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郜媛媛 《中国农史》2023,(2):62-72+145
麦类作物大约在商代前后传入西南地区,从考古材料来看,西南地区麦类作物出现的年代呈现显著的西早东晚、北早南晚特征。本研究在系统梳理西南地区先秦时期麦类作物发现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地区发现的材料,对西南地区麦类作物的来源路径进行探索。麦类作物的传播路径可能存在北线与西线两条不同的通道:北线沿着粟类作物传播的路径率先传入甘青地区后,继续向南传播至川西地区,并一路南下传播至云贵高原;西线则自青藏高原南北两端向东传播。在麦类作物传入西南地区后,区域内平原和山地居民对于外来作物冲击的回应差异较大。平原地区的农业体系相对成熟、保守且稳定,不容易受到外来作物的冲击,因而麦类作物始终只占据全部农作物的极小份额。但山地则不同,山地作物系统倾向于多样化,且比较容易受到新物种的影响,作物体系转变较快,这在大麦的传播上体现得尤为显著。在西南山地地区,麦类作物传入以后,很快被当地居民接受,原有的作物体系被打破,部分遗址甚至转而经营以麦类作物为主的农业。  相似文献   

2.
范毓周 《中国农史》2002,21(1):23-26
有关商代的麦类作物,学术界争执不一,迄无定论。本文结合考古材料,重点分析了甲骨文中有关麦类作物的记载,指出:麦类作物无论是否起源于中国本土,其在商代确已成为常见的大田作物,而且小麦为“来”,大麦为“麦”,围绕麦类作物的种植和收获还有一定的祭礼典礼。  相似文献   

3.
一、土传病害的防治 枯萎病、线虫病可采取以下4种方法防治:(1)与非瓜类作物轮作5年以上,日光温室需尽量建在无病地块上,老棚应更换土壤。(2)采用嫁接法。用黑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结瓜早,产量高。(3)高温防治。在7月晴天用薄膜盖棚3~5天,使棚温升高到55~60℃,以杀灭病菌。(4)药剂处理土壤。翻地时每亩撒施涕灭威 4~5公斤,或生石灰50~100公斤,然后立即浇水,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也能杀死线虫。 二、叶、果、茎病害的防治 霜霉病、灰霉病、角斑病、病毒病等可采取以下3种方法防治:(1)真菌性病害或有霉状物生成的病害选晴  相似文献   

4.
棉花苗期病害是影响棉花苗齐、苗壮的重要因素,在我县发生较普遍、危害较重的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角斑病,炭疽病等。棉花出苗期遭遇低温阴雨天  相似文献   

5.
浸种灵是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周明国副教授等与江苏省泰州化肥厂飞星化工公司合作开发的一种新型有机硫氰酸酯类杀菌、杀线虫剂。主要用于稻麦种子处理,防治各种种传植物真菌、细菌、线虫病害。如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麦类条纹病、黑穗病等。浸种灵自1993年在农业上开始推广应用以来,防治大麦和水稻种传病害面积累计达1.326亿亩。挽回粮食26.4亿公斤,社会效益40多亿元。不仅有效解决了种传病害抗药性的难题,还有效控制了水稻肥床稀植早育秧苗期病害暴发流行,保证了新的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该成果获得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浸种灵新型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技术与当今国内外同类产品及技术相比有下列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6.
密山、合江垦区的春麦已普遍抽穗扬花,冬黑麦正在灌浆,麦收就要到来。为了如强对小麦、大麦、冬黑麦等作物的选种、留种工作,保证选好留足,为争取明年更大丰收和达到良种自给有余打下基础,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作参考:(一)随着垦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明年麦类作物的播种面积将大有增加,各农场应根据明年发展计划种植比例和密植要求,制定麦类作物的留种计  相似文献   

7.
王德生 《农家之友》2006,(7S):27-27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电话:024-31029748)经过复配和筛选之后推出的新型杀菌剂苗病清,成为水稻苗期病害的克星,已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8.
春种旱半夏     
旱半夏属耐阴作物,可选择缓坡地种植,或者在幼龄果园和玉米、小麦等高秆作物田间套作. 1.播前催芽.苗期覆膜一般在2~4月播种.播前,在室内温床上进行种茎催芽,床温保持在20℃,15天后可出芽.将种茎放入棚温20 ~ 25℃的塑料大棚内处理15天,芽鞘发白后播种.播后覆地膜,齐苗后揭去.  相似文献   

9.
棉花苗期病害是影响棉花苗齐、苗壮的重要因素,在我县发生较普遍、危害较重的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角斑病,炭疽病等。棉花出苗期遭遇低温阴雨天气,棉籽出苗慢,苗势弱,容易遭受病菌侵染,轻者引起烂仔、僵苗迟发,重者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成片死亡,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棉花苗期病害,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大棚蔬菜苗期沤根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大多由于管理不当所引起。初发时根部出现锈斑,严重时根部腐烂,不长新根,幼苗变黄萎蔫,后期全部死亡。保持温度床土配制要合理,播后至苗期应保证足够的土温。如遇阴雨天,光照不足时,应采取增温保温措施。秋冬育苗在棚(室)内采用电热温床进行育苗,以利于保温。及时排湿在大棚或温室等保护地育苗时,一般苗床不明显干旱(表土手握不散团)时不浇水,  相似文献   

11.
小麦苗期出现叶片发黄、死苗现象,中后期出现根腐、白穗等现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小麦苗期就感染了病害。生产上在小麦苗期就应该注意防治病害。如果错过防治适期,到后期麦田郁蔽、施药困难,防治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导致病害很难控制。现重点介绍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梭条花叶病的病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麦类作物起源及其在南北朝以前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从考古研究推断,距今约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古代农业十分注重粮食生产,粮食作物统称“五谷”。古代曾先后以黍、禾、菽、麦、稻等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麦类作物一般包括小麦、大麦和元麦,俗称三麦。其中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分布范围遍及全国,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苏联。勤劳智慧的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提高,积累了极其丰富的麦作栽培经验,创造了十分珍贵的麦类品种资源。研究农业的历史经验,至今仍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本文拟对我国麦类作物起源及其在南北朝以前的栽培与选种经验作一初步探讨,以供从事麦类作物研究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种衣剂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种衣剂是指由农药原药(杀虫剂、杀菌剂等)、成膜剂、分散剂、防冻剂和其它助剂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层膜的农药制剂。它具有明显灭杀地下害虫,防治苗期病害,防止种子带菌传播,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种苗健康发育,改进作物品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天敌,降低成本,提高作物产量等功效.是农业丰产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顾问》2010,(7):47-47
抗旱保苗节水灌溉包括作物苗期的淋洒灌水、作物根部注灌和喷洒灌水。  相似文献   

15.
西金城遗址淀粉粒分析表明,来源于小麦族(the Tribe Triticeae)大麦属(Hordeum spp.)的淀粉最多,约占淀粉粒总数的70%,其次为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此外还有少量疑似高粱属(Sorghum spp.)、豆科(Leguminosae)及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据此结果可推断,西金城遗址的先民采用了多种作物混耕,并辅以少量采集经济的生计模式。其中尤其是大量大麦属淀粉粒的发现表明中原地区的先民早在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即已开始种植麦类作物,这对研究麦类作物在中国的起源、传播及扩散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器物不同部位残存的淀粉粒也可以有效对其用途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16.
一、选地选茬 选地要选用疏松肥沃的土壤.尤以半沙壤土为好.最忌板结田。同时选用未种过茄科类作物的田块。最好选麦类、豆类、油菜及根茎类作物为前茬的地块,轮作年限至少在2年以上。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土,杀虫灭菌.为翌年马铃薯生长提供一个较安全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7.
《江苏农村经济》2014,(4):39-39
海南精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经销的主要杀虫剂品种有:老包、红江南、金贵等,新产品以甘净为首,三连冠、顶收为主推品种。金贵的有效成分为功夫微胶囊、阿维菌素微胶囊及中间体,它能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达,具有抗旱抗逆能力;金贵内含水稻、花生、玉米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可有效减轻苗期病害的发生,是水稻种植区农民朋友高效、快捷的病虫害防治用药产品。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垦区将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等系列措施。建设300亿斤商品粮战略基地,使黑龙江垦区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稳定器。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黑龙江垦区将优化种植结构,围绕国家粮食短缺品种,扩大水稻、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大豆、麦类作物面积。  相似文献   

19.
一、管理要点 1.揭棚通风透气。4月中旬以后,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可揭去内棚,适当延长揭开外棚时间,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减少棚里湿度,控制棚菜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农技推广     
农机:SC--50型控湿保温种子催芽育苗设备 本机器由四川吉峰机电开发并负责销售,公司根据种子发芽的温度、条件、将它制成棚式、箱式、台式的催芽机系列,使种子发芽快速、整齐、提高种苗活力和抗病力,可节种10%-20%,增产5%-10%。适合各类农林作物种子催芽、育苗和芽率检测,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