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宿迁是有名的“中国意杨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水产之乡”。建市以来宿迁市委、市政府以打造“生态宿迁,绿色家园”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取得显著成效,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宿迁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针对宿迁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下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都市的天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很好的基础。中央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天津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三农”工作,有着坚实的思想基础;全市和农村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多年形成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体系奠定了有效的政策基础;各部门对“三农”工作的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一批各具特色典型的不断涌现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选准切入点、找好着力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把传统农业建设为现代农业,把传统农村转变为新型农村,把传统农民培养为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新农村,打造生态农村和美丽乡村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此,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出了建设,为广大新农村建设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发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已成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农发行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理应积极探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的有效途径,引导商业性信贷资金、各渠道社会资金回流、反哺农村,形成支农合力,为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态农业:广西恭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广西恭城县立足生态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了恭城作为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县通过发展生态经济铺就新农村建设之路的意义和启示,认为恭城的经验可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发展庭院生态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分析了庭院生态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及新时期庭院生态农业具有的系统性特征,并提出了推进庭院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启东市十分注重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近年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围绕绿化造林、创建"四位一体"、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开展畜禽粪便综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等生态农业发展重点环节,开展扎实有效工作,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注重造林绿化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造林绿化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造林绿化发展上,启东市围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蓝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指导和建设新农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引领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也是基础。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把规划编制和执行工作抓紧抓好。搞好村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江苏省坚持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建设,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和保值增值,为实现强村富民奠定坚实基础,有效巩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把打造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描来抓,凝心聚力,强势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是干旱地区农业的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旱灾害仍然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威胁。北方干旱地区按自然条件可划分为若干类型区 ,但按照水利设施条件划分 ,可划分为无水利设施区域和有水利设施区域。无水利设施区域应以旱作农业为重点 ,有水利设施区域应以节水农业为重点。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是两个相互交叉、相互区别的概念。在实践中 ,既要把握其共同点 ,把二者结合起来 ,又要把握其不同点 ,在不同区域实施不同增产技术。无水利设施区域要重点推广地膜覆盖、作物绿肥带状轮作培肥保墒、蓄水保墒耕作、秸秆覆盖、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窑窖蓄水灌溉等旱作农业技术。有水利设施区域要重点推广输水系统节水、田间节水、节水型井灌、非充分灌溉和局部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要把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作为下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 ,一是各级党政部门要增强紧迫感 ,尽快制定发展规划 ;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 ,用政策调动各方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积极性 ;三是要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 ,探索不同区域农业增产增收新路子 ;四是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办好样板工程。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广东的生态农业类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明清时期广东出现了基塘农业、稻田养鱼、稻田养鸭、黄掠蚁防治柑橘害虫、植物农药防治害虫等生态农业,还延伸到近现代。本文还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和国家安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战略。其中"藏粮于技"必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提高粮食生产领域的科技贡献率。同时,必须前瞻性地加速数字农业建设、精准农业实践和智慧农业探索,奠定我国粮食生产领域生态智慧农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论清代农业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宗殿 《中国农史》2005,24(1):60-66
本文从土地生产率、粮食亩产量、新生产部门、生态农业、农学著作及养活的人口等方面论述了清代的农学成就,并指出其在中外农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同时,对于清代农具和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史前农业起源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阔的青藏高原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对远古时期这一地区的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藏民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史前考古遗址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青藏高原的先民们已经逐渐脱离了渔猎采集活动,从事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和渔业活动。畜牧业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古老的农业生产部门,家畜以牦牛和猪为主;这一地区的种植业与北方黄土高原相似,是以旱地作物为主,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粟、豌豆等,起初可能受到起源于中原的粟作农业文化的影响,随后也可能受到西亚麦作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禅宗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光 《中国农史》2005,24(4):51-57
禅宗农业是寺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禅者的生活和修行方式促进了禅宗农业的形成与发展。长期开垦荒地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禅宗农业的最大特点。同时,具有一定规模的禅宗农业对禅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并因之形成了“农禅并重”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相对较缓慢。从生态、资源、从业人员、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对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黑龙江省绿色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政府财政扶持力度不够、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开发黑龙江省农业提出推进发展的解决方案,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科技推广、农业从业者素质提高、加强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的强有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业的稳定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韩国农业在世界农业史上的意义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镐澈 《中国农史》2004,23(2):108-115
数年前,由于大众趋于照搬西方农业的发展模式,忽视了传统和环境方面的因素,韩国的农业因而陷入了困境。随着2004年稻米市场的开放,这个国家的农业危机将更加严重。韩国农业拥有长达七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影响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而且也影响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韩国传统农业为人们提供了食物、健康和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全球化虽然意义重大,但是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不容忽视,韩国传统的与环境友好相处的农业发展道路理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保留和延续;否则,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繁荣将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之路,构建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战略,本文对现存农业合作社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基于以往我国多年创办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优秀合作社的办社方法,建议将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分为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自由合作阶段、战略阶段和高级农业合作社阶段。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case study of a 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 farm in south-western Ontario, Canada. As an exemplar of urban agriculture, Fourfold Farm CSA operates from an alternative agriculture paradigm and is built upon the socio-ecological practices of civic engagement, community and the celebration of local food. Analysis of in-depth,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with members of the CSA as well as the co-founders reveal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farm is much more than a source of healthy, organic food. The paper outlines the ways the CSA operators and their members articulate a deeper endeavour to link urban food consumers with food producers through cultural activities. The discussion concludes with a call for more social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as well as a broader effort to articulate the ways urban agriculture can contribute to putting the culture back into agriculture and creating sustainable systems of farm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