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二、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原因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似乎可以直观地归结为人口的消长这一简单的原因。然而,将一个地区的种植业的盛衰仅仅看作人口消长的简单结果是不全面的,这样做,容易忽视种植业自身的规律,同时不利于全面认识导致种植业盛衰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即使以人口论,一个地区人口规模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事实上也取决于其自然的和经济的条件以及政治环境。故此,考察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的原因,应当看到包括人口变动在内的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对种植业的内在规律予以充分注意。鉴于清代陕南种植业变迁的具体情况,本文着重从农业政策和农业垦殖方式两个方面探讨种植业盛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清代江浙地区米粮不足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全国性的人口数量的空前增长,清代江浙地区的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巨大的人口压力,加速了这一地区早在明中叶以后就已经开始的农业商品化进程,商品性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家庭手工纺织业及专业性商业市镇由此得到迅速发展。加之19世纪中叶后通商口岸制度的确立和机器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江浙地区近代都市的兴起。这一切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刺激了其米粮需求的膨胀,或弱化了其米粮供给能力,从而使得原本足食天下的江浙地区粮食自给日益困难,并最终形成了仰食他省客米的局面。此外,清代江浙地区漕米负担的繁重、田賦税捐的苛猛,乃至于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下降,亦是导致其米粮不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经济作物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有较大的上升,而水稻种植业的地位则相对有所下降。其中,太湖地区的桑树种植发展很快,在不少地方排挤了传统的水稻种植。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桑争稻田”的现象。关于这一现象本身,以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和意义,中外农史学界和经济史学界已经做了不少研究,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但是,从农业经济的内在方  相似文献   

4.
种植业调整应向“三元结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借有限的耕地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根本 目的。着眼于当前与长远,种植结构应怎样调整 ?笔者认为,应积极推进由“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   一、积极推进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一直没有突破“粮食作物──经济作 物”的二元种植模式。虽经几次的调整,但大多是在粮食与经济作物面积的增减上做文章, 口粮与饲料用粮不分的现象一直延续至今。这种种植结构,既不利于粮…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 ,由数量自给有余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辽宁农业的核心部分是种植业 ,种植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安定的重要行业 ,也是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辽宁省现有耕地面积 341万公顷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高梁、谷子、薯类、花生、棉花、烟草、蔬菜等 ,还有果树面积约 75万公顷。为适应市场经济 ,提高种植业效益 ,种植业内部作物构成必须进行适当调整。总的方向是要从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  相似文献   

6.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阶段及其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其特定的含义是:劳动力由种植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业)流向种植业以外的产业,起点是种植业,目标是种植业以外的任何其他产业,是一种以种植业为中心的辐射性的流动。它与一般的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结构性调整或存地区之间的水平流动不同,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广西种植业结构的合理性及其效率水平,文章利用2003~2012年间广西14个地级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及其它农作物所占比例、广西种植业机械总动力、广西农村施肥量、广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及种植业从业人数等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在全面考察广西种植业全要素效率的基础上,着重对广西静态种植业结构效率与动态种植业结构效率进行分析,发现广西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结构效率处在较低水平且严重失衡,种植业效率逐年上升但全要素效率却逐年下降。建议在现有广西种植业各农作物种植比例的基础上,即2012年广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及其它农作物比例为1:1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广西经济作物及其它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桂北、桂中、桂南地域自给型水稻种植面积。同时结合广西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地域条件,找准中国与东盟两个市场的需求,扩大红水河两岸及以南地或低丘陵旱作农业区糖料蔗的种植面积,减少右江河谷的甘蔗种植面积,增加右江河谷的龙眼、荔枝、香蕉、小西红柿的种植面积与南菜北运蔬菜供给区的桂北、桂东及右江河谷的秋冬菜种植面积,适度增加各市名特药用作物的种植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发挥特色农作物优势,以提高广西种植业结构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整优化葫芦岛市种植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在全市旱作农业区开创有机肥工作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1999年我们在建昌县牛营子乡井龙沟村搞了农业“三元结构”试点,种植粮饲兼用作物——高油 115玉米,使当地的种植业由原来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构成的“二元结构”向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构成的“三元结构”调整,实现饲料作物规模种植,实现农牧对接,在旱作农业区发展高效益饲料作物用于开发畜禽养殖业,利用饲料作物秸秆养牛,进行秸秆过腹还田。实现畜多、肥多,以肥养地高效增收的良性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份。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在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的状况。种植业内部粮食的比重过高,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作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利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了我国农业的最优种植结构问题,为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是结构性失衡,作为种植业大省的山东省的农业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方法]选取山东省1987~2016年农业统计年鉴中有关1986~2015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同类作物不同品种的播种面积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图表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山东省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演变特点,以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自内部播种面积比例演变特点。[结果]30年间,山东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占比则持续上升,但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国际市场依存度持续走高。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具体品种来看,玉米、蔬菜、瓜果播种面积持续大幅度上升,而大豆、棉花播种面积连年下降。[结论]山东省应在遵循国家发展粮经饲统筹的"三元"种植结构的政策导向基础上,兼顾种植户的经济利益,顺应消费者需求变化,从种植制度与生产方式安排、农作物品种选择、农作物品质提升3个方面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清代陕南土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陕南地区由于有着优良的自然条件,因而成为当时全国土特产品的主要产区。陕南土特产的开发始于康熙之后,在雍正一道光年间达到清代最高水平,土特产品在当地外销产品中居主要地位,并由此而形成了一批贸易点和集镇。清中叶以后,由于过量采伐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陕南土特产生产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2000-2014年广东农业区域结构变迁,揭示了广东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特色以及分工合作关系和对全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农业产值结构方面,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协同发展,粤北山区则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方面,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地区实现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协同发展。本文还从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分析了广东不同区域对全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德宏州种植业发展有优越的光、热、水资源条件.最近30年来,德宏州种植业发展迅速,但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种植业内部,水稻种植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玉米、甘蔗及其他经济作物则呈快速上升趋势;但种植业在农业中的主体地位以及粮食生产在种植业中的主要地位尚未发生改变.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州种植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对德宏州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泳 《中国农村经济》2006,(5):10-17,39
本文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化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从供给角度的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林、牧、渔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密切关系,同时,它与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善也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提高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提高经济作物的发展上还有很大的作用空间。从需求角度的实证分析显示,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推动效应十分显著,对农产品出口结构的改善效应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国豫北地区大力发展山药种植产业。山药不仅可以作为经济作物,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以为豫北地区带来可观的收入。分析了豫北地区发展山药种植业的前景,阐述了山药栽培技术,并对豫北地区发展山药种植助力精准扶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卫东  昌庆钟  饶武元 《中国农史》2001,20(4):50-54,14
清代江西经济作物的种植较之明代有了较大发展,其范围遍及全省各地,其规模也日益扩大,出现了一批经济作物专业种植者,且成为不少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但总体来看,由于粮食生产水平有限,致使经济作物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依然是清代江西经济的主体,封建的生产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东省流溪河流域种植户的问卷调查,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业水价政策与水价激励结构及其他因素对农户的水价政策管护目标认同和节水目标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业水价政策的实行、农户对农业水价政策了解程度、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程度对农户的水价政策管护目标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现有农业水价激励结构对农户的水价政策管护目标认同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家庭种植业收入占比、种植作物种类数、农户灌溉时间满足程度对农户的节水目标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种植规模对农户节水目标认同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农业水价政策的实行与农业水价激励结构对农户节水目标认同影响不显著。因此,农业水价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农业水价的征收标准与依据,适当拓展水费的使用范围,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及计量设施的安装,并加强政策的宣传。尤其是随着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需要考虑不同规模农户及专业种植农户对农业水价政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圣钟 《中国农史》2006,25(2):12-21
目前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传播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主要农作物种植趋势是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但过程相对缓慢;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农作物中,粮食作物的种植与传播较经济作物更为广泛;清代是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外来作物在凉山各地始种时间有先后,不能笼统地界定其传入凉山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以种植业为主。全市幅员面积25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5万亩,总人口1204万人,农业户282万户,农业人口1068万人,劳动力543万个。近年来,全市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达23万多个,其中:全家外出农户达27万户,劳动力57万个,人口91万人,全家外出农户面临着承包耕地无人耕种的实际问题。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全市流转土地71万亩,其中发展经济林木14万亩,占197%,经济作物22万亩,占309%,种草养畜08万亩,占112%,种植粮食作物27万亩,占382%。既避免了土地抛荒损失,又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粮、棉、油三大经济作物是我国农业种植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特别是从事粮棉两大产业种植的农民占我国农业总人口的90%以上。为了了解和掌握粮棉生产成本及比较效益,进一步加大粮棉信贷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