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家公园是隶属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的、用以保护和展现具有国家代表性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景观载体。建立国家公园对于实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WOS、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研究国内外国家公园领域文献数量、作者、研究机构等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外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治体制、文化价值、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的研究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不同;(2)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研究热度持续高涨,研究文献总量逐年增加,国外较国内研究文献数量多,研究作者以及机构更加多样化,研究领域更加多元化,而国内文献呈现阶段性特点(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但合作研究不足、研究深度欠缺;(3)国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的研究内容由自然保护向国家公园与利益相关者、与环境变化互动等内容延伸,研究领域广且分散;(4)国家公园的科学定位、国内外国家公园建设的案例借鉴、国家公园与生态保护及生态旅游的关系、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等问题是当前国内研究的热点领域。基于此,文章提出未来国家公园的研究应在理论研究、典型案例介绍以及合作研究等方面逐渐深入,以此丰富国家公园的研究视角和内容,并为进一步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园是国际上通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保护的有效制度与形式,也是开展相关科研与科普工作并为国民提供游憩机会的重要场所。国家公园建设涉及发展理念、功能定位与功能分区、管理体制与管理原则、法律体系和资源权属等重要理论层面及特许经营制度、收支与门票管理,以及志愿者、社区参与等关键问题。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对国家公园理论体系及我国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为我国生态文明战略指引下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1],也是国土空间中一类大尺度的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紧密联系,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就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中的四个子体系与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践为例,探讨界定了以国家公园为独立登记单元的各类自然资源概念,划分了本次确权自然资源二级分类体系;阐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资料收集分析、制作调查工作底图、预划自然资源登记类型单元、发布首次登记通告、自然资源调查、登记机构审核、公告登薄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方法;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过程中存在的国家公园界线划定、自然资源二级分类体系划分、"一地两证"、权属界线及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数量与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丽水是全国生态高地、全国“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市。丽水于2017年开始谋划建设国家公园,以“一园两区”模式使百山祖国家公园与钱江源国家公园整合为一个国家公园列入国家公园创建区。丽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丽水通过创新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探索集体林地地役权设立机制、实施全域联动发展理念,形成国家公园创建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板”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最佳实践。  相似文献   

6.
国家公园目前有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和省级政府共管以及中央委托省级政府代管三种管理模式。选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三种管理模式的代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访谈等形式了解三个国家公园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机构设置与运行情况、事权划分以及政策诉求等情况,对三个国家公园的运行难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国家公园存在国家公园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配合不到位,职责未能很好地实施和履行;国家公园内部体制机制存在问题;跨区域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以及国家公园职能界定尚不清晰,对于国家公园概念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等问题。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针对三种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原城市群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流经区域,在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上面临着考验,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进行中原城市群的生态安全评价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论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中原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全局熵值法和Lotka-Volterra模型对2010—2019年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的生态安全整体有向好的趋势;(2)在空间序列上,中原城市群则呈现出由中部差四周好到四周好中部差的变化格局,但地区之间呈现明显差异;(3)整体看,2010—2019年间处于风险区、高风险区和危险区的地区比例超过了稳定健康区、稳定亚健康区和非稳定风险区的比例,中原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未来仍需持续重视。  相似文献   

8.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使保护地不受人类发展和污染的损害,提出国家公园综合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到国家公园评价的复杂性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灰色聚类的定量双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由提供保护性的自然环境价值、保护管理物种及遗传基因价值、形成地方经济价值以及促进学术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等4个方面构成,在此基础上细化出13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国家公园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为例做了实证研究和考察,运用国家公园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汤旺河国家公园达到国家公园的标准,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普达措国家公园社区生态补偿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地与社区矛盾的普遍性使社区生态补偿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保护地管理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基于实地调研,从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受偿认知两方面对中国大陆国家公园的实验地—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社区生态补偿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普达措国家公园社区生态补偿在资金渠道、补偿方式与补偿力度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但在政策理念、制度设计、执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总体而言,普达措国家公园社区生态补偿工作在公园与社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赢得了社区居民对于国家公园建设的普遍支持,但生态补偿对生态建设与保护行为的激励功能还远未体现,当前的实施效果停留在表面层次,未涉及生态补偿之内核。  相似文献   

10.
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对维护农业系统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以农业生态安全为主题的223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学界对于我国农业生态安全的关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对我国农业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农业产品的安全性研究以及农业生态保护的现代化探索。而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加强耕地资源安全保护研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发展以及推进农业生态安全研究领域的多学科、多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园游憩空间是我国户外游憩活动和生态旅游体验的热点区域,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资源保护与生态体验、全民福利、社会公平、居民福祉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现。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家公园游憩空间管理主要内容,包含资源环境管理、游客管理和游憩服务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国家公园旅游大数据来源、特征以及研究新范式;归纳了国家公园游憩空间管理的大数据应用的四个重点内容,包括大数据引导国家公园游憩空间资源评价、游客空间行为、游憩承载力预警和生态体验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大数据研究范式下有助于提升国家公园游憩空间对资源环境影响最小化和游憩体验质量最大化以及对游憩空间的可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8月19日在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就新时代文化视角下国家公园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挖掘与阐发、协调与适应、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以哈尔滨为倒,探讨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针对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以“压力-状态-响应”理论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灰色性,采用灰关联分析法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从宏观上对2000~2005年哈尔滨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5年土地生态均处于基本安全水平;2000—2002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略有下降,但2003~2005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增加趋势,说明其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改善;存在人口密度、工业用地比重偏高,绿地覆盖率、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面积、空气质量达二级率等偏低不安全因素,制约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是缓解环境污染、促进生态保护的有效手段,是中国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制度保障。近年来,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部分研究机构和学者也对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的评述,但从文献计量方法视角进行梳理的文献较少。文章以1996~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生态补偿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和VOSviewer,绘制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中国生态补偿研究文献的时间、期刊和基金分布情况,挖掘出高产作者和机构及其合作网络,归纳总结研究热点和前沿。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和补偿标准的测算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而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市场化生态补偿、综合性生态补偿、生态补偿事后评价机制以及生态补偿与区域发展战略和绿色减贫关系研究等则是生态补偿研究的前沿热点。文章认为未来研究应从3个方面不断加强:(1)加强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地方实践的结合,凝练和总结能够指导具体生态补偿实践的原则和规范;(2)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多元化、市场化的研究,扩大补偿资金来源渠道,探索建立生态综合补偿制度,整合各类生态补偿要素和资金;(3)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事后评估制度研究,尤其是补偿效果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评估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特点并揭示其驱动因素,在构建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方法,对2005年、2010年和2016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4大类共12类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2005年、2010年和2016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递减趋势,分别为6.45亿元、5.36亿元和4.12亿元。虽然2010年到2016年,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但是短期内仍无法得到明显改善。建议进一步加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管理体系和决策支持体系,提高全社会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识,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如何阐明生态资源资产定价机制是推动国家公园可持续管理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文章阐述了国家公园生态资源资产内涵及定价理论,并从供求、市场、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生态资源资产定价的因素,讨论了生态资源资产定价方法及其适用性、优劣度,分析了国家公园生态资源资产定价的主客体,最后提出了完善国家公园生态资源资产定价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建立国家公园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拟设的赣江源国家公园包括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瑞金陈石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及以上区域的连接地带,地处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的核心和关键区域,其山、水、林等自然要素具备原真性、完整性等特点,且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体系互补性强,具有设立国家公园的独特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开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活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主体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就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系统地评价森林生态安全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建立中部地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择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配,采用模糊物元模型对中部地区2005年、2010年、2015年森林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评价期内该地区森林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良好状况且提升稳健,但区域发展不均衡,北部省份(山西、河南)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较佳,中部省份(湖北、安徽)森林生态安全状态良好,南部省份(湖南、江西)森林生态安全状态有待提升。[结论]评价期内森林生态安全状态提升较为缓慢,且省份间存在较大差别;河南、湖北、安徽3省承受了较大的森林生态安全压力;单位GDP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普遍偏低,成为阻碍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响应的主要因素。中部6省森林生态安全提升重点应在于减轻人类活动对森林环境的负面干扰,增强森林的营造、管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是当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教育基本要素、游客感知评价,提出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框架。运用语义差异法,以自然资源基础、人员素质、标识系统和自然教育媒介4个因素作为基准,确定与准则层对应的12个指标,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评分表,运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量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建议未来体系构建中要挖掘自然本底资源、推广特色自然教育项目,完善自然解说系统、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张掖市为例,基于PSR模型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过程。人口密度、农膜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居民受教育程度等指标是影响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张掖市以后应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缓解土地污染问题;提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居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