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小城镇"是中国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可以很好地沟通农村与大中城市,而小城镇产业是与城市格局、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都紧密衔接的重要基点。小城镇产业城乡间融合的过程本身就是与不同层次的市、镇融合的过程,其必然伴随和推动着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也是实现小城镇产业区域统筹与协调、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持久动力,可以实现产业互融发展与产业空间融合发展的有效对接,进而进一步提升小城镇产业水平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小城镇也迅猛崛起,成为城市化的一大特征.城镇化不仅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是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转化,耕地趋向减少的过程.因此,妥善处理好城镇用地扩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黑龙江垦区作为区域经济体,目前即将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水平也已经超越50%,距离"农场城镇化,农垦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更近了一步。总结世界城市化历程和中国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城镇化的内涵和规律,领会  相似文献   

4.
泰州农村城镇化发展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一些发展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驱动和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工业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育不足,产业体系不健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泰州市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影响其发展进程中的制约因素,探讨和构建适合泰州农村区域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机制,对于促进泰州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随着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根据诺瑟姆曲线对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目前吉林省的城镇化水平处于从中级向高级过渡的阶段,发展任务还很艰巨。自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小城镇发展陆续提出了"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等一系列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区域中心转移造成传统农业地区出现农村经济"边缘化"和农村人口"空巢化"的危机,因此文章利用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域2000~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ESDA空间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动态DOLS回归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及城乡差距、城镇化对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力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以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为例,受空间近邻效应的影响,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格局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其地域差距在逐步扩大;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心-外围"地区转移模式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城镇化水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就地非农化最主要的外核拉力,且高值集聚区处于高水平均衡状态;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溢出"的非均衡性是造成劳动力就地转移出现极化特征的潜在诱因。上述研究结果意味着,可以通过工业化重心下移、鼓励城乡联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措施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城镇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杰 《农业经济问题》2012,(4):84-90,112
本文从二元经济增长模型推出两个命题假设: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城市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根据门槛水平对我国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程度做出归类,证实了我国城镇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现实。将实证研究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和短期策略都需要更着力地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以县城代表的重点小城镇是安徽未来城镇化承载人口集聚的主要区域。文章从安徽县域基础设施供给状况、投融资渠道及存在问题入手,测算安徽小城镇建设资金需求,并结合外地经验研究小城镇投融资模式创新及路径。  相似文献   

9.
粮食主产区的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着力构建县域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作为研究单元分别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取的各时间截面的县域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分析。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分别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东北部较高而西北与中东部较低的特征,县域农村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集聚态势逐渐降低,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总体来看,高—高集聚型的县域集中在中北部的一些地级市,低—低集聚型县域个数逐渐减少,并且分布趋于分散;对县域城镇化与协调发展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发展与协调发展度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适合各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下"人产城统筹"存在的现实需要,从产业集聚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依据出发,本文建立了一个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08—2014年分行业面板数据,利用DIF-GMM和SYS-GMM方法从农民工市民化视角考察了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挥的积极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指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并未实现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1146逐渐攀升至2012年的0.4726后又迅猛降至2013年的0.2516,均值为0.2918,互动水平偏低,尚处在磨合阶段;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具有倒"U"特征,提高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将显著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指数。在深化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互动过程中,应遵循市场规律,加强产业转移力度,围绕"人"的各项事业,依靠产业集聚形成产业区,进而对产业区按照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要求进行架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方法:空间密度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根据自然禀赋、集聚经济和政策制度三个维度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分析,自然资源禀赋总体上呈正向效应,但中西部城市与东部相比更偏向于依赖初始禀赋;在当前的产业集聚初步阶段,产业多样性比专业化更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城市交通成本降低、消费多样性和高人力资源素质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对于东部城市的影响效应要高于中西部城市;经济开放政策呈明显的正向效应;目前土地市场化政策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但不同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地域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差异性很大;以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合理配置城市土地开发的功能结构、完善区域内外部交通系统、引导人口与人才集聚、深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等方面 为引导方向的城市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制度和战略创新,将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The exchange between Brenner and Wood on the Low Countries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raises a number of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issues relating to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capitalist social-property relations and their unique historical laws of motion. This contribution focuses on three issues raised in the Brenner-Wood exchang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rural house-hold producers become subject to 'market coercion', the potential for ecological crisis to restructur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relative role of foreign trad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domestic, rural class relations to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媒体的农民技能培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及面对面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基于网络媒体的农民技能培训效果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无组织的上网农户接受不同种类信息的效果总体不理想;农民收入的高低与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效果;偶尔上网看各种信息的农民数远远高于常常看网络信息的人数;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学习上网技术必要程度呈正相关趋势;有组织地开展远程技能培训的方式深受农民欢迎;农村远程技能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多为"基本掌握";有些课程的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农民实际生产所需;影响农户接受农村远程技能培训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效益和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如不适应、不匹配、不积极、缺经费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要在深刻认识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新定位的基础上,加强体系建设、实行分类管理、强化资质认证、建立激励机制、实施开放战略,以改革创新开创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提高认识,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森林碳汇交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把森林碳汇项目交易成本分为事前交易及事后交易成本,并细分为8项成本费用。通过分析各项交易成本的影响因子,建立了森林碳汇交易成本的函数关系式,并在交易成本框架下指出了森林碳汇服务项目交易过程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遗产经济学的角度切入,探讨苏州园林作为文化遗产的经济学特性;介绍其发展现状,揭示它现存的问题,如园林周边旅游业乱象、门票价格偏高、大园林容量与游客流量矛盾、小园林客流量较少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成基于O2O (线上到线下)的周边旅游OTA (在线旅游)转型、实行限流措施、门票价格分季而定、加大对小园林的宣传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广义数据包络分析(G-DEA)方法,对内蒙古12个盟市2000~2012年的林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经测算,中西部盟市的林业生产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比东部区盟市的要高;从2000年开始,林业生产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经历了一个逐步降低到平稳发展的过程。最后,在从林业生产的区域特点、林分构成、林业政策等方面分析测算结果基础上,提出建议:在制定林业生产政策时,要考虑各盟市的区域生态特点及林业生产状况。东部地区应该以森林抚育、树种更新为基本目标,发展珍贵苗木及林下经济;中西部地区,应以荒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为主。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我国目前林业企业绩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KPI理论,按照SMART原则,设置了林业企业绩效评价合理的、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某林业局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管理者进行绩效评价,建立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提升管理者绩效水平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比较了2001~2009年生态足迹变化,并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了江苏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生态足迹测度方法的理论再思考,评价江苏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发展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问题,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针对江苏省严重的生态问题,建议江苏需要进行经济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基准地价评估模型的修正体系编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了以定级因素作用分和基准地价评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修正系数,并通过分析定级因素作用分其及计算方法,确定修正系数条件指标。解决了传统的人工编制方法的主观任意性问题,丰富了地价评估理论,完善了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中的相关内容,为实现在计算机中以流程化方式编制基准地价修正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