而言至关重要。印度农业支持政策框架由破解价格困境的价格支持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投入品补贴和公共投资政策以及限制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政策构成。文章运用生产者支持估计方法对印度农业支持的总体水平、结构特征及市场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印度是世界上生产者支持水平最低而消费者支持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政府对农业生产者的支持保护主要采取扭曲作用最强的价格支持和投入品补贴政策,二者相抵后对生产者实施负保护;一般服务支持以水利灌溉设施为主且支持规模远低于投入品补贴;多数农产品在多数年份的生产者转移为负值,牛奶、果蔬、大米、小麦和油籽的负向保护程度最大。未来印度应深化农业市场化改革,推动国内支持由价格支持向收入补贴转变,构建更加开放稳定的贸易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所谓粮食目标价格补贴,就是政府预先确定粮食的目标价格,农民按市价随行就市销售。市价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给予农民补贴;若市价高,则不启动该政策,价格随行就市。目标价格政策是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释放价格信号引导市场预期,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项农业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8.
坚持市场定价原则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后我国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推进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目标价格制度。所谓目标价格补贴,指政府事先确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当该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按照两者之间的差价补贴农产品生产者,保证其基本收益;若该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则不需启动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那么,为什么要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相似文献   

9.
日前,国家发改委在部署2014年农村经济重点工作时表示,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发挥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2014年选择部分品种和地区先行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国家启动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为了解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本文研究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新疆做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善了棉花价格形成机制,保护了试点区棉农的利益,稳定了新疆棉花生产,基本达到了预期改革目标。但是,研究也发现,目前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也存在许多问题:财政成本和风险巨大;政策拙行成本高昂;影响地方政府的日常中心工作;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和引发社会不稳定。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政府要慎重出台目标价格政策;如果要执行目标价格政策,其政策目标应以抵御市场价格风险为主,实施产品不宜过多,政策实施与操作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2014年我国正式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目前大豆、棉花均已完成两个操作周期。未来我国还将对其他政策性收储的农产品逐步进行价格改革探索,因此,及时总结比较棉豆价格改革效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棉豆改革基本实现预期,棉花好于大豆一是均实现了市场决定价格。目标价格改革以来,棉豆价格逐步回归市场,国内外价格联动性显  相似文献   

12.
<正>6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保护农民利益前提下,推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从大豆和棉花入手,分品种推进补贴试点,当产品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补贴农民,保证农民基本收益。今年,我国正式取消棉花、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启动新疆棉花、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正>6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保护农民利益前提下,推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从大豆和棉花入手,分品种推进补贴试点,当产品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补贴农民,保证农民基本收益。今年,我国正式取消棉花、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启动新疆棉花、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正>一、江苏省今年棉花收购政策有什么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根据中央1号文件要求,经国务院批准,2014棉花年度国家取消连续三年的棉花临储政策,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全放开内地棉花市场。今年,江苏省棉花市场完全放开,新棉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随行就市收购棉花。二、什么是目标价格补贴?今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地区有哪些?所谓棉花目标价格,即:生产者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对价格形成的主要作用,国家从2014年起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江苏被国家列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范围。近日,省财政厅、发改委、农委联合下发了《江苏省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工作实施方案》,我省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工作正式启动。据了解,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指在棉花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能够保障农民获得一定收益的目标价格,当采价  相似文献   

16.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扬州市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是一块短板,补齐这块短板,发挥财政作用尤其重要。一、扬州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客观必要性"十二五"以来,扬州市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通过打造农业园区平台、完善基础设施装备、  相似文献   

17.
粮食价格波动牵涉众多主体的切身利益,价格太低导致"谷贱伤农",价格太高导致"米贵伤民"的现象。从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角度来说,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稳定政策,也可以采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政府该如何做才能增加社会福利?本文研究认为,在不考虑制度成本条件下,粮食价格稳定政策能够实现社会福利增加;但是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存在的巨额制度成本将极大改变粮食价格稳定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甚至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恶化、财政负担的加剧,只有有效降低制度成本才能实现社会福利增加;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能够节省大量的粮食储备及调控成本,较好弥补价格波动对生产者与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但是目标价格的厘定是否合适和价格补贴效率对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动态     
<正>1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健全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调整大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利用保险机制保障农产品价格稳定,近年来,我国着力探索农产品价格保险改革项目,选取多个地区进行多种类型农产品的价格保险试点改革。政府在推动农产品价格保险改革中,通过补贴激励商业保险企业创新价格保险产品供给,实现政府农产品价格调控与保障目标。基于政府与商业保险企业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出政府与商业保险企业存在合作的演化稳定策略,为实践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保险发展中,政府及商业保险企业层面仍存在着合理设计价格保险产品的条件有待加强、基层保险企业决策能力较为薄弱、地方财政独立承担保费补贴的压力较大以及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不健全等现实运行问题,继而提出发展我国农产品价格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针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现行的收储制度,今年我国将采取分品种施策的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具体而言,多位专家表示,这项改革呈现出三个大方向,一是将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二是进一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三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建立生产者补贴制度。也就是说,2016年中国粮食流通市场调控的方向与去年底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